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發展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本文通過對延邊州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現狀的調查分析,提出了創新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應用型專業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建立現代培訓管理模式和優化社會體育指導員結構等發展對策,以期為延邊州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的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提供參考。
關鍵詞:
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管理;延邊州
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是我國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群眾體育工作人員的主體,是社會體育活動的直接組織者、管理者和指導者,是實現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不可或缺的重要體育人力資源。本文通過對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現狀的調查,旨在找出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為延邊州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的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提供參考。
一、延邊州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現狀
1.社會體育指導員一般情況
(1)民族結構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我國朝鮮族最大的聚居地區,朝鮮族人口占總人口的36.8%。調查結果顯示,培養的社會體育指導員中漢族占69%,朝鮮族占24%,其他民族占7%,朝鮮族社會體育指導員比例較少,社會體育指導員民族結構不合理,這已成為影響朝鮮族群眾參與體育健身的重要阻礙因素。
(2)性別結構
培養的社會體育指導員中男性占35%、女性占65%,男女比例約為1:2,女性所占比例較高。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培養的社會體育指導員來自街道社區比重較大,占44.49%,而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又以女性居多;二是在延邊州各晨晚練點參與體育健身的女性比男性多。為了帶動男性群體參與體育健身,促進延邊州社會體育的協調發展,今后要增加男性指導員的培養比例,吸引更多的男同胞加入到全民健身的隊伍中來。
(3)年齡結構
社會體育指導員實踐證明,合理的年齡結構可以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整體水平的最大效能。通過調查統計,培養的社會體育指導員中年齡最大的71歲,最小的20歲,平均年齡為43.8歲,中青年社會體育指導員占絕大多數,老中青年齡結構搭配合理。青年人熱情奔放、富有活力,但持久性差;老年人執著認真、持之以恒,但固執保守,不易接受新知識;中年人兼有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優點,這有利于我州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進一步優化,可以發展成為延邊州較為穩定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骨干隊伍。
(4)學歷結構
學歷從客觀上反映了一個人占有知識的總量,代表個體受教育的程度。延邊州培養的社會體育指導員以高中學歷為主,占48.4%,本科占15.8%,專科占20%,初中及以下占15.8%。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整體文化程度低、體育專業人員少,勢必會影響我州全民健身活動的組織開展和科學健身的指導與服務質量。
(5)職業結構
從職業分布情況來看,延邊州社會體育指導員主要集中在街道社區和鄉鎮文化站的工作人員,占55.1%,他們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是街道社區和鄉鎮文化站開展群眾體育工作的重要人力資源,是群眾體育工作的生力軍。但指導員過于集中在街道社區和鄉鎮文化站人員,不利于企事業單位等其它群體開展群眾體育活動。特別應引起注意的是,在農村一線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很少,這對我州農村群體活動的開展極為不利,希望能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2.開展社會體育指導工作情況
社會體育指導員主要分為組織管理型和技能指導型。調查結果顯示,培養的社會體育指導員中組織管理型的占72.4%,技能指導型的占27.6%。組織管理型所占比例太大,且她們大多數人的運動技能還“不過關”,以她們的運動技能還不能夠吸引身邊的群眾投入到群眾健身中來。指導的項目主要集中在太極類、健身舞、秧歌舞等操舞類項目。
3.培訓師資隊伍結構
延邊州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工作主要由延邊體育運動學校培訓課負責。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師資隊伍是關鍵,為了保證培養質量,學校選聘具有豐富社會體育專業理論和運動技能的延邊體育運動學校和延邊大學體育學院教師以及各體育協會骨干組成師資隊伍。
(1)師資隊伍年齡結構
延邊州社會體育指導員師資隊伍以中青年教師為主,老中青結合,年齡結構比較合理。
(2)師資隊伍學歷結構
學歷在某種程度上反映著師資隊伍的基本理論和技能水平。延邊州社會體育指導員師資隊伍以研究生學歷為主,本科學歷為輔,學歷層次高,學歷梯隊結構比較合理。
(3)師資隊伍職稱和等級結構
延邊州社會體育指導員師資隊伍以高級講師和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為主,講師和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為輔。但缺乏來自于晨晚練點、具有指導工作實踐經驗、對群眾體育感性認識豐富的師資。從整體來看,雖然師資隊伍的年齡、學歷、職稱和指導員等級結構比較科學、合理,但師資隊伍來源單一,沒有充分利用、整合體育協會和晨晚練點的人才資源;師資隊伍的聘用沒有進行公開的選聘,這些都將制約師資隊伍的優化組合。
4.培訓內容與考核
(1)培訓內容
延邊州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課程設置主要以理論教學為主,占69.2%,運動技能學習和技能實踐各占15.4%。近年來,雖然培訓增加了運動技能學習和技能實踐的課時量,提高了學員對體育健身的感性認識,但還遠遠不夠,指導員的運動技能實踐應用能力還比較低,難以勝任群眾對指導員運動技能指導的要求。
(2)培訓考核
培訓采用同批同時閉卷考試方式進行考核,并嚴格出勤簽到制,對缺課超過培訓課時10%的學員不予頒發社會體育指導員等級證書。通過訪談,絕大多數的學員對閉卷考試持反對意見,認為閉卷考試意義不大,流于形式。因此,培訓考核應以考察理論應用、運動技能傳授等綜合實際應用能力為主。
二、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對策
1.創新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才培養模式
建立科學、規范、系統的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才培養模式,是做好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工作的前提。因此,必須創新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健身理論為基礎、健身應用為導向、運動技能“專業化”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
2.構建“應用型專業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現有的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內容單調、培訓方式呆板,培訓內容除教材規定的內容外,自主創新的內容太少,培訓時間規定得過死。培訓應根據延邊州的實際,構建理論教學、運動技能和實踐教學并重的三大課程體系。
3.建立現代培養管理模式
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才培養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精心策劃和組織。因此,要樹立“全員參與人才培養,人人關心學員成長”的管理理念。“應用型專業化”人才培養管理模式的具體做法是:組建由延邊大學體育學院、吉林體育學院和體育協會專家、學者組成的培養專家咨詢委員會;組建由延邊州體育局、縣市文體局官員和健身場館、晨晚練點負責人組成的培訓教學督導委員會,以保證“應用型專業化”人才培養模式的落到。
4.優化社會體育指導員結構
充分整合、利用吉林省體育院校、體育協會的師資隊伍,聚多方資源和力量培養“應用型專業化”的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才;在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結構上,特別是民族結構、性別結構和城鄉比例上要均衡、全面、協調,為延邊州的全民健身活動深入開展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作者:楊帆 武傳澍 單位:延邊體育運動學校
參考文獻:
[1]舒為平.我國社會體育專業建設與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1).
[2]孫天明.江蘇省社會體育指導員現狀與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4,(4).
[3]韓會君,沈建華.廣東省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5,(1).
[4]張強強,林建健,李璟圓.對我國網球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