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初中美術教學探究(3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開展“開放式”特殊教學的依據和設想
美術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創造潛能。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初中學生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他們的創造力可能是成人不能超越的。美術是一門有生命的藝術學科,美術教育有專門的獨立系統,美術教育要“活”起來,就需要吸收各種美術資源,實施“開放性”教學。關于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實施“開放式”特殊教學的設想,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感受到美;其次,要讓學生學會欣賞各種美;再次,在對美有了一定的認識后,讓學生嘗試進行美術創作,最后教師對學生創作出來的作品給予點評。
二、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開展“開放式”特殊性教學的實施
1.讓學生發現美
大自然的景物是美的集聚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培養學生發現美的眼睛。一年四季大自然的景色各有不同,春天百花齊放,鳥語花香;夏季驕陽似火,蛙聲一片;秋天秋高氣爽、滿眼金黃;冬天白雪茫茫、銀裝素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帶領學生親近大自然,引導聽力障礙生直觀地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并進行仔細的觀察,重視學生的自由表達和感受,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
2.提高學生欣賞水平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去欣賞美。可以向學生介紹和展示一些傳世名畫,對聽力障礙生給予詳細的講解,幫助他們學會去欣賞畫作,同時還可以帶領學生去參觀一些比較著名的雕塑作品,書法、繪畫展覽,提高聽力障礙生的審美能力,為他們創作畫奠定一定的基礎。
3.提高學生綜合審美能力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引導學生評價作品。在繪畫完成后,可以讓同學之間相互欣賞作品,讓學生通過比較,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和別人的成功之處,從而提升自己的作品水平和綜合審美能力。
三、總結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開展實施“開放性”教學模式,符合學生的發展特點,在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熱情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欣賞水平和綜合審美能力。
作者:程智亮 單位:江西省婺源縣特殊教育學校
第二篇:初中美術教學注重對學生潛能開發培養淺議
一、不斷優化教學方法與手段,提高學生的創新潛能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學校教育帶來了更多的便利。如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合理運用,就以其快捷、靈活多變的功能為教育帶來方便,同時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熱情,調動學生學習與創造的積極性,從而極大地豐富美術教學,增強教學的實效性。例如,在《獨特的風情》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快地了解少數民族的風俗文化,引導其觀察、捕捉生活中的人和物并進行描繪創作,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文化知識或風俗習慣等,從多種感官上對學生形成刺激,并激發其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時,發揮自己的聯想,用美術創作來抒發自己的感情與情懷。這樣的教學方式更加豐富,更具有表現力,能夠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激發其興趣與熱情,并能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創新構思,從而激發其創造的潛能。
二、結合實踐,開發學生的美術潛質
美術這門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與綜合性,而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比較活潑好動,所以教師就可以綜合這些特點,引發學生的實踐興趣與創作欲望,從而促使其在將自身的審美情感物化的同時,循序漸進地開發美術潛能。例如,在《織物彩繪》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欣賞一下織物彩繪作品,初步領略織物彩繪的藝術魅力,引導其嘗試用一些工具、丙烯顏料及輔助材料,在胚布或織物上自己創作一件織物彩繪作品。同時,鼓勵學生張揚其個性,使其極富有創新意識地進行創作,從而將學生的學習熱情推至高潮,實現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及美術潛質的激發。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不斷豐富自身的藝術審美素養,從而積極、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美術欣賞與創作活動,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與能力,幫助其拓展思維空間,開發潛質,讓學生快樂地學習,有效地學習。
三、拓展美術教育領域,開發潛質
伴隨著素質教育理念和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初中美術教育的內容也越發豐富多彩,其致力于對美術知識的整合和對學生美術潛能的開發,陶冶學生的美術情操,激發其學習興趣與熱情,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所以,當前初中美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多學科交融教學,實現多學科之間的相互影響與促進。例如,美術與音樂等藝術學科相互交融,是人類活動中的一種重要形式。那么教師就可以在美術教學中融入音樂,播放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聯的音樂,如畫人物動態等內容,可以播放《運動員進行曲》,鼓勵學生聯想操場、運動員及運動場景,從而將運動員的動態更加具體、靈動、形象地展現于學生面前,幫助其拓展作畫的思路與空間。而音樂又是一種良好的陶冶情操的方式,能夠震撼人心,有效渲染氣氛,學生在良好音樂氣氛的感染下,也會深化美術學習的意義,同時感受音樂的魅力,不斷提高美學鑒賞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加深了美術同其他學科之間的整合,優化了教學內容,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引發學生對某些情景的回憶與聯想。同時,學生會在這種輕松、愉悅的空間中進行學習,產生情感的共鳴,其作畫興趣與熱情也會明顯提高,促進其多學科知識的積累與綜合素質的培養。
