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互聯網+下中職美術課堂互動模式改革,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引言:在當前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互聯網+”與教學的融合成為眾多教師完善教育內容、構建全新教學體系的重要方式。對中職美術教學來講,教師在育人過程中圍繞“互聯網+”積極引入全新教學手段,利于改善當前教學現狀,從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美術綜合素養,以此來實現新時期下的教育改革目標。本文就互聯網+視域下中職美術課堂互動模式改革進行探究,并對此提出相關看法,希望為美術教學改革提供參考。中職美術教育不僅培養了一批藝術工作者,其主要目的也是為了培養綜合能力優秀、有較強實踐能力的美術人才。因此職業教育的美術教學更為注重實踐性。而在當前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中職美術教師順應時代發展,借助互聯網技術打造互動課堂,利于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發展其實踐能力,從而提升整體教育效果,為社會培養更多實用型美術人才。但是一些教師在圍繞互聯網+開展教學活動時,因其自身教育能力有限,導致既定教育目標難以實現,且學生綜合素養得不到發展,基于此中職美術教師需積極探索,找到互聯網+與美術結合的路徑,進而打造互動式教學環境,切實深化教學改革。
1探究互聯網+視域下中職美術課堂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1符合最新教育改革需求
隨著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入,素質教育要求中職美術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多元化發展,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審美素質、美術技能教育,以此來實現新時期下的教育改革目標。審美素質作為現代教育的一種,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也可以提升他們的道德、文化等品質。中職美術教育與審美教育、德育教育和創新教育的有效結合,符合當前的教育形式,也可以滿足當前社會發展對高素質美術人才的需求。對此,更多的中職美術教師開始在教學中圍繞互聯網+,構建以學生自主學習、師生互動為主的教學環境,并在這一過程中滲透審美教育、創新教育,從而提升教學效果,順應教育改革的發展。
1.2滿足學生綜合發展訴求
美術教學面向全體中職學生,學生具備良好審美素養、創新能力,則可以更好地勝任工作崗位。目前很多技術型崗位要求人才具備良好創新意識、審美素養,如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學生需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思維意識,因此發展學生美術素雅至關重要。在學生這些需求之下,傳統的知識講解法顯然很難實現既定教育目標,因此更多美術教師將視角放置于創新教學方式這一視角上。通過引入信息技術、微課等教學方法,能夠引導學生在知識學習中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和素養,助力學生核心競爭力發展,從而滿足學生發展需求,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2互聯網+視域下中職美術課堂互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互聯網+教育獲得長足發展,一些中職美術教師也結合自身教育經驗落實了有效措施,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但是在構建互聯網+下的互動課堂時,因一些特定因素,導致既定教育目標難以實現,且學生能力得不到提升。筆者認為,其主要有以下問題:首先,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未重視學生綜合化發展,其僅是要求學生完成素描、臨摹等學習任務,課堂教學內容較為枯燥,學生提不起興趣,他們也很難主動加入學習過程。其次,教育改革不徹底。當前,雖然部分教師開始重視構建互聯網+下的互動式課堂,但一些教師僅是對相關內容進行講解,沒有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如在美術作品的鑒賞中,沒有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作品,學生在之后遇到相關問題時,不能用有效的鑒賞技巧來欣賞,新時期下的教育改革目標難以實現。
3關于互動教學模式的解讀
3.1互動模式的基本含義
互動的基本內涵是兩個、兩個以上主體之間彼此傳遞、交流信息,或進行情感交流,且都會對對方產生一些影響。這一概念映射到教學中則是,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結合班級學生特征,并運用有效教學方式和方法,讓學生進一步接受課堂學習內容,且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積極和學生互動、交流,構建類似課堂翻轉的教學環境,從而發展學生綜合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多元化、綜合化發展。
3.2互動模式的核心
