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對策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個體的差異
通過本次調研得知,每一個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個體,每一個留守兒童的個體是有差異的,這種個體上的差異,是由父母的遺傳因素決定的,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但農村留守兒童的身體素質,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是有影響的,有的先前體質強健,有的體弱多病、有的智力發育緩慢,有的智力發育超前,有的肢體殘缺等等,這就要求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對待不同的個體,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和心理輔導方法。對體弱多病的孩子,說服教育,多少五谷雜糧,多吃有營養的食品,不要挑食,積極鍛煉身體,使他們樹立自信。對智力發育緩慢的留守兒童,教師要在上課前精心設計教案,針對每個層次的學生和他們接受能力的不同,設計不同層次的訓練題,在一堂40分鐘的課堂上盡最大限度的發揮他們的特長,使每個學生的個性的到張揚,但對智力發育遲緩的留守兒童,教師更要精心呵護,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多給他們營養,課后多給他們補課,及時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讓他們多和學生交流,敢于說話,敢于表現,讓他們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從小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對身體有殘缺的孩子,教師要多給他們愛的關懷,讓他們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活動,在社會實踐中鍛煉自己,通過家校合作進行及時的心理輔導,及時干預他們由于身體的缺陷產生的自卑癥,鼓勵讓他們多與同伴交流,多參加力所能及活動,老師要創造各種有意義的實踐活動,使他們的身心的得到鍛煉,健康茁壯的成長。
2.家庭教育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也是主要的
為了生活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把子女依托于祖輩或親戚監管,祖輩由于時代的不同,他們沒有文化知識,不懂得怎么去教育孩子,大多只是讓他們吃飽、穿暖,過度溺愛,從而造成依賴性較強,怕苦怕累,主動性不強,不愛幫助別人,有的甚至蠻狠無禮,在家不聽監管人的話,在學校不聽老師的話,有的頂撞老師,無法無天。這是因為農村留守兒童認知上出現了偏差,他們的父母常年不到身邊,缺少父母的言傳身教。對于這樣的留守兒童,心理輔導老師及時和他們談心、交流,和他們做知心朋友,在活動中或談話的過程中,及時讓他們進行心理輔導,讓他們的不良習氣及時得到矯正,用身邊的先進事跡、好人好事、名人效應來感化和教育他們,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次監管人要轉變教育的方式,讓他們在吃飽的同時,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在勞動中鍛煉他們的意志,從而懂得自己所化的一分一厘錢,都是父母的血汗錢,從小養成節儉的優良品質,要善待別人,對身邊的每一個人都要尊重,養成待人接物要有禮貌,其次教育他們要有愛心,懂得愛,不但要愛自己,更要愛別人。在幼小的心靈上種下善待別人的種子。人人多一份愛,社會才能和諧,他們的父母才能安心的工作。讓他們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也是中華民族優良的文化傳統美德。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3.學校教育和社會環境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起著推動作用
由于農村留守兒童是一支龐大的特殊群體,可是他們共同生活在社會這一大家庭中,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受到身邊每一個人潛移默化的影響,留守兒童的年齡小,心理素質較差,思想容易左右,有的正是青春的發育期,身心教脆弱,容易受到周圍不良習氣的影響,尤其在這種科技高速發展,數字化信息滿天飛的時代,網絡游戲對農村留守兒童的侵蝕,不容忽視,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影響較大,有的容易沖動、有的感情脆弱、有的消極怠慢、不愛學習,有的酗酒鬧事,有的沉迷網吧,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都是一種摧殘。見于此我們整個社會動員起來,改變我們的周邊環境,為我們的留守兒童創設一種和諧的、文明的精神樂園,讓他們在這種文化氛圍濃厚的環境中健康的,茁壯的成長,不要讓未成年人進入網吧,不要讓留守兒童純潔的心靈受到污點,更要發揮政府的職能作用,讓網絡開發商開發綠色網絡,從源頭治理社會環境,學校要發揮學校的教育職能,讓學生從小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用知識充實自己。學校心理輔導室的老師,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輔導。對青春發育期的學生,學校要對他們開設心理健康課,使他們的對周圍所發生的社會現象,有一個正確的、科學的、理性的認識,提高他們的是非分辨能力,這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公民的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進一步體現。
4.結語
總之,影響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因素較多,我們通過調研列舉了主要的三條,還有好多,如家庭的貧困,造成兒童自卑的心理,這就要社會及愛心人士贊助,獻出一片愛心,讓他們順利地完成學業,增加自信心。有的父母離異,單親家庭的孩子,有的缺少父愛、有的缺少母愛,他們是不完整的家庭,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孤僻,總是不相信別人,為我獨尊、自暴自棄、不求上進。我們作為他們身邊的人,更應伸出雙手,敞開胸懷,讓他們投入到我們的懷抱,感受愛的溫暖,讓他們也不缺愛,敞開心扉和他們交流、談心,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這就是我們調研的目的,也是結果。因為我們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繼承者、傳播者、踐行者,我們通過干預和采取各種措施,呵護他們健康茁壯的成長,這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
作者:鄭萬軍 單位: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通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