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校美術教育專業課程建設與教學內容,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本文從赤峰學院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專業的課程建設與教學內容的歷史發展變化、目前建設狀況研究中剖析優劣,從中分析出較為合理的建設方案,進而,給出赤峰學院美術教育專業的課程建設與教學內容的發展規劃。以此來優化赤峰學院美術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希望本研究能給予高校美術教育專業的課程建設與教學內容研究現實理論依據。
關鍵詞:美術教育;培養方案;課程建設;教學內容;人才培養
赤峰學院美術學院從建系以來美術教育就是其主體專業,對符合赤峰地區高校美術教育專業的課程建設及教學內容的研究從沒停止過,尤其在美術學院升本以來,對其課程建設及教學內容有了新的歷史使命。赤峰隸屬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是以蒙古族文化為主體多種文化結合的民族地區,赤峰學院是這一地區唯一一所高校,擔負著為本地區培養適合地方性民族特色的中小學美術教育人才,因此,對赤峰學院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專業課程建設及教學內容的研究具有現實意義。首都師范大學美術教育專家常銳倫在他的《美術學科教育學》一書中是這樣定義美術課程的,“作為美術學科教育,我們對美術課程的界定是:為實現美術學科某種教育目標而設計的教學組織、課業設置、教學內容、教學進程的總和。”而且緊接著還指出了美術課程的重要性:“美術課程是在學科教育目的解決之后首要研究的問題,但在規定學科教育目標時,不能不慮及課程。僅是工作程序上安排先后而已。”從這段話中我們能感受到對美術課程及包含其中的教學內容的研究在美術教育學科建設中的重要性。
一、赤峰學院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專業課程建設與教學內容的發展歷程
美術學院美術學專業即美術教育專業,以培養中小學美術教師為培養目標。整個發展可劃為三個階段:1988年組建赤峰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美術系,至2004年為初創第一階段,以招收專科生為主。2004年至2012年為第二階段,美術系開始招收本科生,教學模式與培養方向有了質的變化,課程建設與教學內容也開始豐富全面起來;2012至今為第三階段,課程建設與教學內容也隨著學校培養目標的導向發生著變化。
(一)專科時期美術教育專業課程建設及教學內容狀況
1988年美術系成立初始,赤峰學院當時名為“赤峰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辦學定位為民族、師范、專科,因此,美術系的培養目標是以培養地方性中小學民族美術教育人才為主,這也奠定了美術學院美術學專業培養方向從歷史沿革上就是美術教育的性質。根據當時赤峰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赤峰學院)美術系辦學定位,其課程建設與教學內容是培養地方性中小學民族美術教育人才來制定的。建立初始的專科學生在校學習只有兩年,因此,課程建設與教學內容相對簡單,從一份1998年畢業的一名美術教育專業學生成績單中可以看到,兩年專業課共16門課程1174課時,全是專業必修課,沒有選修課。課程相對簡單,以專業基礎為主,所有的課程建設與全國中小學美術課標要求區別不大,缺少地方性民族特色課程、也缺少相關的拓展課程。從2000級畢業的學生成績單可以看到與之前有些變化,取消了素描、色彩、透視解剖美術基礎課程,大一就進入油畫專業的學習。這一課程設置對于培養中小學美術教師來說很不合理,完全脫離了培養目標。與之前98年的課程建設相比較,雖然當時缺少民族性,但符合中小學美術教師的基本要求,注重基礎、注重全面。2000級一份學生成績單所體現的課程建設中看到,缺少了素描、色彩基礎課程,直接按照美院模式進行課程建設,脫離了學校辦學定位。2000年美術系有了學制三年的專科學生,學制三年的課程基本與98級兩年學制的學生課程大致相近,只增加了速寫、雕塑、畢業創作課程,工藝設計改為了平面設計與室內設計,其他基本沒變。此課程建設基本符合美術教育專業要求,但缺少美術教育一門重要課程———教法課程,這一課程的取消也能預示出美術教育專業即將要發生的改變。
(二)升本以來美術教育專業課程建設及教學內容狀況
2003年4月16日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由赤峰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赤峰教育學院、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赤峰分校三所專科層次的高校合并,同時并入赤峰衛校、內蒙古幼兒師范學校的部分資源組建的一所多學科、綜合性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學校正式改名為赤峰學院。2004年美術系開始招收本科學生,與之相匹配的培養方案、課程建設、教學內容也做了相應的變化,從04級畢業的一份學生成績單中可以看出當時課程建設的導向。由于學校的更名,大部分專業教師都具有畫家情節,所以這一時期的課程建設又與2000級兩年制專科的美院模式接近,只有一年半的專業基礎課程,從大二下學期就開始了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這一課程建設模式開始脫離美術教育,培養目標也十分模糊。