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校研究生教育冷暴力現象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高校研究生教育冷暴力以其習慣性、隱蔽性和危害大的特征,通過語言冷暴力、行為冷暴力和情感冷暴力三種表現形式顯露出來,已成為當前影響研究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鑒于此,通過分析高校研究生教育冷暴力產生的原因,從導師、研究生和高校層面提出了遏制減少教育冷暴力的建議。
關鍵詞:冷暴力;師生關系;研究生
研究生師生關系作為影響研究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成為了眾多研究者的研究重點,教育冷暴力現象作為研究生師生關系極端不和諧的表現,成為了影響高校安全穩定,影響研究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值得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門重視和研究。
一、高校研究生教育冷暴力的特征和表現形式
(一)高校研究生教育冷暴力的概念
冷暴力一直以來是社會心理學和人格心理學研究的問題,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冷暴力是一種精神和心理上的虐待,主要出現在家庭成員、工作單位成員和學校師生之間,造成了許多社會悲劇。針對教育冷暴力的概念,目前學術界還未形成統一認識。根據已有文獻材料綜合[1],我們認為,研究生教育冷暴力是出現在高校導師和研究生之間的一種隱性暴力,作為處理矛盾的方式之一,作為施暴者的導師在學習生活過程中,通過對作為受虐者的研究生實施語言、行為、情感三方面的非暴力攻擊行為,致使其精神和心理受到侵犯和傷害,從而達到懲罰研究生過錯的目的的行為。
(二)高校研究生教育冷暴力的特征
1習慣性
由于我國實行研究生培養導師制,一系列涉及研究生切身利益的問題都跟導師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系,有些導師甚至起到決定性作用。因而研究生對導師充滿敬畏,對導師的指示不敢有絲毫怠慢,對導師的批評指責不敢有絲毫辯駁,甚至對導師的冷淡疏遠、放任無視不敢有絲毫反抗,致使一部分導師將冷暴力作為懲治研究生頗為得意的所謂成功教育手段。一旦實行效果明顯,不易遭到反抗和投訴,從而使這種行為被強化成為一種習慣。
2隱蔽性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很多導師還有著“嚴師出高徒”的片面理解,甚至認為使用冷暴力是為了激發學生不服輸的精神,從主觀上沒有意識到冷暴力對學生造成的傷害。由于研究生所處的弱勢地位以及冷暴力無嚴格界定標準、無證可取、無跡可查的性質,在遭遇冷暴力時研究生也只能選擇沉默或找朋友家人傾訴。高校出于對導師教育工作和學術成就的尊重造成監管缺失,還有深入中國人內心的“清官難斷家務事”的冷漠心態,在熱暴力被學校明令禁止的當下,冷暴力卻多被忽視、輕視、無視而一直隱蔽存在。
3傷害時間長、危害性大
熱暴力疼在身上,冷暴力卻傷在心里,越是軟傷害越難治愈,越是傷心造成的傷害時間跨度越大。有些已工作多年的研究生在回憶導師時甚至能清楚記得其當年貶損自己的語句和表情,清楚記得當年“得罪”導師的事件和原由,而受侵害學生甚至在多年后都無法驅散心理陰影。教育冷暴力的危害,由于其隱蔽性導致很多研究生“內傷”嚴重;由于其無法界定和無跡可查,導致研究生不知如何傾訴;更由于冷暴力所致的強大學術科研及畢業壓力,導致研究生不知何處求助,久而久之所積壓的心理問題越發嚴重,最后造成了自殺或暴力攻擊導師等危害性極大的后果。
(三)高校研究生教育冷暴力的表現形式
教育冷暴力總體來說可劃分為“作為”和“不作為”兩種形式。“作為型”冷暴力指通過具體言行來達到從心理上“懲治”學生之目的的行為;“不作為型”冷暴力則是指對學生放任疏遠、冷淡漠視,致使學生失去認同感和歸屬感。
1語言冷暴力
(1)訓斥指責。有的導師慣于發號施令,習慣于強行給學生布置任務,把教訓和命令當作家常便飯,卻從來吝嗇于贊賞研究生所取得的成績,甚至認為做得好是應該的。(2)謾罵侮辱。有些導師對學生的過失或錯誤進行粗野惡意的羞辱毀謗或長時間辱罵,不留情面,不顧場合,不顧時間,態度傲慢,嚴重傷害學生的尊嚴和人格。(3)蔑視貶損。有些導師長時間輕視研究生的問題和求助,不僅不認為學生的問題是問題,反而對其求助進行貶損;或長時間對研究生的能力和成績故意降低應有的評價。(4)恐嚇威脅。有些導師常通過明說或暗示等方式,利用與研究生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情脅迫或強迫研究生,使其順從導師的行為或要求,或為導師提供資源或幫助。
