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校美術教學中民族文化的傳承與融合,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大學是培養人才的搖籃。美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高校美術教學中融入民族文化,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有策略地在高校美術教學中融入優秀的民族文化,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而且傳承和弘揚了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
關鍵詞:高校美術教學;民族文化;傳承;融合
面向21世紀,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美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審美素養對推進國民綜合素質的提升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不能脫離學校,大學生是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高校美術教學是培養與提升大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但是,當前部分高校美術教學中存在一種現象,對專業之外的知識展開范疇較小,民族文化也得不到一些從業教師的重視[1]。同時,在高校美術教學中沒有對民族文化進行很好的傳承與融合,使得美術專業的大學生缺乏一定的人文素養,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他們個人審美意識的提升。因此,如何在高校美術教學中融入民族文化,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有策略地在高校美術教學中融入優秀的民族文化,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而且傳承和弘揚了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
一、高校美術教學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民族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式而存在,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黨的報告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發展素質教育。在民族文化的教育功能中,思想道德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和審美教育在高校美術教學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是我們國家和地區經濟文化創新的動力;同時,高校是傳承民族文化不可替代的場域,它培養出大量的民族文化類高級專業人才。所以,學校美術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高校美術教學對民族文化的合理利用
在高校美術教學中,通過對民族文化進行合理的運用、傳承及有機的融合,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可以使美術教學傳達出更多的文化內涵。不但提升了大學生的人文素養,而且還能促進高校大學生審美素質和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高校美術教學活動,不僅向大學生傳授扎實的美術專業知識與技能,還可以有效地向學生傳承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可以說,民族文化是民族和國家自身發展的命脈。我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就是無數次民族文化的傳承與融合的過程,因此,使得我國的民族文化既豐富多彩,又極富多元性的特點[2]。目前,在我國部分高校美術教育教學工作中,能夠很好地將不同民族和區域的文化予以有效的兼容,從而為高校學生的美術學習與創作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與創作素材。同時,在高校美術教學過程中,對民族文化進行有效的滲透,還能夠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之余,更好地傳承我國的民族文化,進一步促進我國民族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二)高校美術教學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與融合
隨著社會的發展,關于傳承和保護民族文化的政策趨于完善。為了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加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高校教育肩負著不可推卻的責任。但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的到來,我國的青少年在多元化思潮與價值觀念的導向下,使得一些青少年的價值觀受到極大的沖擊,進而滋生了一系列不良的價值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民族文化傳承的步伐。加之,當前部分高校在美術專業的課程設置方面,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而輕視美術教學中的人文素養教育[3]。因此,民族文化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傳承與融合嚴重缺失。由于這些原因,高校學生對我國的民族文化未形成一個全面、系統的認知體系,長此以往,從而導致我國的民族文化與當前高校教育體系日趨脫節,最終背離我國高校教育發展的初衷。
(三)高校美術教學對民族文化的弘揚與發展
新時代的高等美術學院或美術教育在國際競爭與社會資源不斷變化的情況下,需要調整教學模式和思路,以推進人才質量和教學成功的提升,與時俱進,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當代美術教育之路。我國優良的民族文化是在漫長的歷史積累中承載著無數先賢的智慧[4]。可以說,無論是對我國當前高校美術教育教學工作的發展,還是堅定我們的文化自信,抑或是實現我國的民族復興,都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高校通過開展美術教育教學工作,一方面能夠深化高校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知與傳承,激起大學生對民族文化的傳承欲望與興趣;另一方面也極大地弘揚和發揮我國的民族文化,進而激起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為不同民族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構建更為廣闊的平臺。
二、高校美術教學中傳承與融合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它可以為我國高校美術教育教學工作提供豐富多彩、用之不竭的素材。在高校美術教育教學中,對傳統文化中的優質資源和素材進行合理地運用與傳承,也是時展的一種必然選擇。在高校美術教學中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能夠使得我國民族文化的價值得以更好地發揮,對促進高校大學生審美素養與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高校大學生的人文素養
