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學美術教學中山水畫意境探討,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小學美術教育,而對于美術這一學科而言,學校是最能對學生進行美術教育的陣地。一名學生是否擁有良好的審美能力,會直接關系到小學美術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也會影響學生審美素質的提升。可是,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中國山水畫不夠重視,從而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影響小學美術的教學效果和質量。所以,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美術學科所具有的性質,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豐富專屬于美術課堂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感受到美術和我國山水畫的意境和魅力,在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也會增強學生的審美觀念,從而使學生在日后的學習過程中逐步提高美術素養。
一、在美術課上引入山水畫意境的原因
在小學美術教學課堂中,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拿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或者美術圖片對學生進行教學,或者是讓學生對作品進行自由討論。但是小學生的身心還未發育成熟,自由討論的教學方式能讓他們在討論中體會到美術作品背后所要表達的意義嗎?顯然是不能的。而對于中國山水畫的學習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在欣賞山水畫的過程中去體會畫的意境,只有體會到了山水畫的意境,才能在日后的學習中更好地了解山水畫。中國山水畫可以說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文化,畫中主要是以山水為主,讓學生在山水畫中感受忽遠忽近的即視感。但是,山水畫的意境只靠學生進行討論是無法理解的,所以就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引導,并在引導的過程中讓學生參與到美術課堂中,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
二、中國山水畫的歷史內涵
中國山水畫起源于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但那時候的山水畫還有人在其中,不是完全的山水畫。中國山水畫具有自然性、獨特性、象征性等特點,主要是通過墨色的運用和顏色的深淺來表達山水的層次感。學生在學習山水畫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畫的作者、年代背景、創作思想等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這幅畫的創作背景和作者創作時的心情,真正走進山水畫的意境當中,感受畫中所描繪的山水具有的魅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只介紹作品創作時的背景和作者,也應當讓學生去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只有讓學生對這幅畫和作者有真正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加上老師的教學,才能夠讓學生對山水畫所具有的意境有更好的理解,漸漸也會養成賞析山水畫意境的習慣,從而在日后的學習過程中對山水畫的意境有更好的理解。
三、中國山水畫與西方繪畫的不同
我國的山水畫屬于風景畫的一類,但是不叫風景畫,主要原因是“山水”二字對我國而言是祖國的象征,有一句話叫作“祖國大好河山,巍峨壯麗”,正是此意。而山水的范疇也要比西方國家風景畫的范疇寬泛,主要表現的就是對中國大好河山的歌頌。而西方的藝術家在畫風景畫的過程中主要表現的是大自然的景色,并通過各種美術手法對自己眼前所見到的自然景物加以描繪,所以這便是中國山水畫與西方風景畫在根本含義上的差異。現如今,中國山水畫在繪制的過程中往往還在使用傳統的作畫方法,而這些方式也代表了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并且中國風景畫有著專門的“筆墨紙硯”等美術材料,繪制的形式大多是以線條方式對中國的山水和風景加以刻畫,有著濃厚的民族文化底蘊與民族特色,也是中國美術體系的代表之一。至于西方國家的風景畫大多是以油畫的形態存在,它們在近代已經形成了全世界都在使用的美術形態,也是分布最廣泛、最有影響力的美術形態。繪畫是以透明的調色油為主要載體,然后再利用色彩豐富的繪畫色彩在木板、畫布等材料上進行作畫的藝術方法,它是當今世界的所有美術系統中最富有美術形式、表現力最高的美術方法。而山水畫則在我國的繪畫和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它專屬的格調和審美的繪畫體系,中國山水畫也是表達我國民族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所以在小學美術的課堂當中,若想要學好中國山水畫,那么對山水畫意境的賞析和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對中國山水畫進行分析的時候不能只看畫中所具有的景色,還要透過山水畫了解這幅畫在繪畫時所要表達的含義,重點要感受其繪畫的意境,這才是將中國山水畫融入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的不同。學生在學習到中國山水畫和西方風景畫的不同之后,也會對這兩種繪畫藝術體系有獨特的認知,也會在學習過程中感受中國山水畫和西方風景畫的不同意境,加強了自身的分析能力。
四、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分析
