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審美教育中美術教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提高審美對象的藝術感受效果
正所謂,畫家的思想境界高于自己的畫筆,美術教學中在對中學生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首先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健康審美情趣和對美好事物的藝術感受力。美術教學本身涵蓋的倫理、思想、審美價值同樣重要,而且缺一不可。美術教學特征與德育、智育和美育實踐緊密聯系,是中學美術教學與素質教育結合的有效途徑,所以培養中學生崇尚真誠、善良、美好品質的任務是融于藝術感受過程中的,與生活實踐密切聯系。美術教學最忌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純技術性指導,把美術教學和審美教育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對生活認真觀察,建構合理藝術思維模式,創造性地進行美術教學方法改革,進一步促進素質教育發展,是時代賦予美術教師的神圣使命。
二、美術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想象力
傳統美術課堂主要以繪畫教學為主,教師把技法訓練作為最終接受考試檢驗的重要途徑,對學生進行機械性知識和技能傳授,而忽視對中學生審美想象力的培養。美術課堂上總是千篇一律地對著課本反復臨摹,這種照葫蘆畫瓢式的教學模式只能教出毫無創新意識的匠人,而缺乏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開拓,嚴重制約學生想象力和創新精神,沒有把學生掌握的美術知識、藝術技法和審美想象力結合起來,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利于人才培養,對中學生心理發展態勢形成桎梏。嚴重阻礙學生的藝術個性發展,與素質教育目標不一致。傳統意義上的“以繪畫為主要目的”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對當代中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缺乏對審美對象及本質特征的藝術價值分析,不能從審美角度對美術概念進行具有時代意義的闡述。美術教學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是極其重要的,與美育實踐結合起來的審美想象力尤為重要,這是當前社會發展與素質教育對美術教學實踐的期望,培養藝術人才要從激發審美想象力開始,誠然,這樣的教學方法需要教師下更大工夫,把培養學生的藝術創造力與想象力融于美術知識傳授與技法實踐中。審美想象力的提高,需要學生從認識事物的本質出發,只有在深刻認識事物發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才能對事物未來做出合理想象和科學預見,這樣的審美想象才有價值,才具有時代意義和藝術生命力。教師引導學生在平時生活與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審美意識,形成對美好事物的強烈感受力和極其敏銳的直覺意識,把審美教育與美術基礎知識和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教師在教學基本技能的同時,一定要注重激發與引導,注重培養中學生的審美想象力,培養有創新意識的美術實踐人才。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讓同學們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激發想象力。有效啟發學生的美術創作靈感,通過實踐強化藝術審美想象力。
三、在美術欣賞教學中培養學生情感動因
情感在藝術創作與欣賞過程中占據重要位置,情感是美術創作的精神力量和動因,古今中外一切成功的美術作品都融入藝術家的心血。對于美術教學,情感融化在知識與道德之中。開設美術欣賞課,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增強美好情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育的實質是情感教育,情感構成藝術審美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礎上,讓他們理性分析,進而通過心靈感悟,獲取對象的精神意味。這種教學生觀察、感受美的教學過程,是從生動的審美直觀到對應的語言表述的過程,是讓學生從對象個別特征到整體形象的把握過程,從而提高他們運用形象表達對美的感受能力。美術教學實踐中,學生的情感與學習興趣,必須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上激發學生的情感動因,因為一切藝術創作都需要激情。教師安排欣賞課時,利用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利用藝術性語言介紹一些古今中外既陌生又有興趣的不同風格作品,對各種流派、各種造型的名作進行欣賞,讓他們理解作品中的精神內涵,挖掘他們的想象潛能,拓展思想,通過提高欣賞能力,從而在美好情境中將自己的情感熔鑄在美術欣賞過程中。在欣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情感因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美術作品內涵的深入理解,在充滿情感的融會貫通的過程中逐步掌握美術創作技巧。中學美術教學從美學角度欣賞作品形式、風格、技法,在欣賞過程中傾注感情,認真領會大師的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幫助學生對作品形成心靈感悟。使他們親身感知作品的思維得以珍惜。美術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美的規律,并實現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相結合的課程。
四、結語
基于素質教育的影響,中學美術教學必須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強化審美教育,把培養學生的藝術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結合起來,以新時期審美價值觀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把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美術基本知識貫穿審美教育全過程,緊密結合生活中的美學情趣,引導學生應用學到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為社會生活增添新的光彩。中學美術教學要以素質教育為核心,進一步拓展教材涵蓋的美學內容,拓寬教學領域,廣泛聯系社會實踐,在美術教學與審美教育結合過程中提高自身素質。
作者:馮彩梅 單位:臨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