我國美術經過漫長時期的發展,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呈現著多元化的藝術特點。由于受不同地域文化的影響和浸染,其中都帶有不同程度的地域性文化色彩,最終凝聚成中華民族的璀璨瑰寶。美術教育有著人文教育的優勢,民族文化則有十分廣泛的群眾基礎。我國當前的美術文化,都以不同程度的形式豐富和充實著人們的現實生活,譬如印染工藝、剪紙文化、坊間刺繡、藤編手藝和漆器工藝等。經過人類的世代傳承與創新,也使得我國民間美術與其制作工藝進而更加地精湛。正是這些寶貴的民間工藝,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同時,也展現出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美好的品質[5]。藝術來源于生活,因而高校美術教學更離不開集聚勞動人民智慧結晶于一體的民族文化。高校大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對美術作品的鑒賞和研究,從而獲得藝術的熏陶與陶冶。同時,他們的文化底蘊得到了豐富,人文素養也得到了提高。
(二)有利于提升高校大學生的文化自覺
在當今社會大環境下,對專業美術人才的要求也更加的苛刻。基于就業、從業市場的需求,高校美術教學的課程改革必須依托于當前的人文環境。在原有的高校美術教學體系進行有機調整和優化的基礎上,不斷地向學生進行民族文化的滲透與融合。在高校美術教學中,傳承和融合民族文化,使其成為我國高校美術教學中重要的鑒賞素材與資源,不僅能夠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活動,同時也能使得美術教學更能切中教學根本,而不是脫離生活實際。我國的民族文化有著極強的生命力,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因而,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高校美術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實地進行調研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自覺地完成地域美術文化的探索[6]。同時,通過定期開展民間美術活動,藉以加深高校大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認知,以達到弘揚民間文化的目的。所以,高校美術教師在教學中盡可能地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學習的主動性,由被動發展到自覺,更利于美術教學與民族文化的傳承與融合。
(三)有利于促進民族文化內涵的深化
民族文化的范疇十分寬泛,民族美術只是民族文化中的一小部分,其與民間美術有著很多共性的地方。民族美術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人們常從身邊平凡的事物上發現“美”,利用個人的聰明才智,創作出一幀幀精美的美術作品。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各自的個性特點[7]。因此,在高校美術教學過程中,高校美術教師需要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還原民族文化最本真的面貌和形象,使學生對我國民族文化的發展歷程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知。首先,可以系統地向學生詳細地建構有關民族文化的知識體系,組織學生對所在地區的文化展館進行參觀,以此深入地了解當地的民族文化。其次,將各民族的文化背景和特點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更深層次地強化高校學生對我國民族文化內涵的認知與解讀,進一步促進他們美術鑒賞能力的快速提升。
三、民族文化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傳承與融合策略
美術教育不僅限于培養專業性的藝術家,更需要注重培養具有綜合能力的人才。當前部分高校美術教師在授課內容方面比較單一,僅限于技藝的教學,而缺少優秀民族文化的熏陶和價值觀的塑造。針對這種情況,很多教育工作者或理論家都進行了相關課題的研究。有的從教學內容上入手,有的從教學方法上入手,但各自采取的具體方式不同。筆者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經過近幾年的探索性實踐總結出:要在高校美術教學中加強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與融合,提高美術專業大學生的審美素養,傳承和弘揚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扭轉教學觀念
思想意識決定行為意識,一個人的觀念也是其個人行動的一種內驅力。而我們要想真正落實高校美術教學與民族文化的傳承與融合,扭轉以往的教學觀念則是勢在必行。而要讓高校美術教師在美術中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就必須要正視高校美術教學與民族文化之間的密切關系,從而樹立高度重視民族文化的思想意識。民族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一直以來都在不同程度地對我國社會的穩定發展作出極為重要的貢獻。但是,由于一些高校美術教師只注重專業技藝的傳授,輕視、甚至忽視民族文化,使得大學生對民族文化的重視度不高,導致其認知十分的片面。當前,大部分美術專業學生在美術創作或藝術設計過程中,出現創作題材單一,思想內涵幼稚,構思范疇狹小等問題。而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化需要傳統,更需要21世紀的大學生在其傳統意義不變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老師是知識的直接的引導者與傳授者,高校美術教師扭轉以往的教學觀念是勢在必行。高校美術教師需要高度重視民族文化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才能引導大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思想傾向。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識,并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資源,創作出優秀的美術類作品,實現了民族文化在美術教學中的傳承與融合。
