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商務英語專業國際結算課程教學探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介紹商務英語專業國際結算課程教學的特點,回顧前人對國際結算課程教學的研究。分析目前商務英語專業在國際結算課程教學上存在的問題,從強化學生的經貿基礎知識,注意訓練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轉變學生的角色,完善國際結算實訓軟件或國際貿易實訓室等方面提出相應的策略,希望對商務英語專業國際結算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商務英語專業;國際結算課程;國際結算能力
引言
國際結算(或進出口貿易結算)課程是一門講授進出口商如何通過銀行實現資金流動來結清債權債務關系的課程,屬于國際貿易實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管類及金融類專業中都有開設。同時,各高校商務英語(國際貿易)專業也開設了此門課程,并作為專業必修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該課程的操作性強、知識體系繁雜,加上商務英語專業要求學生用英語理解和運用國際結算業務,加大了教學難度,影響了教學效果。如何提高商務英語專業國際結算課程的教學效果,讓學生真正掌握國際結算各部分知識及操作流程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商務英語專業國際結算課程教學特點
經管類專業在國際結算課程教學上,重點強調結算業務的操作流程及相關專業知識的識記與運用,對專業術語的英文表達有基本要求,但不要求學生能夠運用英語處理國際結算業務。而商務英語專業由于其跨學科特性,不但要求學生掌握結算的專業術語、基礎知識,還要求學生能夠運用英語處理結算業務。因此,在商務英語專業國際結算課程教學上,必須同時重視貿易英語的訓練和結算專業知識的習得。教師一般以英語為教學語言,輔以中文。在闡述結算流程、講解票據、支付方式等概念時多用英語,以訓練學生用英語表達票據運行、支付流程等實際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內容,而在解釋專業術語及重難點時多用中文,幫助學生完全理解各種單據每個部分的內容及實務操作中易混淆部分的準確含義。此外,由于商務英語專業重視英語語言能力的訓練,對金融、財務管理等方面專業知識及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不太高,加之學生金融、銀行業務基礎知識薄弱,因此在教學中不花費太多時間講解如票據法、銀行間同業結算及福費廷等在基礎結算業務中外貿業務員處理得較少的業務,而是更多強調金融票據、商業單據的填制方法、常用支付方式的操作方法等。
二、國際結算課程教學的已有研究
已有不少學者從經管類專業的視角研究了國際結算課程教學。張冰(2007)認為目前獨立學院國際結算課程教學效果欠佳,必須改革。鑒于此,要選擇合適的教材,開設相關課程,做好專業課程的銜接,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注重通過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方法上,應采取雙語教學,將案例式教學法與模擬實踐教學法相結合,鼓勵學生考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張紅梅、馬強(2014)以國際結算中的保理支付方式為例,研究了比較分析法在國際結算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他們認為采用圖表對比分析方法能夠更清楚地顯示全球保理業務的發展,方便課堂上進行對比講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外,可以將國際保理與傳統結算方式進行對比,分析其優勢,讓學生直觀、清晰地理解幾種結算方式的差異,更好地掌握保理這一新型結算方式。比較分析法不但能幫助學生更快地理解國際結算知識,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模式和學習能力,值得在教學中推廣。以上研究對國際結算課程教學方法有一定見解,但缺乏實驗數據支撐,沒有進行實證研究。除了以上研究外,還有不少學者認為要以學生為主體,強調情景教學,采用建構主義教學法。王新娜(2018)指出,國際結算課程內容繁雜、知識點眾多,僅憑教師在課堂上采用多媒體講授效果并不好;而產教融合、到企業實習或采用實訓軟件等方法都存在不足之處。相比之下,建構主義教學法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王新娜提出國際結算課程多層次TSCP教學模式,從理論教學(theoreticalteaching)、情景教學(situationalteaching)、案例教學(caseteaching)、實踐教學(practicalteaching)四個層級設計教學。在理論教學層面,教師要指導學生建立規范、系統的理論知識,并采用雙語教學,至少讓學生掌握專業術語的英語表達。在情景教學層面,可以模擬實際操作,創設一些情景,要求學生扮演不同的當事人,填制單據,完成業務流程,該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在案例教學層面,鼓勵學生成為學習主體,主動討論案例,訓練學生的分析能力。在實踐教學層面,可以請外貿企業或銀行中從事國際結算的工作人員到學校進行講座,或組織學生到海關、企業、銀行進行參觀,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激發學生持續學習的內在動力。另外,雖然該研究提出的分層教學有一定創新意義,但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復,在實際操作中不易明確分開。與之相似的研究還有郭云(2018)提出的TCEP教學模式(T:理論教學,C:體驗教學,E:案例教學,P:實踐教學)。該教學模式的設計理念是“自主、引導、互動、創新”,在教學的每個環節均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指導總結為輔。具體來說,首先,教學設計要以具體就業崗位要求為參照標準,設計實踐性強的課堂,特別是真實案例的引入很重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查閱資料、分析討論,極大地提高參與積極性,開闊思路。