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老年醫學教學中人文關懷教育的實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日益突出,老年醫學逐漸成為醫學中一個重要的分支。作為一名優秀的老年科醫師,除了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技能,還需要具有廣博深厚的醫學人文素養,因此加強醫學生人文關懷教育無疑是當前老年醫學發展的根本需求。本文結合作者在老年病科工作及教學實踐,通過對老年患者生理、心理、社會狀況的分析,深入探討了人文關懷教育在老年醫學教學中的重要性、迫切性及開展形式,旨在提高老年醫學教學中人文關懷教育的質和量。
關鍵詞:老年醫學;人文關懷教育;臨床教學
老年醫學的教育理念強調以人為本,注重整體性和系統性是對老齡患者健康保障的根本,在老年科臨床工作中,醫生面對的是那些處于身心折磨亟須幫助的老年患者,而不僅僅是疾病。生理功能減退、功能殘缺或缺失,多數合并心理障礙是老年患者群最為突出的特點,這就要求從事老年醫學職業,必須熟練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增加自身人文素養,做到尊老、敬老,在“治病”的同時,給予老齡患者更多心理及行為上的慰藉和幫助,不僅要“治病”,更要“暖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貫穿人文關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結合作者老年醫學臨床帶教工作實踐,深入探討人文關懷教育在老年醫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及開展形式。
1現代老年醫學的特點及我國老年醫學現狀
1.1現代老年醫學的特點
1909年,“老年醫學之父”奧地利醫生IgnatzLeoNascher創造出了現代老年醫學(geriatrics),并開創了老年醫學的先河[1]。我國老年醫學專業的建立始于第一屆中華醫學會老年學與老年醫學學術會議的舉辦,至今已有50多年歷史。當今全球人口學的重要變化趨勢就是人口老齡化現象的加劇,這一突出現象在各方面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包括經濟、社會、醫學、倫理等等。到2050年,預測我國老齡人口將達到4.37億,占全球老齡人口總數的20%左右,中國將成為全球老齡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2]。人口老齡化的嚴重程度將嚴峻挑戰著我國政府和社會,給我國造成巨大的經濟和社會負擔。在這種形勢下,更加凸顯了老年醫學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老年患者是一個既特殊又復雜的群體,生理功能減退、功能殘缺或缺失、區別于其他群體而特有的老年綜合征是這個群體突出的特點,并且受心理、精神、社會和家庭環境等多因素的影響,老年患者極易合并心身障礙[3]。多年來,由于起步較晚及重視程度較低,我國老年醫學教育一直滯后于其他醫學專業的發展,隨著對現代老年醫學認識的進一步深入,其診療模式已發生改變,從傳統的“以疾病為中心”向“以患者為中心、個體化”的醫療模式轉變。其主要內容是為老年患者提供全面合理的醫療保障和預防保健服務,維持殘疾患者的最大獨立自主性、使其回歸社會和家庭以及全面支持和關懷臨終患者。因此,現代老年醫學要求從業者必須認識到老年患者作為一個整體,必須辯證、系統的對待,向教育對象全面灌輸以老年患者整體健康需要為中心,其中必須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面需求,并且要充分考慮社會和家庭等因素對老年患者身心健康的影響。
1.2我國老年醫學現狀