2行為冷暴力
(1)不公正對待。有些導師對自己不喜歡的研究生在學業生活、就業發展等方面故意進行不公平對待,不公正地剝奪受害研究生應享受的權利,或不公正地施加受害研究生不應承擔的任務、工作。(2)孤立拒絕。有些導師對受害研究生長時間故意采取不指導的行為,或直接拒絕受害研究生的求助,甚至鼓動或命令其他弟子都不得幫助該學生。如:不讓他參加導師項目;拒絕和學生進行學術研究和探討。(3)控制。有的導師嚴格監視研究生的一舉一動,甚至將研究生當作自己的助理、秘書或保姆,事無巨細都要得到導師的同意和批準,都要向導師請示和匯報,使研究生絕對服從導師的意志和愿望。
3情感冷暴力
情感冷暴力作為“不作為”型冷暴力貫穿于“作為”型冷暴力中,主要體現為以邊緣化為主要特征的無視存在、漠不關心、放任自流以及疏遠等等。與語言冷暴力不同的是,情感冷暴力不通過語言直接表露出來,而只借由行為表現。與行為冷暴力的不同在于,行為冷暴力要通過有所作為才能表現出冷暴力的特征,情感冷暴力則是通過無所作為的時間靜靜流逝的方式,讓受害學生慢慢感受到冷暴力;語言和行為冷暴力通常是赤裸裸地表現出來,情感冷暴力則表現得較為含蓄低調;語言和行為冷暴力通常造成傷害的沖擊力強,而情感冷暴力所造成的傷害則表現出持續時間長,難以緩解的特征。
二、高校研究生教育冷暴力產生的原因
(一)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以及同現代教育民主理念沖突的產物
中國自古以來就形成了“尊師重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師道尊嚴”傳統教育觀念,因此對于教師的命令和指示從來不敢怠慢,對教師的意見和想法不敢質疑和反駁,對教師不正確的行為不敢反抗,只能用要么順從、要么沉默的方式來維護教育者的尊嚴。再則,中國自古秉持“黃荊棍下出好人”的棍棒式教育觀念,甚至很多學生在沒有產生嚴重心理問題和過激行為之前,在遭遇冷暴力的第一時刻都傾向于反省自身錯誤,相信導師施加冷暴力是為自己好。這兩點致使很多導師將冷暴力行為習慣化,并成為懲罰學生時的下意識舉動。隨著現代教育民主理念深入人心,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禁止體罰學生,教師出于樹立權威、懲罰犯錯學生、懲戒過失行為或震懾其他學生等諸多原因,只能轉為以冷暴力為特征的精神懲罰。
(二)現有導師制弊端下的無能為力
由于研究生擴招,導師數量和質量已經無法滿足研究生日益增長的對美好學習生活的需要,特別是一些雙肩挑導師,行政事務繁忙,無暇顧及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科研發展,形成“放羊式培養”局面,導致師生關系疏遠,一旦產生矛盾極易演化成冷暴力。另外,當前研究生導師科研壓力大,在師生關系逐漸由導學關系異化為雇傭關系的背景下,強勢方對弱勢方形成各種方式的掠奪,矛盾尖銳化后極易形成冷暴力。
(三)教師心理不健康
研究生導師是大學的核心競爭力,職業壓力大使得高校教師成為心理障礙的高發人群。導師工作繁忙,沒有多元化的渠道舒緩職業壓力,只能把不良情緒發泄在處于弱勢地位又與其朝夕相處的研究生身上。對于過激言行,導師們事后想來覺得不應該,但又找不到時間或拉不下面子找學生談心,造成了惡性循環,最終心結難解,使得師生關系進一步緊張、疏遠。
(四)研究生自身原因
應試教育及考研功利化動機導致研究生科研能力減弱,無法高質量完成導師布置的學術任務,甚至不能在科研實踐中完成學術成長,造成自信心受挫,學術和發展受阻,一旦導師失去耐心就極易引發矛盾和沖突。另外,研究生心理健康素質不佳導致一旦被導師批評就反應強烈,心理波動巨大。自尊心強的人不斷給自己加碼,非要證明能力給導師看,一旦再遭挫折就怨天尤人。自我實現需要不強的人,破罐子破摔,對待導師布置的任務偷工減料,最終導致師生矛盾升級。
(五)維權困境
教育冷暴力無嚴格界定標準、無跡可查的性質以及出現隨機性大的特點,使得舉證困難,受害研究生大多無法拿出可靠證據證明自身遭到侵害,因而維權艱難。而在教育冷暴力造成嚴重心理問題的過程中還會伴隨很多其他心理問題凸顯,僅憑遭受冷暴力就判定是造成學生嚴重心理問題甚至自殺或暴力事件原因的說服力不強,這使得在法律維權的過程中困難重重。最后,中國人秉持“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的想法,就算周圍同學都知道導師使用冷暴力屬實,也多半選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勸受害學生息事寧人。
三、遏制和減少高校教育冷暴力的建議
(一)導師層面
1用平等尊重換取合作共贏