結合實踐情況來看,互動式教學的核心在于,教師在知識講解過程中,師生需要積極互動與交流。對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始之前需做好準備工作,并在課堂上通過與學生的交流與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加入學習過程。同時,教師需轉變自身育人思想,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同時需要借助全新教學方式打造良好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在這一環境中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而從學生角度來講,此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一定認知能力,因此其在教師以及全新教學方式的引導下,能夠合作、自主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從而發展自身思維能力,實現自身多元化、綜合化發展。
4互聯網+視域下構建中職美術課堂互動模式課堂的措施
4.1做好課前準備,開展線上預習
在互聯網+視域下,教師可借助線上教育平臺,積極開展線上預習活動,使學生能夠主動加入學習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發展學生美術素養,切實實現新時期下的美術教育改革目標。根據當前素質教育對教師提出的要求,并結合學生的發展需求,中職美術教師應該從實際出發,在教學中順應素質教育的發展,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關注學生的審美素養發展,積極運用互聯網+教育手段開展相應教學活動。不僅如此,在線上平臺教師也可與學生進行實時溝通,或讓學生交流、互動,使學生熟知教學內容,確保線下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例如,在《文藝復興時期繪畫》一節教學中,筆者借助線上教學開展了相關教學活動。首先,筆者借助信息化資源庫,搜集了與本節知識相關的內容,如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作品、作品藝術特征、自學導學案、思維導圖等,之后筆者將相關的內容進行整合,并將其上傳到了線上教育平臺,隨后將平臺生成的二維碼分享至班級學習群,讓學生通過掃碼進入平臺進行學習。在其了解大致學習內容并完善自測題之后,筆者大致了解學生學情,并在特定時間將學生拉至平臺學習房間,讓學生討論文藝復興具體是指什么?這一時期對繪畫有哪些影響?之后讓學生從繪畫造型、神態、屬性幾個點來談論文藝復興時期與中世紀繪畫的不同點。筆者將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討論結果進行整合,明確學生大致學情,以便線下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4.2借助互聯網技術,打造信息化教學環境
在互聯網+視域下,教師可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搭建互動式教學環境,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促使學生美術綜合素養的發展。就實際情況而言,多數中職美術教師在培養學生能力的過程中,直接將實物擺出,隨后讓學生從整體到局部進行觀察。雖然這種教學方式可以保證效果,但學生的思維能力猶如“籠中鳥”一般,始終獲得不了自由,導致整體教學效果較差。從這一角度來看,美術教師不妨在教學中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積極與學生互動,從而開展有效教學活動。例如,筆者在《色彩的感覺與象征》一節教學中,通過引入信息化教學方法,構建了有針對性的互動教學課堂。在本節教學開始之前,筆者已經借助線上教學,帶領學生大致了解教學內容,同時筆者也知曉了學生學情,之后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開展了相關教學活動。在課堂上,筆者為學生呈現了《步輦圖》、《星空》等著名藝術作品,隨后筆者帶領學生從色彩、線條以及構圖幾方面對藝術作品進行鑒賞。學生在筆者的引導下,可以了解到《步輦圖》一作品的色彩典雅豐富、線條蒼勁有力、構圖錯落有序,之后筆者為給學生權限,讓他們借助線上平臺任意選擇一幅作品,之后在小組內探究作品的色彩、線條特征,從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能力。
4.3運用信息化手段,強化與學生交流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教育教學領域注入新鮮動力,信息化、數字化教學成為職業教育重要發展方向。而在全新技術手段的支持下,中職美術教師可借助信息化手段,積極與學生交流,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知曉其學習現狀,做好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工作,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可結合學生所說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向,并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從而確保整體教學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切實深化美術教學改革,助力學生美術素養以及能力的發展,以此來深化美術教育改革。首先,教師可搭建微信公眾號,并定期上傳教學內容和專業發展情況等,之后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進行學習,當他們有不懂的問題時,則可以將問題留在評論區,等待教師解答。