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孔孟哲學于美術教師自我提升的作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本文主要探索緩解教育公平的教師自我提升方案方面的問題,如關注學術熱點與論壇,追求更深的專業知識,增加教學統計與成果分析。同時也分析可用于支撐教師自我提升的精神力量———由儒家哲學中孔孟思想而來的“盡人力知天命”精神。本文在區域間教育質量差距仍然存在的前提下,鼓勵二線城市的中小學美術教師通過教師個人系統地、多方面地個人努力來緩解該差距。
關鍵詞:教育公平;教師教育;中國哲學;教育精神
當從美術教育的角度無法解決當代藝術進入校園課堂的問題時,或許可以借助哲學的方法與角度來支撐、推動問題。中國的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是長年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學校、政府或教育部的“引進先進技術、智能設備解決方案”“當代教育技術研發”“優師計劃”“教師輪崗”“互聯網+”等,教師作為教學的最后一把手,自身也要有規劃的進步。讀到孟子的觀點(雖也是從孔子發展而來的)《孟子•盡心上》中“盡其心者,知其性也”,與《孟子•告子上》中稱“性”為“天之所與我者”,結合孔子的“無所為而為”的天命觀,筆者將其理解為:盡人力,方可知天命。可以通過簡易的指引,引導二線城市的中小學美術教師盡可能地提升自我專業能力與多種渠道獲取教學資源的能力。
1二線城市教師自我提升的必要性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我國義務教育發展的根本目標。從社會評價的視角發現我國當前義務教育發展中存在著學校發展不均衡、師資配備不均衡、生源質量不均衡等現象,主因是教育路徑依賴過強導致的教育政策絕對化、評價方式單一導致的學校發展同質化、地方舉措不力導致的教育均衡表象化。在2021年中國公平教育百佳縣市統計中,二線城市教育百佳縣只占全國的19%,次于新一線的21%和三線至五線城市百佳縣的54%。(舊一線城市因城市數量少所以占6%)二線城市中小學美術教師自我提升一方面響應我國義務教育的發展目標,另一方面有助于教育公平,培養更多地方人才,推動地區發展。
2孔孟觀念結合,引申出“盡人力知天命”
“盡人力知天命”中的“天命”并非是神明或客觀唯心主義崇拜,而是指集所有不可控的宇宙間的各種影響因素制約下的結果。“盡人力知天命”的觀點是從孔子“無所為而為”開始的。表明只要去做了,就能達到“道”(道德),而結果相對便沒那么重要了。孔子雖收徒多人,但在其生前并未達到舉國、舉民皆崇尚其觀念、改變社會風氣的結果。拋開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儒家“正名”理念中對社會關系中的責任與義務的觀念,對當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影響。《孟子•盡心上》書中原本是探討“道”與“內圣”的概念,孟子提出“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盡心”也可以理解為盡了惻隱之心或觀照之心,實質上體現的是“盡力”。做到了“盡力”,而后才能了解一個人,或一個教師的品性,才能清楚同樣處于發展階段、同樣教育資源下究竟有什么“天命”,能得什么結果。譬如云南山區的女校長張桂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憑個人努力突破了經濟、教育資源差距的重重阻礙,設計了一套適應當地的綜合體系,提高了當地的升學率。
3二線城市中小學美術教師為緩解教育資源差距而進行的個人提升行為與活動
許多一線城市教師追隨、趕超國際的教育技術與教學方法,而二線城市中小學教師除了重點學校外,整體似乎沒有明顯地趨于“逆風翻盤”的趨勢,或者尚未創造出令人滿意、贊嘆的教學成果。實際上有一些師范大學或師范學院中教育專業的碩士、博士點是有專門的教師培養方向的。一線任課教師的發展方案中可以結合高校教育系統的培養安排,綜合提升一些教師的研究能力。當掌握了一門學科的研究方法后,就會源源不斷地提升學習能力。