“尊師重道”的傳統需要堅持,但平等合作更應提倡,研究生師生關系是以導學關系為主的“命運共同體”,只有俯下身來才能和學生真正實現平等,贏得尊重。所謂尊重不僅是在對學生有要求時客氣的請求,更是長時間保持的謙和態度和寬容心態。合作作為檢驗師生之間是否平等、是否尊重的最好平臺,如果只是對對方進行掠奪,那么再優秀的學生都不愿意再跟導師合作,因此共贏才是師生共同的目標。在導師的經驗和學術積累和研究生創新想法的共同作用下取得共贏才是對師生合作的最好詮釋,這也會強化師生間良性互動,減少矛盾和沖突的發生。
2用理性負責行使教育權力
面對師生沖突,導師必須理性行使權利,不能因學生頂撞就對學生疏遠冷淡,或者打擊報復以發泄憤怒。冷靜分析事件,耐心談話溝通,認真反省自身過失,與學生一同解決問題都是導師理性負責的行為體現。另外,導師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培養學生上,讓學生跟隨自己在學術研究中提高科研能力,讓學生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和肯定。權力不是支配、控制的代詞,而是一種溝通、一種建設。
3用高尚師德衡量自我實現
具有高尚師德的教師首先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研究生導師要加強自身心理疏導,關注自身心理健康,學習尋找正常的負性情感發泄途徑,減輕自身職業壓力。其次,“由于征服人心的勝利不是容易取得的,如果教師不能征服他所面臨的這個執拗的人心,他就必須尋求愛的言辭,只有這種愛的言辭才能有助于擺脫這種艱難的困境。”[2]這種愛的言辭就是師德,師德高尚最能激發學生靈魂深處的高度自覺內驅力和感恩力,如果每個導師都能致力于理解型師生關系建構,那么教育冷暴力會減少很多。在當前高校立德樹人的教育大背景下,研究生導師這批精英人才的工程師更應將師德的完善作為自我實現的重要標準之一。
(二)研究生層面
1提高自身科研水平
做好科研是研究生必須履行的義務,沒有一個導師會喜歡不務正業的學生,做好科研的同時多參加導師的課題實踐有助于導師了解學生科研能力,盡力通過自身硬實力贏得導師的肯定和贊賞。
2增強自身心理素質
研究生在冷暴力事件中所受傷害的程度和自身心理素質顯著相關。研究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學會疏導自身壓力、調節自我認知,通過合理渠道發泄負性情緒,學會合理反省自身失誤和正確歸因。在面對冷暴力時要正確認識其產生的原因,同時主動找導師溝通,用堅強、自信、從容的心理改變導師對自己的偏見。
3積極尋求社會支持
不能將冷暴力視為自己的事,或因丟面子而積壓在心里,充分發揮自身社會支持系統的兜底作用尋求幫助。針對心理問題嚴重的學生,輔導員要積極助其尋求專業心理咨詢,防止惡性事件發生。
4正當維護自身權益
當研究生遭遇導師長時間高頻率冷暴力對待時,要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正當權益,要善于做好調查取證,并對冷暴力勇敢說不[3]。
(三)高校層面
1改革研究生培養模式
現存研究生培養導師制模式仍存在有待完善之處,對研究生的培養主體、培養內容、培養方式、評估標準等都需要高校職能部門從師生關系異化的根源入手進行針對性改革,讓研究生導師受到學校和學生的有效監督,并形成制度化監管機制。
2構建研究生幫扶網絡
接連發生的慘案讓我們在疼惜年輕生命逝去的同時,也看到了研究生心理幫扶救助網絡的缺失。維護學生權益、保護學生生命安全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高校給予的制度保護、法律援助、心理疏導、導師變更和生活庇護能給身處冷暴力旋渦中的研究生伸出一根救助生命、尊嚴和信心的橄欖枝,能給心理創傷嚴重的研究生提供一個心理緩沖區,以避免惡性事件的發生。同時,學校也要敢于正視教育冷暴力現象,敢于曝光某些導師的惡劣行徑,有效遏止同類事件的發生。
3做好導師資格準入審查和淘汰制度建設
研究生導師在準入階段要逐步引入勝任力考察,對于勝任力不強的申請者要減少所帶研究生的名額,對于不具有導師能力的申請者堅決不能讓其進入導師隊伍。同時,要定期對導師勝任力進行跟蹤考察,對于勝任力下降的導師下調研究生名額,對于師德敗壞的導師要堅決清除淘汰出導師隊伍,保持導師學術高、師德高、能力高、心理健康的“三高一健康”狀態。
參考文獻:
[1]胡雯,彭熠.對校園冷暴力的熱關注[J].科教導刊,2010(3).
[2]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系,杭州大學教育系,編譯.現代西方資產階級教育思想流派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杜志強.試論象牙塔里的導師冷暴力[J].教育學術月刊,2010(8).
作者:周瑩瑩 單位:重慶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