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鄉村留守兒童論文3篇

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鄉村留守兒童論文3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鄉村留守兒童論文3篇

第一篇

1農村留守兒童成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1.1家庭教育缺失

父母的關心愛護、健康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對于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家庭教育是人生社會化的第一課堂,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對小孩來說,是一種隔代教育,而外出打工的父母普遍都缺乏與孩子的心理溝通,也就難以完成對留守兒童正常社會化的家庭教育。

1.2心理問題凸顯

留守兒童由于長期與父母分離,其在生活、學習、心理等各個方面都面臨著挑戰,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都難以得到滿足,于是就出現了一系列的“留守綜合癥”,如學習焦慮、合作意識差、上進心差、任性、孤僻、處事敏感、遇到小事易走極端等。親情的缺失使孩子變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嚴重地影響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

1.3學校教育難以與家庭教育呼應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是兒童健康成長的必要保障,學校教育必須與社會和家庭密切配合才能產生應有的效果。學校在發揮其監管職能的同時,也應經常與家長或監護人溝通,及時掌握孩子的發展動向。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監管也僅僅停留在3餐吃飽的狀態,這樣也就使得學校對留守兒童的管理陷入了尷尬局面,留守兒童身上出現的不好傾向未能得到及時的糾正。許多留守兒童義務教育無法保證,學齡兒童失學、輟學現象屢屢發生。

1.4閱讀資源短缺

越是偏遠,越是貧困的地區,公共信息服務滯后,圖書種類有限,古人云:“不吃飯則饑,不讀書則愚”,長期這樣的生存狀態將制約留守兒童的發展。教育資源落后,留守兒童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疏通。當他們出現心理問題需要疏通時,或是情緒低落需要發泄時,如果沒有書籍的陪伴,沒有書籍的疏通開導,只能是釀成一個又一個的悲劇:12歲的留守兒童章楊宇寫下“你們每次離開,我都很傷心”的遺書結束了自己年幼的生命;最近頻頻曝光的留守女童被侵犯的案例……一個個慘痛案例沖擊著我們的心靈。

2高校圖書館在幫扶農村留守兒童中的優勢

高校圖書館被稱為“知識的寶庫,知識的噴泉”,直接承擔著培養人才的重任。首先,高校圖書館收藏著豐富的、緊跟時展的、最前端的各類文獻信息資源,為讀者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糧。作為文獻信息中心,起著服務育人的作用。所謂服務育人就是高校圖書管理人員根據讀者的需求和閱讀規律,為讀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向讀者傳遞信息、開啟智力、訓練技能,使之獲得全面發展。所以,高校圖書館豐富的文獻資源是服務留守兒童的有效保障。其次,高校圖書館可以發動身邊大量的人力資源———在校大學生和高校老師。高校大學生的年齡段基本分布在18~22歲,部分學生來自農村,他們大多對農村生活有切身的感觸。所以,圖書館可以吸納一批志愿者,讓他們加入“關愛留守兒童”的行列,這也是個雙贏的舉措,志愿者們能無障礙的與孩子們交流、談心,用自己的切身經歷來解答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困惑和疑慮,使幫扶效益達到最大化。同時,通過幫助留守兒童,大學生們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尤其對于師范類的學生來說,更是一筆珍貴的人生經歷,為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礎。除了在校大學生,高校也是高學歷、多學科人才濟濟的地方,各院系老師結合起來能更全面的分析留守兒童問題,從而從更高層面、更全面、更具體的視角幫扶留守兒童。再次,高校圖書館有充足的時間來開展幫扶行動,可以利用雙休日、寒暑假、節假日下基層親力親為的幫扶留守兒童。

3高校圖書館幫扶農村留守兒童的路徑

3.1“館村”共建留守兒童閱讀基地

農村文化氛圍淡薄,再加上農村書籍資料嚴重匱乏,留守兒童沒有良好的課外閱讀環境。高校圖書館可以先與當地的學校聯系,為孩子們爭取一間屬于自己的“閱讀基地”。同時,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先發動圖書館工作人員為留守兒童募捐書籍,然后再帶動所在城市的各大幼兒園,中小學學生為農村留守兒童募捐書籍,來充實孩子們的“閱讀基地”。可以召集社會上的愛心人士和愛心企業為留守兒童募捐購書款,進一步豐富孩子們的“閱讀基地”。捐書可以包括:故事類、科普類、文藝類、心理類、歷史類、文學名著、工具書等健康向上、知識性強,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正版圖書。