我國老年醫學起步較晚,雖然已有50多年歷史,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教育和研究水平、資金人力投入尚顯不足。我國老年醫學的課程設置大多為選修課程,對象僅為高年級學生,課程時間短,內容上更加側重對具體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而忽略了現代老年醫學綜合性、全面性和個體化的主要特點[4]。其他亞專業不具備而老年醫學特有的知識,如老年綜合評估、老年患者管理、老年病科學研究、衰老等生物生理學知識等較少提及[5],極其重要的人文關懷教育更是明顯缺失。2012年《柳葉刀》,醫學人文和歷史人文在中國醫學院校臨床醫學課程中僅占5%,與此同時,歐美國家早已達到20%~26%,相差甚遠[6],老年醫學作為臨床醫學教育中起步較晚的一個分支,現狀更令人堪憂。盡管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日趨嚴重,但因課程設置的影響,醫學生普遍對老年醫學的重要性及老年科醫師的巨大需求尚沒有足夠的認識,導致老年醫學選修人數較少,又因老年醫師社會地位、收入不及其他主流科室、老年人病情復雜、不易治愈等因素,愿意從事老年醫學職業的人數少之又少,因此,改變目前醫學生對老年醫學的片面看法,提高老年醫學地位,對于發展老年醫學及祖國未來的健康大業有著深遠意義。
2人文關懷教育的迫切性
醫學研究的對象是人,而不是物體,人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客體,具有生物和社會雙重屬性,是自然、社會、精神辯證統一,三者結合而成,因此,醫學不單純屬于自然科學,同時也是社會人文科學,其特殊性使它比任何學科都更強調人文關懷。對于醫生而言,我們面對的不僅是因疾病導致功能下降或缺失的軀體,更是具備情緒特征的鮮活靈魂。著名醫生特魯多的墓志銘“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也完美體現了人文關懷既是醫學的靈魂,又是醫學的本質,這更要求醫者做到具有博大的人文情懷,“想患者之所想”,以人為本[7]。而且我國自古就提倡“醫者仁心”,醫生在精進自身醫術的同時,更重要的是通過人文關懷,緩解患者心理上的痛苦并給予情感上的關照,科學求“真”,人文求“善”,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8]。正如我科醫生,從科主任至住院醫師,代代傳承,都能對待患者如親人,除了用精湛醫術緩解患者身體的痛苦,更重要的用溫柔的情感溫暖患者的心靈,其最直觀的結果就是醫患融洽,治療效果顯著。反之,如果醫學教育中缺失或弱化了人文關懷教育,雖然我們培養出的醫生醫術高超,但這樣的醫生更易忽略患者的心理疾病,而重視生理疾病;更易輕視精神安慰而注重藥物和手術技能;也許他們的高超醫術可以治療軀體疾病,但“缺乏溫度”的言行卻會給患者的心靈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在我國現有的醫療環境下,醫患糾紛層出不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醫務人員對患者的人文關懷不足或者根本缺失,不能有效溝通從而產生誤解,尤其高齡患者病情復雜、變化快,極易導致死亡,再精湛的醫術有時也難以避免,但通過溫暖的言行給予患者家屬心靈的慰藉,從而使其更容易接受死亡這一事實。因此,人文關懷教育已成為醫學生培養中的當務之急。
3老年醫學教學中人文關懷教育的開展形式
3.1建議教學改革,把人文教育貫穿到專業技能培養之中
縱覽我國醫學院校的課程設置,均有一個特定的規律,那就是專業技能課程均為必修科目,反觀各類選修課程大多為人文藝術類課程。醫學院校的生源多來自理科生,人文基礎差,這一客觀事實本身已嚴重制約了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和提升。同時,必修科目的專業課程,教學材料充分,課時長,考核系統科學而嚴格,而選修科目的人文課程,相比之下,教學材料顯得單薄許多,同時課時大多較短,考核欠缺嚴格和系統性,學生難以認識到其重要性并加以重視。因此,醫學院校的課程改革已勢在必行,結合老年醫學教學中人文關懷教育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改革更是亟待進行。其一,應通過修改課程設置,將人文類課程由選修課表中拉回主導地位,由“考察”變為“考核”,成績可影響獎學金等的評定,促使學生重視人文、養成人文意識,并從中受益。其二,傳統的講授式人文關懷教育會顯得單調,學生為被動方,課堂效果欠佳,應增加課堂教育的主動化、多元化、趣味性,在課堂中融入討論等方式活躍課堂氛圍,充分調動醫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最后,應在專業教育中貫穿人文教育,如老年醫學教育中選擇貫穿人文素養的案例,增加老年醫學實踐活動,多接觸老齡患者,對患者實地關懷等。
3.2提高老年醫學教師自身人文素養,全面貫徹全方位育人理念