而教師也需要將這些內容進行整合,以此來提升后續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其次,教師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因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較大學習差異,且一些學生對美術學科的學習興趣較大,因此教師可積極搭建線上溝通平臺和交流板塊,之后則可以積極與學生溝通,隨時對學生進行引導,通過這種互動的方式來發展學生美術素養,切實提升教育效果。最后,搭建學生藝術作品交流平臺。例如,在素描作品分享環節,筆者要求學生將作品拍攝好之后上傳到線上平臺,之后由各個小組對作品進行評分。一般而言,素描是美術教學中的造型藝術,對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想象力的要求較高,而學生的想象里則有來源于他們的生活實際,各類生活情境、山水石林都可以作為學生素描創造的感知源泉。為此,教師通過這種形式,不僅強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發展學生學科素養,助力學生獲得全方位發展,以此來實現新時期下的教育改革目標。
4.4結合學生專業,培養學生創造能力
中職學校學生在未來大多選擇直接就業,因此美術教師在教學中不妨結合學生專業情況開展相應教學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以這樣的方式來實現互動模式下的教學目標。為了實現既定教育目標,并開展有效教育活動,筆者認為美術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全方位分析,之后通過了解學生專業情況,尋找二者之間的契合點,從而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助力學生美術素養、創造能力以及職業能力的發展。例如,筆者在針對“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中,借助民族文化發展學生創新思維以及藝術素養。結合我國服裝設計領域的發展過程來分析,雖然依舊存在鸚鵡學舌的現象,不過在國民意識覺醒和設計領域人才涌現的今天,中國的服裝設計師已非常注重和弘揚民族特色的設計,其中不乏優秀的代表之作。因此,筆者選擇傳統文化,不僅可以強化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文化傳承意識。在課堂上,筆者讓學生思考我國有哪些引以為傲的民族色彩文化,學生積極回答問題,有的說敦煌壁畫,有的說神話故事,之后筆者為學生呈現了國內知名服裝品牌上傳統文化元素,隨后讓學生嘗試創作服裝圖案以及草圖,其中可以體現傳統文化元素,同時也可以加入自己的創意。這樣,教師結合學生專業,為其打開創作四思路,能夠進一步發展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進一步實現新時期下的教育改革目標。
4.5重視課后練習,培養學生鑒賞能力
鑒賞能力培養對美術教育來講也十分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鑒賞能力培養,同時結合美術教育特征,這一內容可放置在學生的課后練習過程。通過這一方式,能夠進一步發展學生審美素養,助力學生多元學科能力以及素養的發展,從而進一步實現新時期下的教育改革目標。例如,在講解完《血衣》這一現代美術作品之后,筆者結合學生課堂學習情況,從畫作賞析、背景研究以及內涵體會幾個角度入手將相關的知識整合,隨后開展課后練習活動。首先,筆者將課堂教學內容制作成一節微課,其中學生展示了這一作品及其繪畫草圖,引導學生賞析這種黑白對比的手法、奔放粗獷的線條,以及人物繪畫方式的虛實處理。其次,第二學習板塊為本藝術作品的作者,讓他們了解其創作背景。作者王式廓是一位熱愛農村繪畫題材的額現實主義畫家,他的作品受到徐悲鴻大師的贊譽。他將忙碌的一生獻給了美術繪畫,曾參加過救亡運動,直到他離世時,手中扔緊握畫筆。《血衣》是其宏偉的藝術工程,取材于我國土地革命的場景,渾厚的黑白色調匯成了震撼人心的控訴。在此之后,第三板塊帶領學生分析作品內涵。通過對作者的背景以及繪畫風格進行掌握,學生不僅可以掌握作品內涵,感受這一美術作品對當代藝術的影響,深刻體會我國當代畫家無私奉獻的高尚奉節以及憂國思想,借助這樣的互動方式,能夠進一步發展學生學科素養,其鑒賞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進一步提升,互聯網+視域下的互動式教學改革目標進一步實現。
4.6多元教學評價,完善評價機制
在全新教育背景下,中職美術教師同樣需要完善教育評價,做到從多個角度、跟深層次評價學生。第一,圍繞學生的線上學習情況,如學習任務實情、學習時長等進行評價,督促學生加入學習過程。第二,線下學習情況。在線下教學中,教師為了切實提升教學效果,則會重視有效教學方式的引入,圍繞這一內容,教師針對學生的合作情況、參與積極性、調研成果等進行評價,將這些內容記錄。第三,學生文化素養評價。對學生的職業意識、基礎能力、藝術素養等進行評價。而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需要及時調整教學方向,從而確保之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進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5結語
綜上所述,中職美術教師重視互聯網+下的教學改革,積極構建互動式教學課堂,利于改善當前教育現狀,并實現學生綜合能力以及素養的發展。因此,在全新教育背景下,中職美術教師需順應時代發展,在教學中積極構建互聯網+下的互動教學環境,以此來深化教學改革,滿足學生多元能力發展需求。
作者:馬亞誼 單位:東陽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