(二)優化課程改革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高校美術教育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創新和改進。但在課程設置方面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民族文化資源不能充分利用是其弊端之一。課程設置在美術教學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其旨意在確立教學目標與方法。因此,需要在高校美術教學中傳承民族文化,實現二者的有機融合,亟需對當前的課程設置進行優化改革,使傳承與融合能夠成為可能。首先,針對美術專業的課程設計,開設有關民間美術的鑒賞課程。通過此課程的教學,能夠有效地促進美術專業的大學生對民族文化的了解與認知。高校美術專業的教師可依托地域性民族文化展開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對民間美術的鑒賞興趣。在老師的思想引導下,潛移默化地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體系,并逐漸內化學生的審美和道德品質。其次,教師在引導大學生對民族文化內涵進行認知與感悟的過程中,不斷地豐富其在美術教學中的內容和題材,能夠為優化美術專業課程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譬如,在繪畫或設計教學過程中,可以把年畫或剪紙作為教學素材融入課堂,以此深化學生對所學專業與民族文化的認知,進一步更好地完成美術創作和民族文化的傳承。最后,高校需要與民間美術的創作人合作,編寫民間藝術的專項教材;學校也可以邀請民間藝人進課堂授課或開展講座,并成立工作室進行實訓課程。高校美術教學在傳承本民族文化的過程中,與之進行有效地融合。此舉既推廣了當地民間藝術的發展,又能夠使高校美術專業的學生充分利用民間文化元素,更好地實現美術構想與創作。民族文化所涉的范圍十分廣泛,不能只是一味地依賴課堂滲透,還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實現高校美術教學課堂的外延性。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汲取靈感,從而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與融合。
(三)構建良好的師資隊伍
高校美術教師是高校美術教學改革的實踐者,教師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高校美術教學的水平和質量。那么,要促進高校美術教學與民族文化的高效融合,就必須有一批良好的師資隊伍,否則,再好的方案與計劃都是紙上談兵。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雖然大多高校美術教師都是高學歷的專業型人才,基本上都能滿足當前的美術教學要求,但是,信息時代,各方面的信息知識瞬息萬變,日新月異,很多教師在鉆研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局限在自己的專業之內,甚至目標投向國外民族文化的借鑒,卻對本民族文化的關注不夠深入。受過專業訓練的高校美術教師除了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還要具有全面的文化素養和高尚的道德品質,這離不開中華優秀民族文化的參與。高校美術教師需要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民族文化的學習之中,不斷優化個人的知識體系,做一名“一專多能型”教師。在民族文化學習中尋找靈感,使其與實踐創作有機整合,從而為高校美術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為了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高校需要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師資培訓,參加有關民族文化的重要會議;針對教學中的實際情況,積極鼓勵美術專業的教師“走出”專業的局限性,跨學科地研究民族文化;對專項的地域性民族文化進行認真的考察,或前往專業的民間美術機構進行學習培訓;還可以邀請業內知名民族文化的傳承者到學校開展專題講座,以此來提高美術教師的民族文化素養[8]。有了優良的師資團隊,才能確保高校美術教學與民族文化的有效傳承和融合。
(四)注重理論聯系實踐
不管是民族文化,還是當前高校的美術教學,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極具實用性的功效。高校要真正實現民族文化與美術教學之間的深度融合,則需要將自身的宏觀調控充分地利用起來。高校作為教學活動的堅強后盾,需要根據美術教學的實際需求,加大資金和人力方面的投入,有效地構建校內美術教學基地。在此過程中,各高校需要結合所處地域環境,積極收集并融合本土優質的民間美術資源,成立專門的管理部門,加強傳統文化對高校美術教學的滲透[9]。為了使美術展館保持強有力的生命,高校可以組織大學生在傳承民族文化的基礎上,進行美術創作。創作實踐的過程就是民族文化與現代美術教學融合的深化,是傳承基礎上的創新。同時,各高校還要高度重視校外的美術教學實踐基地的維護與建設,通過與周邊的民間文化機構創建合作項目,為本校學生提供更多的考察與學習機會。通過選派優秀的學生前往實踐基地進行實習體驗,使民族文化與高校美術教學的融合更有深度,提升大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能力,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作出貢獻。四、結語我國當前正處于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時期,加大對民族文化的研究與傳承,對民族自信的樹立和民族文化的傳承與融合,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我們高校美術工作者需要充分利用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在美術專業教學中發揮其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質教育的優勢,讓學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同時,高校美術教師需要不斷地提高大學生的審美意識,使其與民族文化深度融合,以全面促進高校大學生審美素養與綜合素質的提升,為進一步深入發展我國的美術事業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陳倬豪.民族文化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傳承與融合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8(20):120.
[2]呂袁媛.關于高校美術教學中民族文化的傳承與融合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8(12):67.
[3]胡政.高校美術教育與民族文化傳承研究[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S2):184-185.
[4]楊偉欣.分析民族文化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傳承與融合[J].藝術科技,2017(8):367.
[5]宮清泉.民族文化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傳承與融合[J].美術教育研究,2016(9):121-122.
[6]艾敬園.民族文化與高校美術教學的融合[J].藝術評鑒,2018(7):149-150.
[7]鄧娜.民族文化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傳承[J].美與時代(中),2017(5):77-78.
[8]王璐.民族文化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傳承研究[J].美與時代(中),2016(4):83-84.
[9]張璐.民族文化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傳承[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128-130.
作者:譚紅梅 單位:阜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