然而,隨著美術系專業的細化,在升本之后,美術系分為美術學專業和設計專業,兩個專業的培養目標不同。因此,在2006級入學的學生成績單中看到與2004級學生所修課程的差別,這一培養方案中學生專業基礎課改為第一、大二兩年,大三上學期為專業輪修,大三下學期才開始專業核心課的學習。這一課程安排完全符合美術教育專業培養目標要求,符合培養一專多能的中小學美術教師的要求。2012年學校在培養方案、課程建設、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了細化和規范化,各二級學院在培養方案、課程建設、教學內容做了全面調整。美術學院2012版培養方案中課程建設與教學內容發生了大的改觀,專業基礎課程安排一年完成,大二便開始分專業,共六個專業方向:油畫、中國畫、雕塑與陶藝、版畫、民族手工藝、巴林石雕刻。這一課程設置又拐回到了剛剛申本時期美院模式的課程設置,加大美術專業核心課程設置而減弱了美術教育專業的課程,又一次偏離了美術教育專業方向。
二、赤峰學院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專業課程建設
與教學內容的現狀剖析從2017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開始,學校整體辦學目標發生了改變,以“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創業型”人才為培養目標,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突破口,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努力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美術學院美術學專業也明確了培養目標,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擁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基礎美術教育工作者。服務面向也進一步明確:面向內蒙古自治區特別是赤峰市及周邊地區的中小學美術教師。因此,2017年隨著培養方案的改變,課程建設也發生變化。
(一)美術教育專業課程建設現狀研究
2017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設置與之前有所不同,進一步加大了基礎課程的比例,而且,把專業輪修課程變為一年,加大了教育教學專業實習時間,從以前6周變為了12周,并且增加了美術教育教學實踐課程以及美術教學論和學科教法的課程。美術學專業從這個時期才真真明確了美術教育這一身份。而且,更加明確了其地方性民族特色的性質,加大了民族美術的課程設置,課程建設與教學內容更符合中小學美術教師的培養要求。目前學校正在組織2019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工作,在這一培養方案中,美術教育專業課程更趨于專業化,進一步加大美術教育基礎課程的建設,把之前選修課的速寫課改為為專業必修課,增加了透視與解剖課,這充分體現了對美術教育專業基礎課程建設的重視。美術教育教學專業實習也從12周改為了18周,這樣更有利于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美術教育教學人才。從2017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與2019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設置來看,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專業更符合職業化教育,為學生將來能夠成為一名合格中小學美術教育工作者奠定了基礎,端正了學生師德師風,明確了學生立德樹人的人格,培養了學生教育教學實踐能力,歷練了學生的職業技能。學生大三一年的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專業實踐輪修課程的設置適應中小學美術課程標準要求,也有利于培養一專多能的中小學美術教師。藝術作品欣賞、美術史課程適應中小學美術鑒賞課程的要求。草原文化與造型藝術、蒙古族圖案、民族民間美術概論等課程有利于培養民族地區美術教育工作者。
(二)美術教育專業教學內容現狀研究
除了在課程設置上要有利于培養合格的美術教育工作者之外,在教學內容上也要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具有優秀道德品質、正確價值觀念和良好素質以及具備適應新時代民族性、地方性民族美術教育特色的美術教育工作者作為制定教學大綱的依據。尤其是在每門課程的教學內容中必須融入思想政治元素,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對于擔負著培養本地區新時代中小學美術教育工作者的赤峰學院美術學院來說,必須把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擁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作為教學內容的首要任務。為了達到這一要求,我們對每門課的教學內容都認真推敲,盡量做到完美,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還會出現一些不合理的因素,隨著教學的不斷推進,會發現問題隨時改進,逐步完善課程的教學內容。在具體的教學內容制定中,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根據學苗所能接受的程度,以及地方中小學對美術教師的要求來編寫。