3.2做好留守兒童導讀工作

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王泉根則表示,“什么年齡段的孩子看什么書,這是兒童閱讀推廣的一條黃金定律。兒童閱讀的首要之義是興趣,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愛上圖書、愛上閱讀”。針對小學生,可以推薦他們看兒童故事類的:《智慧故事精選》、《思想家故事精選》;文學名著類的:《一千零一夜》、《我要做好孩子》、《鄭淵潔童話選》;科普讀物類的:《十萬個為什么》、《人體探秘》等;文化教育類的:《愛的教育》、《做人與做事》等。針對中學生,可以推薦他們看文摘類的:《讀者》、《格言》、《少年博覽》;世界名著類的:《童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國四大名著;中國名著類如《駱駝樣子》、《魯迅文集》;哲理教育類如《聰明孩子想什么》、《學習成功———中學生成就夢想的15堂必修課》、《女生日記》等。通過導讀,把孩子們引入正確的閱讀之路,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給予孩子們更多的“正能量”和強大的內心世界。

3.3發動高校豐富的人力資源幫扶留守兒童

高校圖書館在發揮服務育人職能的同時,也應充分利用其自身所處的優勢,充分發揮高等學校的人力優勢,發動身邊的圖書館員和在校大學生伸出關愛的雙手,爭當“愛心媽媽、愛心爸爸、知心姐姐、知心哥哥”,時時與監護人和學校老師聯系,在改善家庭教育的同時,進一步輔助學校教育,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情緒出現的問題,及時掌握孩子的動態,不要讓孩子們有生活空缺、時間空缺,不要讓孩子們感覺到有壓力,要讓孩子們的生活過得豐富多彩。發現孩子有不好的苗頭時要及時扼制。同時,多與孩子們進行心靈上的溝通,使他們內心出現的不好情緒得以及時發泄,促使留守兒童身體、心理、品格得到健康成長和發展。

3.4豐富留守兒童的生活

圖書館要時時關注國家最新出版圖書的動態,及時搜集適合留守兒童看的最新書籍,來豐富留守兒童的“閱讀基地”。可以調動在校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聯系學校的“讀者學會”,動員他們利用雙休日和寒暑假時間下基層,開展各式各樣的活動來豐富孩子們的文化生活,如舉辦“讀書節”、畫展、書法展、朗誦比賽等活動。通過各種方式向留守兒童推薦內容健康、格調高雅的書刊資料,開拓孩子的視野,使孩子們確立合乎時代要求的抱負。通過讀書,孩子們能更好的認識自己、調節自己的內心情緒、了解外面的世界,同時賦予自己更多的“正能量”。還可以發動心理學專業的學生或老師,定期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為留守兒童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并提供心理咨詢服務,使留守兒童自己解決不了的心理問題有渠道傾訴和求助。

4結束語

孩子們是祖國的未來,留守兒童亦不例外,正因為他們是一群時代造就的特殊群體,如果他們過著痛苦的生活,身心發展畸形,或是不能健康地成長,那么長大以后進入社會也很容易走向犯罪的道路,所以要給予其更多的關愛。在這個全民閱讀時代,高校圖書館要充分發揮其服務育人的職能,在留守兒童中形成“多讀書、讀好書”的良好輿論氛圍和文明風尚,與此同時,合理的利用身邊的有利資源,從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心理、人格等等方面的點點滴滴關懷做起,使得幫扶留守兒童的行動做的更加體貼、到位。

作者:苗曉青 單位:河南師范大學圖書館

第二篇

1資料與方法

1.1方法

心理健康,采用王極盛教授編制的《中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量表》(MentalHealthInventoryofMiddle-SchoolStudents,MMHI-60)評價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量表各條目區分度良好,重測信度為0.716~0.905,同質信度為0.601~0.857,且內容效度也比較理想。共60個條目,包括偏執、強迫癥狀、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學習壓力、適應不良、敵對、抑郁、情緒不平衡、焦慮和心理不平衡10個維度;5級評分,1~5分別表示“從無”、“輕度”、“中度”、“偏重”、“嚴重”。60項條目的總分越高,提示被試整體心理健康問題越嚴重,本次調查顯示該量表的Cronbacha系數為0.966。

1.2質量控制

由經過統一培訓的醫學研究生為調查員,調查以班級為單位,使用統一指導語,說明研究的目的和意義以及填寫注意事項,學生知情同意下匿名填寫。問卷當場回收,審核后審核人員署名并填寫調查日期。

1.3統計學方法

剔除無效問卷后,所有數據經Epidata3.1建立數據庫,進行雙份錄入,邏輯糾錯。運用SAS9.2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F檢驗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擬合留守特征及相關因素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

