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教師對留守兒童關愛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隨著遠離家鄉外出務工經商的家長不斷增多,留守兒童正以20%的比例在增長。關注他們!關心他們!關愛他們!讓他們生活上得以照料、行為上得以管教、學習上得以輔導、心靈上得以撫慰。讓他們健康地成長全面地發展。
關鍵詞
留守兒童;照料;管教;輔導;撫慰
“一個人就是一個家,一個人想,一個人笑,一個人哭……”這是一個留守兒童的日記;“……什么時候回來看我?”這是寫給遠方父母的第一句話;“終于盼回了媽媽!”這是見到媽媽的第一句話。他們渴望親情,他們被孤獨包圍,他們立在山頭用那有些干澀的雙眼守望著遠方的云彩。而打開瀏覽器,兩千多萬的留守兒童潮水般地充斥在我的眼前。他們的古怪與孤僻,他們的冷漠與遭遇,他們的希望與無助……叫我心底久久不能平靜。我們班也有12個留守兒童,他們在想什么呢?我能為他們做點什么?
一、照料他們的生活
留守兒童正處在長身體的高峰期,也是良好生活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段。忽略或者誤導了這個階段,那將使留守兒童受害一生。老師要觀察他們、親近他們,要經常地問寒問暖,要不耐其煩地培養他們的生活習慣。關心他們的生活要從身體開始從習慣入手。量量體溫、摸摸手心額頭、看看衣服的厚薄,觀察一下他們的精神狀態,常和臨時的監護人聯系關注他們的衣食住行。和監護人一起共同尋找方法,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另外,正處在青春發育期的兒童,生理上一些現象的出現,更需要家長們細心的幫助。留守兒童在這方面也不能有半點閃失。作為老師,要在這時以愛生如子的情懷去盡可能地彌補他們父母之愛的缺失。讓他們像一個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樣快樂地生活著。當然,照料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們以后更好地獨立。讓他們在別人的照料中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甚至自己保護自己。
二、管教他們的行為
留守兒童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在這樣的主觀意識引導下的行為就會有失偏頗甚至怪異。因此,老師就得代替家長來管教,對他們進行循循善誘,規范他們的行為。用良好的行為習慣來促進他們健康地成長。對他們要多一個心眼,要盡早地發現他們行為上的不良之處,并做到及時教育引導,在糾正中更新他們的行為。過程中可以借助《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的條例對他們進行展開深入地教育引導與規范。同時,要加強與監護人的聯系。在監護人處獲得留守兒童行為方面的反饋信息的同時,與監護人一道齊心協力同謀劃共努力。
三、輔導他們的學習
留守兒童大部分都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和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監護不力,往往導致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因此,加強他們學習上的輔導,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增強他們在學習與生活上的信心,也就成了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由于留守兒童與其他孩子不一樣,在輔導的時間與地點上也就有了與眾不同的地方。可以由老師個別輔導,也可以采取同學互助的形式。首先要尊重他們不要觸及他們的敏感區域,然后真誠地去給以幫助。讓他們由樂于接受并向勇于接受轉變。并且輔導不可間斷,必須長期不懈地進行。通過輔導,要讓他們嘗到進步的喜悅看到希望的光芒。
四、撫慰他們的心靈
由于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并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為失控。缺乏撫慰,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令人堪憂。無疑,撫慰他們的心靈是關愛留守兒童重中之重的環節。針對本班實際情況,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去嘗試:1.針對留守兒童進行訪問和問卷式調查。通過家訪和問卷式調查了解留守兒童的家庭狀況和生活情況。同時,讓監護人了解孩子現在最需要什么,告訴他們目前能夠為孩子做些什么。2.開展親情感恩教育。讓他們通過書信或電話主動與遠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聯系。告訴父母近來學習情況,與父母交流,說說心里話。同時,也要了解父母在外打工的辛苦,能夠對父母說一聲:“您辛苦了!”。3.為留守兒童成立“知心家園”小組。讓所有留守兒童在一起,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不時地在一起說說自己的不平事、傷心事、快樂事,儼然一個溫馨的“小家庭”。這樣漸漸地消除留守兒童在情感上的孤獨感。4.在班內開展“愛心活動”。每當他們有人過生日的時候,號召同學們為他們舉行一次名為“快樂小天使”的生日聚會。為他們獻上自己動手制作的小禮物,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又使他們感受到班級大家庭的溫暖與關愛之情,讓他們愉快地學習,安心地讀書。5.建立完備的留守兒童心理檔案。心理檔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留守兒童個人的愛好特長;身體狀況;家庭的經濟狀況,家庭氣氛,家長的教育方式與態度,與父母和監護人的關系;學習成績,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師生關系,同伴關系;性格類型及特征,氣質類型及特征,個性心理有哪些特征,個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質等。這樣有利于隨時了解兒童的心理狀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
作者:楊衛國 單位:重慶市彭水縣桑柘鎮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