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社會體育指導管理人才培養,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轉型發展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大環境和大趨勢,在這種教育轉型的大背景下,高等學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辦學只能順應這一趨勢,以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作為自己教育改革和管理的主攻方向。本文對地方高等院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與就業等方面的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表明: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人才的培養,存在著明顯的供應與需求之間的矛盾;學校在對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時,沒有明確的目標,缺乏辦學特色,專業課程設置等方面也存在著諸多不足;教學中專業課實踐內容所占的比重較小等問題背離與于社體專業人才的培養要求。
關鍵詞: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人才培養;現狀
在全國各行業都面臨著轉型發展的大環境下,地方高等學校適應這種轉型發展的大趨勢,構建起新形勢所需要的融技術型與應用型于一身的高校,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1]。對于高校如何構建起現代教育體系,國家已經做出明確的部署。向技術型與應用型的轉型是普通本科院校今后發展的基本方向,這已經成為國家新形勢下的教育方針之一[2]。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以下簡稱社體)專業作為許多普通高校都開設的一個專業,是社會發展的一個基礎性的專業。作為普通高校而言,這一專業的開設意義尤其重大而深遠,對該專業的發展必須走出一條適應新時期需要的創新發展之路,才能不負時展的要求。從這個角度來講,社體專業對人才的培養機制怎樣才能實現向應有型人才培養華麗轉型,的確是擺在教育管理機構及高等學校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圍繞著社體專業人才的培養現狀及學生的實際就業狀況進行調查,研究和探討社體專業人才的培養機制意義重大而深遠。
一、社會體育方面人才總體培養狀況
(一)社會體育方面人才社會需求情況
在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時,健康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可以說人們對健康的重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這就呼喚有更多的經過系統專業訓練的人才來指導人們的健康活動,因此對社體專業人才也就有了越來越大的需求。有資料表明,為了使社會對社體專業人才需求得到滿足,連續多年該專業的學生都呈現出擴招的現象,有時一年就擴大招生幾千人之多,個別年份擴招額度已經突破萬人。對于社體專業,各省都有10余所至20多所院校在開設,每年招生的人生也在不斷增加。就現在的畢業生情況來看,幾乎每40000人才只有一名專業的社體專業人才進行指導,遠遠沒有達到國家對專業人才需求的平均水平要求。這足以表明,國家對社體專業人才的培養規模,還遠遠不能適應對這種人才的實際需要。
(二)社體專業人才就業情況
據專業調查部門對遼寧11所普通高等院校近3屆社體專業學生在社會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得出結論,近幾年來遼寧社體專業學生就業情況呈整體下降之勢,此種現象表明,不僅是遼寧一省而且是全國范圍內,該專業學生就業狀況并非理想。結合社體這個特殊專業的的特點和培養人才的目標,社會上可以滿足該專業從業的領域總體上可分為四大方面:科學研究與教學行業、體育管理的行政機關、商業體育和與其密切相關的行業、社區及街道。研究社體專業學生社會就業的實際情況可以發現,該專業的學生就業去向基本上集中于各級各類學校擔任體育教師。然后是與體育相關產業,從事業務管理與產品的市場營銷工作,或者從事健身指導工作。就從業的方向而言,體育教師這一方向占居了最大的比例。當然,更有一大部分改行從事與體育無關的工作。據調查,真正從事本專業的學生不超過學生總數的42%。社會體育專業的專業優勢沒有發揮出來,對社會的實際效用距離預期效果有一定的距離。社體專業學生的就業狀況總體上呈現的特點是就業呈現橫向拓展的趨勢,而立足社體專業本身縱向發展的較少,就業呈現出多元化的總體態勢。
(三)社會體育專業課設置狀況
學習內容體現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上,專業課設置得如何直接影響到教學與學習的效果,還直接關系到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在社體專業課最初設置階段,有一個明顯的不足,那就是理論教學與體育實踐的嚴重脫離。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局面,完全是基于一種錯誤的認識,把體育僅僅當成一種課堂內傳授的專業知識,而不是面向社會普及大眾化的體育技能。于是就出現了教者重視理論教學,學生重視理論學習,至于體育教學實踐往往被忽略了。隨著國家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更隨著人們對體育教育內涵的深刻認識,關于體育專業課如何進行設置也有了更多的符合教學規律的思考。在這種情況下,高等學校開始償試對體育教學課程的科學設置,從而使課程設置日益完善起來。由于對專業課教學認識程度在不斷加深,許多高校開始由單純注重理論教學向培養體育專業技能轉變。一些大眾化的體育教育項目如健身、健美、足球、游泳、籃球、網球等開始走進課堂。在實現體育教學課程設置實用化的同時,還在理論層次上進一步加深。不僅開設了體育心理、體育市場營銷、體育經濟、體育管理等方面的理論課程,使體育專業理論教學的層次明顯提升。
二、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存在的不足