例如,草原文化與造型藝術課程,內容主要以赤峰地區民族文化與造型藝術為主要內容,紅山文化、夏家店文化、契丹遼文化是其重點講授內容。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插入學生收集家鄉文化的內容,讓學生提高文化自信心與自豪感,提高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再例如,專業實踐課油畫課程的教學內容,油畫輪修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以靜物寫生和臨摹大師作品為主,以提高學生對油畫材料的熟悉、畫種的認識以及油畫專業基礎造型能力的培養。在油畫專業核心課的教學內容中,以相對好把握的油畫風景寫生、創作作為重點內容,讓學生進行美麗校園、美麗家鄉風景寫生創作,以此來融入思政元素,增加其對校園對家鄉的熱愛。
三、赤峰學院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專業課程建設與教學內容發展規劃
(一)美術教育專業課程建設發展規劃
根據學校2019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國家高等教育改革戰略部署,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深入推進轉型發展,落實“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方針,堅持內涵建設,改革教育教學模式,優化結構,注重創新,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鮮明應用導向、廣泛社會適應能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專業課程建設發展規劃必須緊緊圍繞這一指導思想進行實施,課程建設發展方向側重于中華傳統文化于現代社會主義建設的結合、側重地方民族文化課程、側重基礎美術教育課程,重視課程改革,加強線上課程建設,線上線下同步課程建設、慕課建設,優化課程建設,使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專業的課程建設更適應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
(二)美術教育專業教學內容發展規劃
美術教育專業教學內容適應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基礎美術教育工作者為目標。在編寫教學大綱時參考中小學美術教育課程內容,力求做到畢業學生能夠適應社會需求,直接上崗,符合赤峰地區中小學美術師資的要求。每門課程的教學內容要以本地區的民族文化為依托,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由淺入深。在具體制定教學內容時,首先要考慮融入思想政治內容,“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是在全國教育教育大會上提出來的一個重要要求。尤其是對于美術教育專業,培養出的人才將來是中小學教育工作者,直接影響其將來的政治站位,會影響一代人。因此,思想政治內容在美術教育專業教學內容中毋庸置疑要應放在首位位置。其次,對于專業基礎知識的重視也是美術教育專業編寫教學內容的根本依據,美術教育專業培養的學生必須能夠掌握美術教育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熟悉美術教育教學規律,了解基礎美術教育的發展動態,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具備基礎美術教育教學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從事基礎美術教育相關的教學、管理等工作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因此,注重基礎是美術教育專業教學內容的核心。對于目前給出的美術教育專業課程建設及教學內容的發展規劃,認識還比較膚淺,還不夠完善,尤其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還會出現不協調的因素。因此,需要在今后的具體教學實踐中,在不斷地學習、考察中外高校美術教育專業課程建設及教學內容經驗中去完善、去優化,使美術學院美術教育課程建設與教學內容更適合赤峰地區對高校美術教育專業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錢初熹.美術教學理論與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大跟.美術教學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尹少淳.美術教學論新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尹少淳.美術及其教育[M].湖南美術出版社,1995.
〔5〕鐘啟泉等主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剛要》解讀[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6〕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牛再霞 單位:赤峰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