四、將傳統元素與流行元素結合起來
我國傳統藝術隨著社會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得到不斷的傳播和推動。美術是我國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之一,而美術的教育則是美術事業發展的關鍵,中外文化的融合,讓美術教育方式有了較大的變化,在傳統元素中增加了許多流行元素,而同一件美術作品也因為傳統元素與流行元素的結合顯得更加新穎、更富有創造力。將傳統元素與流行元素結合起來能夠充分展現文化內涵,使學生在學習美術的同時,對文化和歷史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從而發揮美術教學的功用。美術教學中將傳統元素與流行元素相結合,能夠實現優秀傳統美術文化的傳承,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如可以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精選剪紙作為教學內容,剪紙材料簡單,學生能夠通過已有的剪紙技能進行創作,而且剪紙能夠呈現傳統的色彩與圖案造型,這些元素都為學生的創作提供了可能性。同時,學生通過對傳統美術紋樣、色彩、圖案和造型的學習,并將其與流行元素相融合,能夠創作出新穎、富有創造力的美術作品。
1.實現教學方式的多元化。
針對現在初中美術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辯論會或者討論會,從而實現對學生創作的指導。如開展“談談美術中如何實現傳統元素與流行元素的結合”討論會,學生各自發表自己的看法,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創作思維與創作欲望,并將各自的想法表達出來進行分享和討論,通過這種積極的思考,有利于對美術的學習。
2.創新美術的創作方式。
美術中傳統元素與流行元素的結合也可稱之為“1+1”的創作形式。“1+1”創作形式注重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將這種創作形式設置在系統的單元課程學習中,能夠讓學生對傳統元素與流行元素有新的認識和理解。學生通過不同素材的選擇,不同創作思維的集合,能夠創作出各式各樣的作品,這種創作形式能以單人創作、雙人組合以及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
3.對中學生美術學習效果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
根據中學生的學習特點,面對形式多樣、新穎的美術作品我們應該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既要看到作品的新穎性,同時也要重視學生在美術學習以及創作中的創新意識、想象力與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對美術作品進行評價時應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評價學生參與美術活動過程的表現;根據學生的特點,多方面評價學生的美術作品等。同時,為了促進美術教師的不斷進步,還需要構建起評價系統。
4.增加評價主體。
增加學生美術學習效果評價的主體,如自己、家長、教師等不同年齡或不同身份的人,進而實現多角度、多方面的全面公正的評價。當學生自評與互評時,主要表達的是個人對作品的見解;教師則是通過各種評價意見收集,從美術專業和美術教學目標的角度來評價學生表現出來的創新意識與審美等,然后給出一個較為全面的評價。通過評價主體的增加,能夠獲得各種意見,得到鼓勵,從而使美術創作得到進步與發展。
五、總結
總之,每一個學生都具有強大的美術潛能,當前美術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深化也提倡了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和美術潛能的開發。美術有其獨特的教學魅力,在表達情感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開發人的創造潛能。為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當前初中美術教育中,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引起了更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美術新課程標準改革的不斷深化,也注重將學生的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的成果,有效開發學生的美術潛質,拓展學生的審美思路,激發其潛能,從而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
作者:趙小慶 單位:山東省棗莊市第四十中學
第三篇:初中美術教學教學語言魅力探析
一、注重教學語言魅力對新課導入的重要性
初中美術課程已經擺脫了小學階段的幼稚和基礎,在美學藝術方面相應地提高了一個層次。不再像小學階段那樣寫寫畫畫就可以了,更多地涉及美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繪畫技巧等,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成為一個主要的教學目標。對于美術教學這樣的轉變,可能很多學生都比較難以接受,而美術理論知識都是比較抽象的內容,學生難以理解,導致學生容易喪失學習興趣,缺乏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針對這類情況,教師如果在導入新課上下些工夫,比如說,教師注重自身教學語言的應用,以一種積極、活潑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新課,如,采用猜謎、或者講故事的方式來導入新課,就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佳容易地接受新課程,使課堂教學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在課堂上注重啟發性問題對教學效果帶來的益處
在教學過程中,語言魅力不僅僅指的是語言簡潔明了、有趣生動,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語言的魅力還表現在教學提問方面,教師適當、有效的提問能夠激發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美術課堂上,啟發性的提問更能夠使得課堂效果呈現出良好的效果。比如說,如果學生要畫一幅關于森林的畫,學生畫好了一片森林之后,教師應該啟發學生思考:“森林一定要有樹,那么森林里除了樹之外還有什么呢?”學生在教師的提問之下,可能就會思考以及展開想象,就可能還會畫上河流,還有小動物。教師還可以再進一步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啟發,比如說,如果學生畫了鳥兒,那么教師就可以啟發學生有了鳥,就該有鳥窩等。
作者:白青柳 單位: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鳳山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