2結果

2.1調查的一般情況

本研究共調查中小學生2000名,獲得有效問卷1926份,有效回收率為96.30%。調查對象平均年齡(14.12±2.38)歲,其中留守兒童1031名(53.53%),非留守兒童895名(46.47%),留守比為1.15∶1。1031名留守兒童中558人有心理問題,檢出率為54.12%。

2.2不同人口學特征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差異性分析

結果顯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量表總得分在性別、獨生子女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各年級分布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結果進行兩兩比較,發現高中生心理健康量表總得分高于小學生和初中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不同留守特征及相關因素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差異性分析

以MMHI-60總分作為因變量,外出務工者、務工時間、留守兒童對父母的想念程度和態度以及看護者作為自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父母雙方均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量表總得分高于其他父親或母親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父/母外出務工時間持續5年以上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量表總得分為130.34±39.42,明顯高于2~5年組和2年以下組(P<0.05)。父親或母親看護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量表總得分最低,即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獨自生活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量表總得分最高,即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留守兒童對外出務工父母越想念,其心理健康量表總得分越低,即心理問題比較輕,其中經常想念外出打工父母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量表總得分低于“很少想”或“不想”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支持父母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量表總得分低于持“無所謂”或“不支持”態度的留守兒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2.4不同留守特征及相關因素影響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的分析

以MMHI-60總分作為因變量,性別(男=1,女=2)、年級(小學=1,初中=2,高中=3)、獨生與否(是=1,否=2)、外出務工者(父親=1,母親=2,父母雙方=3)、務工時間(6個月~2年=1,2~5年=2,>5年=3)、留守兒童對父/母的想念程度(經常想=1,有時想=2,很少想=3,不想=4)和父/母外出務工的態度(支持=1,無所謂=2,不支持=3,不知道=4)以及看護者(父親=1,母親=2,爺爺奶奶/外公外婆=3,親戚=4,自己1個人=5)等變量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運用逐步法篩選變量。結果顯示年級、看護者、留守兒童對外出務工父/母的想念程度和態度進入回歸方程,其中年級、對外出務工父/母的想念程度和態度等變量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量表總得分的影響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而看護者的影響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回歸系數標準化,可知留守兒童對外出務工父/母的想念對其心理健康量表總得分的影響最大(標準化β=0.12,P<0.01)。

3討論

本研究顯示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檢出率為54.12%,提示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檢出率較高。本結果高于張萬軍等調查結果(24.80%),低于胡昆等調查結果(57.14%),可能與被試的來源、量表的選擇有關。本調查還顯示高中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大于小學生、初中生,與國內外相關研究一致。可能由于高中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生理、心理、社會性急速發展,又面臨較重的學業負擔和高考的壓力,心理矛盾和困惑較多所致。

本研究顯示留守兒童父母雙親外出務工比單親外出務工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大,隔代和其他人監護以及自我監護的留守兒童比單親監護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較差。結果與王瑞學對河北偏遠農村留守兒童的研究結果一致,反映了與父母分離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有重要影響。范志光對四川省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研究指出留守的時間越長,留守兒童容易出現煩躁不安、憂慮、情緒激動和更強的攻擊性。本研究結果顯示留守時間越長心理健康問題表現越嚴重,這表明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與父母的分離時間、情感聯系密切相關。可能由于留守兒童正處于身心發育階段,正需要父母的關愛和照料,而此時與父母長期分離,不能充分、及時地得到來自父母的關心和情感支持,他們內心對愛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正常家庭氣氛的缺失使留守兒童體驗到更多的負面情緒,長期積累易造成兒童孤獨、抑郁、焦慮、自卑以及厭學、攻擊等不良心理行為的產生。而凌輝的研究未發現留守時間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可能與被試的來源、量表的選取有關,因此還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指出導致留守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家庭結構的缺失,而是與留守兒童對家庭、父母和社會的認識、理解、態度和期望有關。本研究發現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與其對父/母外出務工的態度有關,支持父母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明顯好于持“無所謂”或“不支持”態度的留守兒童。這表明對父母外出務工能理解和支持的留守兒童,可能對與父母的分離有正面、積極的認知和良好的情緒反應,在適應變化的環境時能積極樂觀應對;而對父母外出務工持“無所謂”或“不支持”態度的留守兒童,可能對與父母的分離有抵觸、抱怨或淡漠心理,則可能為其心理問題發生埋下不良的基礎。