(一)實踐技能教學相對薄弱
社體專業的課程設置本身必須建立在科學性和系統性的基礎上,這種科學性與系統性要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二者應該并重,不能厚此薄彼,有輕有重。事實上,現在的教學存在著重視理論教學、輕視實踐教學的弊端。這種情況下,專業課教學一味地向理論知識的傳授傾斜,不僅造成時間的浪費,還使課程在設置上出現重復現象,更嚴重的是影響了教學的效果。本來實踐環節的教學應該在整體教學計劃中加以明確規定,但實際上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教學活動根本在計劃中無法明確下來。更主要的是本來就不能滿足教學需要的實踐內容又嚴重缺乏針對性,加之實習基地的數量少之又少,嚴重制約了實踐教學的深入開展。盡管許多地方高等學校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實習地點,然而面對著數量龐大的社體專業的學生而言,這些有限的實習單位對于教學要求還遠遠不能滿足需要,更何況還有許多高校嚴重缺乏這樣的實習基地。單一的實習基地無法滿足多樣化的教學需要,已經建立的實習基地因為承載教學的能力有限,加之實習過程本身又缺乏針對性,致使實踐教學環節相對薄弱。
(二)學科建設體系缺少科學性
社體專業課程設置因學校而異,沒有納入科學化的軌道。因為學科設置本身不夠科學,就導致了學術研究與基礎理論教學都嚴重滯后。學校盡管建立了自己的學科體系,但這樣的體系讓教師的教學過程難以按教學規律進行科學施教,一旦面對突發性的問題無所適從。社體專業課程體系與國家對社體人才的培養總體目標不相吻合,這種體系完全忽略了社會大眾對體育的需求。比方在素質的拓展、定向越野、瑜伽氣功、八段錦氣功、木欄扇運動、柔力球運動等學科教學方面就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當前有一些較為實用的課程比方減肥運動、康復運動、健身運動、運動營養等較為熱門的學科學校并未開設。課程的設置無特色、無方向,沒有同社會大眾的體育上緊密結合,還導致了學生畢業后學非所用,在實際工作上難以發揮自己的作用。
(三)人才的培養缺乏針對性
隨著中國社會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也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社體專業的培養目標也必然要隨之發生變化。然而,現在的社體專業教學目標并沒有很好地適應這種變化來確立專業的培養目標。在現有的高校社體專業教學計劃里,很多目標都是過去計劃經濟時代確立的,與社會大眾的期盼不相符合。高校本應該針對社會發展變化的新形勢,有針對性地培養符合新時期需要的人才,然而現在的教學缺乏這種針對性。有資料表明,當前社會上急需健身方面的教練,但因為學校在人才的培養方面沒有對這方面給予足夠的重視,導致學生畢業后很難勝任此項工作。許多已經進入體育教練崗位的畢業生因為沒有得到這方向的教育,還要在工作崗位上補上這一課。于是,通過各種各樣的崗前培訓和在崗繼續教育來適應社會。學校的培養方案缺少針對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生的就業方面的困難。
(四)社會體育產業進展遲緩
在國家的投入上偏重于競技體育而忽略社會體育,這就導致了社會體育產業發展步伐的遲緩。中國的體育作為一項產業來發展,其時間還不到20年,在質量上與數量上較體育產業發達國家根本不能同日而語。因為體育產業本身的先天不足,加之社會體育產業市場發展的成熟度不夠,社會體育方面的人才的就業能力必然要大打折扣。中國的人口為世界之最,經濟發展無論是南方與北方還是東部與西部,都存在著嚴重的失衡現象,因此各地社會體育產業的發展也同樣表現出相對的不平衡,這也是制約中國社會體育產業均衡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結語
當前地方高等學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就業率持續走低,就業難已成為擺在地方各高校及學生面前的一個難解的課題。為了使地方高等學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社會轉型與教育轉型的需要,必須以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為目標來推進教育教學的改革和管理,創新方式方法,拓展實施路徑,實現快速轉型。地方高等學校必須根據市場的需求,創新社體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從目標確立上、課程設置上、實踐教學上、辦學特色上來突破制約專業人才培養的瓶頸,把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水平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使高等學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符合時代的需要、社會的需要和大眾的需要。只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地方高等學校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堅強決心,以滾石上山、不進則退的頑強意志,改革管理模式、創新實施路徑,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定會得到長久發展。
作者:楊光 單位:許昌學院體育學院
參考文獻:
[1]樊穎.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踐環節改革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30).
[2]體育專業的課程改革[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11).
[3]矯禎玉.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學生“課程學習中社會實踐”的系統化培養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4(12).
[4]郭銘.地方院校文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