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大學生體育心理素質模式構建,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隨著人們思想覺悟的提高,教育已經進行了深入的改革。在大學階段,不僅要求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同時在體育方面也有了新要求。在之前學校對于大學生的體育心理是沒有過多關注的,對體育課僅僅對學生在強身健體方面有要求。隨著教育的發展,對學生的體育心理素質也重視起來,且需要作為體育教學的重點內容。下面筆者就此教學模式進行研究探討。
【關鍵詞】大學生;體育心理素質模式;探討與構建
隨著社會的發展,在理論知識方面,其更新速度在加快,對于信息的傳遞也更加方便。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對大學生的學習知識的方式與創新意識要求更加嚴格,同時由于社會壓力的劇增,為了增加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就要求學生能夠有積極向上的心態、比較強的承受額能力、提高工作學習時候的競爭與合作的意識、最重要的就是學會情緒的管理。而大學體育心理教學的主要內容就是使學生養成一個比較強的心理素質。通過大量的研究表明,大學體育心理素質教育作為一門開放性比較高的學科,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的發展具有良好的作用,有利為學生養成一個強大的心理素質做鋪墊。
1體育心理素質教育中包含的基本要素和特點
1.1體育心理素質的涵義
體育心理素質只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其一,需求體系。在開展心理素質的時候應當把學生的心理需求作為主要的根據,然后從體育心理、體育信念理智化與系統化來要求記憶體育身體素質等幾方面入手。其二,協作素質。這一方面主要是由于人群中心理潛在性特征而產生的,包含比賽心情、同學之間的團結協作與認同意識等幾方面組成。其三,認知水平。這一方面是在人們的潛在意識上所發展起來的,涵蓋了人們的思維、心理、記憶與綜合能力等。在這些方面,人們的心理與思維是進行認知的核心內容。其四,主體素質。這一方面是跟隨者每個學生的成長與生活的,依據每一位同學生長發育與潛力,來形成一種結合了生存、運動適應性、責任感與協調工作機制等的心理機構。
1.2體育心理素質的基本特征
第一,具有可持續發展性。在大學生開展體育心理素質教學的時候,其是心理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且一直在持續的發展中,還具有延展性。第二,可評價性。學生的體育心理素質對于大學生的日常學習與成長有比較重要的影響,同時還具備社會評價的意義,使學生開展某一項活動而形成的心理品質。第三,綜合性。在進行這一方面的分析的時候,需要從個性化的層面入手,在體育心理素質個性化主要展現在運動、學習與生活等眾多方面。第四,基礎性。對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創造性以及社會的適應性等多方面都產生了綜合的影響。
2大學生體育心理素質構建的思路
對于大學生來說,其體育課堂的心理素質結構的研究與學生的測評體質、規格的培養與方案的實施都有很大的關聯。大學生體育心理素質作為每一個人所具備的整體素質的主要成分之一,已經成為整個社會文化素養的基本和載體,同時也是來自外界的因素對人們的刺激性為的關鍵中間體,還是整個社會的文化素質和每個學生心理素質之間聯系的中間體。從這一方面不難看出,在學生心理素質生成與完善的過程中,體育心理素質占有十分關鍵的位置。在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時候,大學老師應當重點關注的學生的心理結構,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理論性工作。且把這一工作作為培養素質教育和心理素質的基本突破口。老師在確準把握大學生心理素質結構,判斷其是否合格的時候,需要注意下面幾方面:一,體育心理素質是作為大學生心理個性素質的綜合表現得表現形式,還應當認識到大學生體育心理素質不可以作為學生的心理現象的獨立的。孤立的一種成分,這一點是需要重點關注的。二,能夠真實的表現出大學生在學校學習、生活與各種行為的實踐過程包含哪些方面的心理素質的品質。三,在進行大學生體育心理素質構建的時候,除了需要結合大學生的實際生長發育階段以外,還應當注意到整個國家、當今社會和當前的發展狀況對大學生有什么要求。五,在發展大學生體育心理素質結構的時候,應當把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的發展歷程、每一個年齡段的特征和當前的發展區域作為重要的理論基礎,把大學生這整個大學期間的年齡段作為其研究重點。
3體育心理素質構建需要具備的理論基礎