青少年依戀理論指出父母是青少年重要的依戀對象、資源和支持系統,青少年在獲得越來越多自主的同時,對父母有所依戀是心理健康的表現。本研究發現,經常想念外出務工父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不想念”或“很少想念”的留守兒童。經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留守兒童想念外出務工父/母的程度對其心理健康量表總得分的影響最大。提示農村留守兒童與外出務工父母的情感聯系緊密與否顯示其親子依戀程度,這將影響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那些親子依戀不良的留守兒童易滋生各種心理問題。

作者:盧文菁 胡月 張德楷 彭功德 楊森焙 徐陽歡 謝姝 劉維韋 韓娟 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系

第三篇

1對象與方法

1.1方法

問卷一為自編“山東省農村學齡前兒童奶制品飲用情況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兒童性別、年齡、地區、監護人資料、兒童1周內飲用奶制品的天數及奶制品商品名稱、每日飲用量(mL)、飲用時機等。問卷二為參考季成葉等的研究結果,自編的“留守兒童監護人飲奶認知情況問卷”,內容包含奶制品營養素知識、健康作用、最佳食用時機、如何應對兒童乳糖不耐受、奶制品與含乳飲料的辨別方法5個維度,共14道題目。調查員由兒童所在班級的任課教師擔任,教師接受統一培訓后,向兒童的監護人了解最近1周兒童每日飲用奶制品情況,以及兒童監護人飲奶認知情況,詳細記錄并統一收回問卷。本次調查的飲奶量為各類奶制品(包括純牛奶、酸奶、奶粉等)的飲用量之和。計算日均飲奶量時將酸奶和奶粉的飲用量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2002)”中奶制品營養素含量換算出等值牛奶量后再進行數據分析。

1.2相關定義

單親留守兒童指兒童父母中一方外出打工,未外出的一方擔任子女的監護人;雙親留守兒童指兒童父母雙方均外出打工,由祖輩擔任兒童的監護人。

1.3統計方法

將有效數據錄入SPSS19.0軟件,經正態性參數檢驗顯示,數據呈偏態分布,故采用非參數檢驗進行數據分析。用中位數和四分位間距描述兒童飲奶天數和飲奶量的集中和離散趨勢,兩個獨立樣本間的比較用Mann-WhitneyU檢驗,多個獨立樣本間的比較用Kruskal-WallisH檢驗;飲奶量達到推薦攝入量(≥250mL)人數檢出率的組間比較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基本情況

9所農村公立幼兒園的園內伙食中均未給兒童提供奶制品,兒童奶制品的補充均由兒童監護人在家中自發進行。留守兒童飲用的奶制品種類有純牛奶、酸奶和奶粉3類,奶制品每周飲用天數的中位數為2.00d,日均飲奶量的中位數為64.00mL,低于對照組的4.00d和191.00mL,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Z值分別為-4.63,-4.95,P值均<0.01)。兩組兒童日均飲奶量≥250mL的比率分別為8.82%和33.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2.79,P<0.05)。

2.2不同地區留守兒童飲奶情況

魯東、魯北、魯南3個地區農村學齡前留守兒童每周飲奶天數的中位數分別為2.25d,1.00d和2.00d,差異無統計學意義(H=2.67,P>0.05)。日均飲奶量的中位數分別為63.66,20.00和50.00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H=4.31,P<0.05)。3個地區留守兒童日均飲奶量≥250mL的人數比率分別為23.07%,6.52%和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4.78,P<0.05)。

2.3不同性別留守兒童飲奶情況

學齡前留守男童和女童每周飲奶天數的中位數均為1.50d,日均飲奶量的中位數分別為18.67,38.00mL,兩組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Z值分別為-0.70,-1.64,P值均>0.05)。留守男童和女童日均飲奶量≥250mL的比率分別為8.34%和11.1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80,P>0.05)。

2.4不同年齡留守兒童飲奶情況

3~4歲、5~6歲、>6歲3個年齡段的學齡前留守兒童每周飲奶天數中位數分別為1.00,2.00和1.50d,差異無統計學意義(H=2.65,P>0.05)。日均飲奶量的中位數分別為32.50,100.00和38.00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H=10.95,P<0.05)。不同年齡段日均飲奶量≥250mL的人數比率分別為6.26%,10.71%和9.0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36,P<0.05)。

2.5不同留守類型兒童飲奶情況

單親留守兒童與雙親留守兒童每周飲奶天數中位數分別為2.50和1.50d,日均飲奶量的中位數分別為57.00mL和40.00mL,兩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Z值分別為-0.54,-0.80,P值均>0.05)。單親留守兒童和雙親留守兒童中日均飲奶量≥250mL的人數比率分別為8.82%和10.3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8,P>0.05)。