3.1美術中小學教師自身發展應每年通過知網、教育部文件與政府發布的新動態來關注中小學美術教育熱點,多旁聽美術教育相關的學術論壇
通過知網的數據統計文獻,如《教育信息化研究:現狀、熱點與發展趨勢———基于(2016—2020年)CSSCI期刊論文的文獻計量分析》,可以直觀地了解目前全國最主要的教育問題。旁聽學術論壇、參與問答環節可以達到相似的效果。
3.2美術中小學教師自身發展應多閱讀專業文獻與專業書籍,爭取將與課本內容相關的專業知識研究得更深更精
并非因為許多中小學美術教育沒有達到美術行業的專業化水平就認為比較淺顯。淺顯易懂只是表述的方式與形式,而內容與深度從不應不提及、不探索。有了更清晰更豐富的邏輯脈絡,學生就能聽得更清楚、更知根知底,而非更不清楚。從具體實施而言,專業文獻與書籍甚至可以定質與范圍性定量。如《首都師范大學2021年學術型研究生人才培養方案》中要求的“了解中國美術史各門類知識及相關學術史,掌握美術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寫作能力。”這些正是國家發展所需要的人民美術教師的特點。具體閱讀書目可以按照中外美術史類、中外教育史類、中外教育哲學史類等來安排。根據不同教師的任課美術種類又可以有不同的側重點:如小學美術教師可以閱讀文學作品、當代優秀藝術、民間美術等輔助學生的藝術表達;中學美術教師側重美術史課,除美術史書籍外可以結合哲學史,甚至政治史的書籍來閱讀。
3.3美術中小學教師自身發展應多進行教學統計,并且積極交流統計數據,也會發現一些地域性的、意想不到的啟示
由教學統計可知,目前關于學生個人課堂體驗應用最多的、最為便捷的仍是問卷調查法,對于學生成績的統計也“歷史悠久”,但更重要的不只是統計的方法,還對于問題思考的重要性。例如,2021年7月在廣西師范大學舉辦的全國青年教育論壇中各省的碩博生與副教授在設立統計問卷與數據的對比項上就別出心裁,各有思考。華東師范大學的雷浩老師針對“數字工具正向影響學生學習結果”的問題,設定了八組數據的分析方式,如從文化背景、樣本學段、樣本性別、工具類型、學科領域、教師培訓、干預時常與干預強度來多方面、多角度地考量該問題,由此得出了科學性相對更高的結果。
4“盡人力知天命”對于美術中小學教師個人發展方案的精神支撐作用
正如筆者在本文開篇提到的,區域教育資源不平衡是目前我國短期無法通過宏觀調動或經濟提升的直接手段來解決的。當遇到復雜的問題時,或許并非每位教師都能勇往直前,這也十分正常。甚至有些教師會質疑,“既然現階段資源發展不平衡是經濟、歷史發展中的必然趨勢,我還要去‘杯水車薪’嗎?”但正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家的共同努力最終將有利于未來歷史發展趨勢的,絕不是徒勞的。因此現階段面對區域教育資源的差異性下,中小學美術教師的個人發展是有必要的。特別是二線乃至三線城市,離一線城市較近,更能體現中小學美術教師個人發展的必要性。孔子作為儒家思想的創始人之一(部分人認為儒家著作均是孔子弟子及其他學者編寫,所以也有他們的思想融入其中,故寫為‘之一’),其人生經歷更是充分體現了“盡人力知天命”的精神。孔子周游列國試圖找到機會來改變時代與社會,實現他的政治、社會改革的理想,期間還被隱者嘲笑其“知其不可而為之者”(《憲問》),最終他失敗了,回到魯國三年后便逝世了。可他在春秋時期留下的觀念卻能影響后面的諸多朝代,其積極思想甚至還能為今所用,可見“無所為而為”或“盡人力知天命”行為的作用。
5結語
秉持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啟迪,承載著當代人民共同的美好希望;二線城市的中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從“補足方案”中探索自我發展的思路。具體實施時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把握好絢爛的教育職業生涯,“盡人力”,方可“知天命”。
作者:羅蘭 單位:河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