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現代美術教育兒童畫教學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合理劃分教學階段
兒童的身心發展具有普遍規律和階段性,校外美術教育機構中兒童的入學年齡各不相同,教育者應根據其身心發展的規律合理劃分教學階段。一般來講可以有如下劃分:第一,兒童幼齡階段,4至6歲。此階段的兒童處于幼兒期,還不能很好地區分想象和現實,他們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其繪畫是一種直覺性、符號化的表現。教學中應把握兒童的心理發展和動手能力的特點,重點培養兒童的興趣,讓其從開始接觸美術就愛上無范畫教學的輕松自由,體驗創作的樂趣和成就感。第二,兒童學齡階段,6至8歲。這個階段的兒童開始逐漸客觀、實事求是地認識世界,已具備了一些簡單的造型、色彩辨識能力。因而此階段的美術課程可以通過創作中色彩、造型、構圖的系統教授,讓兒童加深對美的規律的理解,從而輕松自由地將美的規律運用于自己的畫面和生活中。第三,綜合階段,8至10歲。此階段的兒童開始慢慢轉向少年期,逐漸形成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開始以客觀的態度觀察和探索,并有了更多的思想和個性。因而此階段的兒童畫教學應根據兒童不同的特點,在尊重兒童自由表達意愿的同時,加入對專業美術知識的教授,如開設一些版畫、服裝、繪本、戶外寫生、美術鑒賞、藝術游學等特色課程,讓兒童更多地在不斷嘗試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和繪畫語言。
二、豐富兒童美術表現的形式
兒童美術教學的形式不應僅僅停留在過往,局限于簡單的簡筆畫、油畫棒、蠟筆繪畫和彩色卡紙等材料的手工操作,而應該不斷升級、更新和優化。教育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第一,題材上更加注重兒童心理,走進兒童生活,讓兒童畫的創作題材不局限于那些花花草草、海底世界,讓兒童更多地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態度。第二,把更多專業的美術形式帶入兒童美術課堂,如水粉、丙烯、油畫、版畫、漆畫、雕塑等,讓兒童了解和體驗更豐富的美術創作形式,體驗不同材料和形式帶來的樂趣。第三,讓兒童美術教育不局限于課堂,而是延展到大自然、博物館、美術館中,增添戶外寫生、藝術游學、參觀展覽、藝術鑒賞等更多的教學形式。這是一個更加注重兒童內心、注重全面美育培養的時代,我們應該用更多的形式讓美術走進兒童的生活。
三、利用兒童化語言進行教學
兒童化語言即把教學語言轉換為兒童喜歡和能聽懂的語言。教師要根據兒童的思維引導其觀察和表現事物。如,畫蝴蝶要掌握的蝴蝶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對稱,但是如果教師直接告訴一名五六歲的兒童蝴蝶是左右對稱的,他可能理解不了。教師可以給兒童準備實物或者圖片,讓兒童自己觀察、感受,然后引導他們發現蝴蝶如果從中間分開,左右翅膀的形狀、大小、花紋、顏色是一樣的,然后再給他們舉周圍的例子,讓他們自己尋找周圍有這種特征的事物,這樣他們就能很好地理解蝴蝶對稱的特征,在自己創作和裝飾的過程中就會刻意地表現這種特征。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應盡量將語言形象化,讓兒童樂于接受、易于理解,這樣兒童自然就能做得很好。又如,教授兒童畫花,如果直接告知兒童構圖時要做到高低錯落,年齡太小的兒童往往不易理解,教師可以他們身邊的事物舉例說明,如,“校園里、教室里的小朋友、老師的個子都是不一樣高的,花兒的個子也是不一樣的,它們有高有低,有的年齡大,有的年齡小”,這樣兒童畫出來的花兒就會錯落有致。兒童理解和接受知識后創作出的作品會更有生命力。
四、給兒童自由想象和發揮的空間
成人在指導或點評兒童畫創作時經常會犯一些錯誤,如,看到兒童作品首先評價像不像或者對不對,而忽略了兒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如,兒童今天繪畫的主題是花,他把花的顏色涂成了綠色,這個時候教師不妨先不批評指正,多傾聽兒童的聲音,他可能會解釋道:“因為我畫的這個是花里的王子,王子是綠色的,他特別勇敢,會保護旁邊的公主,公主是粉色的,特別可愛,王子很喜歡她……”你還能說他是錯的嗎?這就是兒童畫,兒童在畫里表現的是他們自己對世界的感知,他們的畫里有自己的故事,他們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教師應更多地給予兒童想象和發揮的空間,在點評時多讓兒童講述其作品中個性的地方,讓兒童更多地感受到創作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兒童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爛漫的性格,教師不應以像與不像衡量兒童藝術,而應更多地關心其畫得快樂與否,更加關注其表現的過程、情感的宣泄。我們從其抖動的線條中可以看出兒童的稚氣,從歪斜的形象中可以發現其童真,從涂鴉的色彩中可以感受其天真爛漫。新時代的美育更應讓兒童懂得畫畫與美有關、與幸福有關,讓兒童能夠做到用心畫畫,用筆說話,用自己的眼光欣賞畫,兒童美術機構應成為兒童心靈成長的沃土。
作者:閆曉英 單位: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