傳統意義的“教師”是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對被教育對象產生引導和訓練作用,同樣在現代老年醫學教學中也扮演著這樣的角色,通過言傳身教來對學生產生深刻影響。首先,深入貫穿全方位育人理念首先要加強教師的人文素養,通過有效措施,組建和培養一支業務水平高、人文素養強、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年醫學師資隊伍;其次,老年醫學系應創建一些專業技能教師和人文課程教師相互聽課的機會,這樣既增長了其他專業領域的知識,同時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專業教師的人文素養,也可以讓人文課程教師了解相關的老年醫學知識,從而找到教學中合適的切入點。在老年醫學教學中,教師既要注重理性思維的培養,又要注重與人情感溝通能力的培養;既要注重講授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水平,又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情感感知能力,讓學生既具備“高超的醫術”,又具備“豐富的情感”,這樣才能培養出“有溫度的醫學生”。
3.3使用綜合教育形式進行老年醫學人文素養教育
首先利用榜樣的教育,激起醫學生的共鳴。第一,越來越多的途徑與資源可供利用,如選擇各種新媒體宣傳優秀校友事跡或對教師在臨床教學中人文關懷典范實例的推崇;選擇榜樣時,應采取“小而真”的原則,選擇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優秀校友、教師的真實事跡,能夠以情感人、以情化人,引導醫學生主動將自身與榜樣行動對照,從而學習、借鑒,將榜樣的精神品質內化為內心的真實渴望,最終達到知行合一[9]。第二,任何形式榜樣的教育,都必須有醫學生自身的總結、反思與思考。宣傳榜樣力量的同時,應輔以各類實踐教學活動,在“看、聽”榜樣事跡后進行體會、思考,以及如何借鑒,決不能簡單堆砌英雄榜樣事跡,如果是單一形式的宣傳,則無法達到影響學生情感、喚醒學生意識,從內心樹立起向榜樣學習的積極動力的目的。其次,通過豐富校園文化及實踐活動實現人文素養教育。校園是培養醫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載體,更是醫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9]。豐富校園文化就是要從校級層面、學院層面乃至班級層面開展形式豐富的人文活動,既可以舉辦模擬場景活動、榜樣報告會等學術活動,也可以引導學生去敬老院等老年人生活的場所對老年人進行人文關懷,或進入老年科病房,在帶教教師的引導和示范作用下,實地接受人文關懷教育,還可以舉辦其他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如深入老年科病房進行患者需求調研、老年綜合評估等能與老年患者親密接觸的活動,目的是讓醫學生始終站在老齡患者角度思考問題,從生理、心理、社會因素等多個角度出發,認識到每個老年患者均有其不同于其他患者的特點,真正做到“以患者為中心”的個體化、系統性的診療活動。
4人文關懷教育應滲透至老年醫學教學始終
世界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說醫生有“三大法寶”,分別是語言、藥物、手術刀。這里的“語言”即是我們所提倡的醫學生人文關懷的重要途徑和具體表現。老年人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全面降低,多數存在聽力、視力下降,甚至認知功能降低,不能正確表述自身癥狀,交流障礙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老年人多數一人多病,且多為不能治愈的慢性疾病,合并焦慮、抑郁情緒的不在少數,醫生除了要關注“生理”,更要關注“心理”。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沒有人文關懷的老年醫學是沒有“靈魂”的,在老年醫學教學中,帶教教師不僅要具備深厚的人文關懷素養,更要通過自身的“傳道、授業、解惑”,真正把人文關懷教育貫穿至老年醫學教育的始終。
作者:葉莎 金愛萍 高潔 單位: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老年心血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