另外,教師進行點評,并要求學生進行總結,鞏固知識點。其次,要采用分角色模擬實訓模式,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模擬業務操作。最后,進行校內和校外實習實訓,重點是校內實訓可以開設校內實訓室,安裝實訓軟件,讓學生對國際結算的每個環節進行操作,提升綜合素質。該研究中提出的教學設計強調了案例分析和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符合國際結算課程的教學特點,但其提出的體驗教學與實踐教學有一定的重復,在實際運用上不易明顯分開,可以將兩者結合起來設計。還有一些學者,如瞿夢杰(2016)從實訓課程的設計、實訓軟件的選擇等方面對國際結算課程進行了研究,獲得了一些實際的研究數據。綜合來看,這些研究主要探討了課堂教學的案例教學設計、實訓教學設計及實訓軟件應用,強調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及校內外實訓教學的重要性,基本找到了國際結算課程的教學規律。
三、商務英語專業國際結算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以上研究都是從經管類專業視角研究國際結算課程教學的,而商務英語專業國際結算課程教學有自身的特點。目前的商務英語專業國際結算課程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學生經貿類專業知識薄弱,對某些知識點理解存在困難。由于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在開國際結算課程之前并沒有專門學習銀行的業務知識,對結算中銀行扮演的角色和托收、保理等業務非常陌生,對理解一些專業術語如抵押、融資、議付等也比經管類專業學生所花時間要多。如果在教學中沒有提前提供相關補充資料解釋教材中的專業術語,讓學生預習,那么學生在課堂上很可能讀不懂英文版教材,不能完全理解教師的講解,最終會影響教學效果。其次,學生運用英語進行國際結算的能力有待提高。由于商務英語專業國際結算課程教材是全英文編寫的,加之專業知識繁雜,專業術語眾多,案例綜合性強、難度大,這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很多學生將主要精力花在理解和分析專業知識上,忽視了英語語言能力的運用。而國際結算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培養用英語進行國際結算的人才,要求學生在工作中能夠用英語和海外客商及銀行進行溝通,如果忽視了語言的訓練,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如何引導學生將專業知識理解和英語能力訓練相結合是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再次,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主體地位不突出,課堂上仍存在教師講授太多而學生被動學習的情況。由于國際結算課程難度較高,學生存在畏難情緒,課前預習不夠,將希望寄托在教師的課堂講授上,不主動查閱資料、積極思考問題,導致上課聽不懂,不想聽。長此以往,影響了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托收這一支付方式時,需要和前一支付方式匯付進行對比,識記每個當事人在兩種支付方式中的不同稱謂與角色;然后理解托收中跟單托收的不同分類及操作流程。如果學生在前一章節就沒有完全學懂,在本章節課程之前沒有預習,在課堂上就很容易出現混淆兩種支付方式的情況,不能明確理解每種跟單托收的流程,更無法分析托收對于買賣雙方的優勢與風險。最后,缺乏實踐操作。由于結算崗位涉及大量資金流動,大多數普通高校的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無法到銀行或外貿公司從事結算崗位實習,只能通過國際結算實訓軟件獲得模擬實踐經驗。目前可用的國際結算實訓軟件很少,且不夠完善,在軟件設計上存在一定的瑕疵,導致學生在操作中獲得的實踐經驗有限。
四、商務英語專業國際結算課程教學策略
根據上述問題,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提高商務英語專業國際結算課程的教學質量。首先,強化學生的經貿基礎知識。在課前補充相應中文的背景知識講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每個章節的內容。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注意訓練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前補充專業術語的中文解釋,課堂上按閱讀教學模式要求學生按時閱讀某些章節內容,并回答問題,以提高學生對國際結算英語的理解能力。同時,在熟讀、理解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用英語表達每種支付方式的操作流程,進一步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結算的實際能力。再次,轉變學生的角色,使其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回歸課堂主體地位。教師應多布置案例分析、資料查閱、課堂討論等任務,督促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小組討論,訓練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進行指導。這種方式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及時解決,從而大幅度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最后,各高校應盡量完善國際結算實訓軟件或國際貿易實訓室,為學生提供校內實訓場地,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從而最大程度上為本課程的學以致用打下基礎。
作者:吳書麟 單位: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