2.6留守兒童監護人飲奶認知情況

單親留守組與雙親留守組監護人對“奶制品營養素知識”、“奶制品的健康作用”、“奶制品的最佳食用時機”的知曉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對于“如何應對兒童乳糖不耐受”和“奶制品與含乳飲料的辨別方法”的知曉率均為0。留守兒童監護人不支持兒童飲奶的主要原因有沒有給兒童飲奶的習慣(68.92%)、家庭經濟條件有限(23.53%)、兒童食欲好未添加奶制品(19.85%)。

3討論

中國營養學會于2007年修訂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強調,4~10歲兒童應每日飲奶300~600mL,最少不低于250mL。本次調查顯示,山東省農村學齡前留守兒童每周奶制品飲用天數和日均飲奶量均未達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薦攝入量。結合本研究前期調查數據,可發現山東省農村學齡前留守兒童的飲奶天數和飲奶量均明顯低于非留守學齡前兒童。對比近5a來其他省份的相關研究結果發現,山東省農村學齡前留守兒童每周飲奶天數和日均飲奶量均低于其他省份。因此,山東省農村學齡前留守兒童奶制品飲用狀況亟待改善。

本次調查發現,魯東地區留守兒童日均飲奶量優于魯北和魯南2個地區,原因可能是相對于魯北和魯南,魯東地區經濟較為發達,因而在奶制品的銷售途徑、銷售種類和家長購買力等方面優于魯北和魯南地區。本研究顯示,5~6歲兒童日均飲奶量高于其他年齡段,原因可能為3~4歲兒童味覺發育尚未完善,部分兒童對奶制品的口味不適應,加之監護人在輔食添加技術和營養知識方面的欠缺,沒有專門為兒童添加奶制品;5~6歲的兒童味覺發育相對完善,具備了獨立進食的能力,對各類食物的興趣需求增加,而奶制品具備口味好、易保存、飲用方便的優點,因此該年齡段兒童飲奶量增加;>6歲的兒童由于脾胃功能漸趨完善,對正常成人飯菜不再挑剔,加之隨著兒童年齡增長,零食的食用種類和數量有所增加。因此,監護人往往忽略專門為此年齡段兒童補充奶制品。本研究還表明,山東省農村學齡前留守兒童監護人在奶制品營養及食用知識方面存在嚴重不足。分析原因,可能是本次調查中的留守兒童監護人文化程度較低、獲取營養知識的途徑有限、營養保健觀念陳舊,或是平時不注重營養知識的積累和學習,營養行為存在盲目性和隨意性。此外,政府相關部門和農村幼兒園對留守兒童監護人營養知識的普及工作不到位,未能為監護人提供科學正確的兒童膳食營養咨詢指導,也是造成本結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針對本研究調查結果,建議向留守兒童監護人普及奶制品營養及食用知識,使他們意識到奶制品所含的豐富營養成分在兒童成長中的作用,逐步養成每日給兒童足量飲奶的習慣,掌握正確的飲奶時機和方法,知道如何區分奶制品和含乳飲料。同時,通過增加兒童飲奶天數或每日飲奶量的方法提高山東省農村學齡前留守兒童群體的奶制品攝入量。政府相關部門在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的服務活動時,應著力改善農村留守兒童膳食營養水平,向家庭經濟困難的留守兒童提供易保存、營養高、飲用方便的奶制品,使這一群體兒童能夠獲得均衡的營養。本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各地區樣本量較少,調查歷時較長,調查的結果可能會因季節的變化以及地區育兒傳統的差異而出現偏差,在今后的研究中應增大研究對象樣本量,并考慮到季節變化對農村學齡前留守兒童飲奶量的影響。

作者:李南 費忠化 殷召雪 單位:濟寧學院教育系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與社區衛生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视|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成人国产激情福利久久精品 | 亚洲第一页在线播放 | 高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区 | 欧美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影音先锋亚洲资源 | 亚洲 欧美 日韩 综合 | 亚洲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国产不卡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牛牛 | 亚欧色 | 久久国产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 heyzo国产 | 国产精品黄大片在线播放 |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 欧美区在线 | 亚洲精品一二三四区 | 羞羞网站在线观看 | 91精品导航 | 色yeye在线观看 | 中文在线免费看视频 | 国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高清国产美女一级a毛片 | 日本精品在线观看 |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一区二 | 亚洲欧美色视频 | 国产精品1 | 久久精品123 | 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成a人片亚洲日本久久 | 国产第10页|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 亚洲另类色图 | 在线观看亚洲欧美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影院免费 | 日本高清天码一区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 欧美另类色 | 九九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