首先,大腦作為維持人們思考的重要位置基礎,在進行大學生心理素質發育培養的時候,也是很重要的物質。其對于學生進行各項學習、做運動等方面都是必備的。教育的發展應當以大學生作為主要的發展對象,以大學生的提高的發展目標。大腦在受到外界的不同因素的刺激的時候,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在其結構的分化也會逐漸朝著精細化的方向發展,且結構也會越來越復雜,功能越來越多。在一般情況下,大學生的遺傳因素將會直接決定其大腦的發展趨勢,但是對于其大腦部分神經的發展與完善將會基本受到后天因素的影響。總的來說,也就是,父母對學生的遺傳將會影響大腦的發育,但是在學生后天得到的影像物質、接受教育的方式、運動的時間與所處的環境條件等,等會對學生大腦的發育有很大的影響。因而,老師需要認識到學生先天發育與后天的鍛煉所帶來的影響,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第二,學生的智力并不是直接影響其成功的原因。從學生的潛力方面來看,大學生是剛擺脫義務教育,在大學大部分依然是接受理論教育,走入社會的經驗不足,生理與心理方面沒有得到完全的發展,但是大部分的學生依然是具有對知識的渴望與需要開發的潛力,這種潛力的開發與學生所處的環境和心理素質有很大的影響。經過大量的研究發現,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等因素也會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潛力的發揮。
4大學生體育心理素質教育模式的構建
對于大學生來說,所處的階段是剛剛從管理比較嚴格的教育系統中走出來,準備邁進社會。這個階段的學生掌握的知識比較淺薄,但是其求知欲是比較強的,在這時,就需要大學生具有比較強的心理素質,能夠抵抗在求知時候的挫敗感。即使受到打擊,也可以以頑強的精神承受住,依然做到不恥下問。在大學生接受體育心理素質教育的時候,教學的主體應當是學生自身,老師需要對學生的心態、性格以及情感進行深入了解,然后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培養。同時老師在進行體育心理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也應該在其過程中加入心理素質教育。
4.1體育心理咨詢
在發展學生的體育心理素質構建的時候,可以通過體育心理咨詢來實現。在進行體育心理咨詢時,可以使用的方式有面談、電話聯系、電子郵件的互動等。既可以對位于距離較遠的學生進行遠程輔導,也可以對距離近的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在大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意外情況而對家長、學生與老師帶來心理上或者身體上的傷害,這些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在教育課堂上或者家長、老師日常的開導中比較難進行解決。因此,可以將學生帶入到體育課堂上,在激烈的比賽運動中來感受成就感與失敗感。進而降低學生心理上的負擔,同時還可以加上體育心理咨詢,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與開導。同時應當注意,在進行體育心理咨詢的時候,應當對學生的情況進行保密,以保護學生的隱私。
4.2建立體育心理檔案
對每一位大學生,在剛邁進校園的時候,學校都會安排基礎的心理測試,比如,學生情緒穩定方面的穩定性測試、學生個人情感的測試、意識測試等。學生可以依據學生做題的結果,來對學生進行分類了解,找到學生之間的差異,然后與學生的學籍情況聯系起來,建立一個針對性的檔案。然后對測試結果不是很理想的學生盡心定期的體育心理輔導,對學生進行開導,找到個人問題,并進行解決,然后記錄學生心理變化的過程。
4.3成立心理協作小組
在對學生進行體育心理素質培養的時候,還可以從學生挑選一定人數組成心理協作小組。小組成員在課余時間,組織起來,進行交流互動,尋找有用的心理方面的書籍進行閱讀,還可以利用網絡或者電話進行交流。在小組內部,小組成員之間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的時候,可以及時向體育心理素質教學的老師尋求幫助。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互動,找到可以對學生進行疏通的方式,成員之間進行聊天的時候沒有話題的限制,學生暢所欲言,發表意見。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素質培養的時候,主要目的是為了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在當前國家的教育中,比較重視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重視學生的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同時,這一培養還有利于社會的管理,促進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冬冰,董艷國,龔勛.探討大學生體育心理素質模式與構建問題[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5):129.
[2]楊芊夏.大學生體育心理素質模式的探討與構建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6,6(25):108-109.
[3]郁彥妮.大學生體育心理素質模式的探討與構建[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5(27):66-67.
作者:金穎 單位: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體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