意境的能力小學美術教師在講解中國山水畫之前,應當先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畢竟每位學生都是單獨的個體,具有一定的個性化差異,并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改善自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充分理解美術和山水畫知識,從而加強對美術進行學習的興趣。教師也要做好相應的教學準備,在課前搜集一些能讓學生接受、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意境的能力的作品和資料,并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加以引導,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能體會到山水畫的意境。以湘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第五課“圖畫文章”這一節課為例,教師在講解之前,可以先讓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對本節課所要講解的作品和知識進行一定的了解,并通過查找資料和同學進行探討的方式對中國山水畫的作品和背景加以理解,讓學生知道作畫所需要的步驟和要領,讓學生大膽地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美術知識進行繪畫。在學生繪畫之后,教師可以展開中國山水畫教學,讓學生明白山水畫大多是以水墨畫為主要的繪畫形式,并以作者繪畫手法為主要的表達形式。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山水畫知識的時候,可以通過準備的山水畫資料對其繪畫的手法進行講解,讓學生能夠近距離觀賞山水畫,從而感受到山水畫的藝術魅力。例如,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武夷山的風景為學生講解山水畫的知識,將元代著名畫家方從義的《武夷放棹圖》引入課堂,讓學生通過細致的觀察感受山水畫的意境和畫中要表達的內容。最后,教師可以加入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學習完《武夷放棹圖》這幅畫的知識后可以自己進行山水畫創作,在創作過程中也能體會到作者在繪制山水畫過程中的感受,從而能對山水畫的意境更好地進行分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畫作品引入課堂,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山水畫的興趣,還能學習到繪畫的技巧和筆法,并在實踐的繪畫過程中加強自己的繪畫能力和美術功底,從而加強自己對中國山水畫意境的分析和理解。
五、創設美術課堂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很多小學美術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還在采用從前的教學方式,通過書本上的教材對學生講解美術知識,使學生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提不起學習興趣,從而導致學生對美術的學習和理解能力有所降低。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改進教學方式,將情景教學引入課堂,通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合理的教學方案,在情景教學的過程中加入教師對本節課知識的引導。從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提高審美能力,并在針對中國山水畫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也可以對其意境進行分析。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溪山行旅圖》這幅作品引入課堂,創設具有中國山水畫意蘊的教學情境,并引導學生先對這幅畫進行欣賞,感受畫中祖國大好河山的威嚴和山水之間所呈現的猶如仙境般的景色,并在畫的右側有一支隊伍行走在山林之間,這也是本幅畫的點睛之筆,為山水畫注入了靈氣。讓學生在欣賞完整體之后對畫中的細節進行觀賞,畫中的樹木、河水、人物等都被作者畫得栩栩如生,傳神的繪畫手法也將這幅畫通過動和靜兩種方式表達了出來,讓學生在感受這幅畫意境的同時也提升了學習興趣。又如,以近代山水畫《江山如此多嬌》這幅畫為例,在這幅畫中,既體現了江南的山川翠石,又表現了南北的原野被長江黃河貫穿的壯觀景色,這幅作品完美地展現了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景象。學生在觀賞的過程中也被祖國河山的景色所震驚。通過近距離觀賞我國山水畫的代表作品,學生也體會到了我國山水景色的美麗和壯觀,并激發了對美術和山水畫進行學習的興趣。
六、結語
小學美術教學是學校教學階段不可或缺的一項教學內容,而學生對山水畫意境分析能力的高低也體現了一個教師的教學能力。小學生對山水畫意境的分析能力不是一兩天就能培養的,這需要美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有耐心,并多將山水畫融入課堂,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中國山水畫的意境和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自己的意境分析能力。小學課堂作為美術教學的主要教學陣地,教師要把握住這一特點,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中也能提高美術能力,通過觀賞、實踐等方式加強學生的繪畫能力和意境分析能力,從而讓中國傳統文化能得以更好地發展。
作者:許薇 單位:玉門市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