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農村中小學美術教學審美能力培養,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美術教學是學校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文作者結合教學實際,探究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該文首先分析農村中小學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明確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性,然后從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因地制宜,發揮農村自身資源優勢三個方面,探討如何在農村中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美術教學;審美能力;農村中小學
美術教育是學校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農村中小學學生審美能力的主要途徑。《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美術以視覺形象承載和表達人的思想觀念、情感態度和審美趣味,豐富人類的精神和物質世界。”①素質教育從提出到實施,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有些農村地區美術教育還有待發展。
一、農村中小學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第一,重視技能傳授而忽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創造能力。部分學生認為美術就是簡單地描摹對象。第二,師資力量不足,尤其是小學美術教師不足,部分美術教師由其他學科的教師兼任,缺乏相應的美術教學培訓。第三,美術教師的專業發展難以持續,針對美術教師的培訓較少。第四,對美術教育不夠重視。美術教育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部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不足,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第五,教學設施較為落后,缺少專用畫室和教具,教學信息較為閉塞,學生較少參與各級各類美術競賽活動。
二、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性
審美教育是學生全面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提出,完人需要具備幾個方面的條件,其中一條是“美感經驗,對美的興趣,識別美的能力,把美吸收到一個人的人格中去以及其他美感經驗的組成部分等”②。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可以為培養美術專業人才奠定基礎,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健康的審美品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農村中小學學生的審美能力有待發展,而中小學階段是審美教育的最佳時期,提高農村中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現實意義。
三、如何在農村中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1.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營造輕松的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培養他們的審美意識。教師不能以高標準評價學生,要融入學生群體,與學生共同探討。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只要在作品中表現自己的想法即可。教師要肯定學生的優點并提出表揚,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教師只有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才能達到美育的目的。
2.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
美術是學生認知世界的一種方式,學生對事物的認知往往通過繪畫描述,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會受到鼓舞。教師要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喚起學生的創作熱情。《手繪線條圖像的表達》一課的教學面對的是七年級學生,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但描繪事物的能力不高,學習本課比較吃力,個別學生可能會缺乏自信、不敢下筆。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少指責、多引導,幫助學生樹立信心,讓學生以圓形、方形、三角形為基本形,發揮想象力,連續畫出與前一個形象有關聯的多個形象,使學生能夠大膽、準確地表達物像。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積極發現學生取得的進步,及時肯定、鼓勵學生。
3.因地制宜,發揮農村的資源優勢
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美術教育一直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借助教材以外的教學資源,有助于進一步發展美術教育。農村地區擁有豐富的美術教學資源,美術教師應該利用這些積極的條件開展美術教學。在雕塑教學中,學生可以動手挖泥,教師由“捏泥人”的游戲導入雕塑教學。在《民間美術》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發動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各種民間手工藝,展示各種題材的民間美術作品,如剪紙、刺繡、拼貼畫、刻葫蘆、磚雕等。利用農村豐富的美術資源,能夠使學生更真實地領會藝術來源于生活的道理。
四、結語
農村中小學美術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利用獨特的美術教學資源,開展有特色的美術教學活動,使美術教學充滿活力,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欣賞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從而提高農村中小學美術教學的質量。
作者:張永建 單位:甘肅臨夏縣韓集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