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與策略,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受經濟條件的制約和生活所迫,農村人口大規模的涌入城市,為城市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謀取一份生活的收入,也正是此原因導致農村留守兒童隨處可見,農村的留守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失的不僅僅是父母的愛,還有來自于家庭的教育,優化家庭教育促進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發展,保障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下面我們就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做以下幾點策略分析。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最優化;家庭教育;策略
從改革開放,到我國的現代化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其實每個階段都有留守兒童的出現,而每個階段的留守兒童所面臨的情況都不一樣,針對現階段我國各地區出現的留守兒童來說,家庭的氛圍已經黯淡無色了,經常和孩子在一起的并不是自己的父母,而是老人,這種隔代人帶出來的孩子在教育方面會有很大的缺失,同時,獨生子女的現狀導致現在的學校較少,合并的合并,取締的取締,這對于農村的留守孩子們來說上學成了一大問題,所以農村的留守兒童變成了寄宿生,離開了家庭的教育環境,跳到了寄宿的環境中。所以現階段農村的留守兒童需要一個優化的家庭教育環境,解決現階段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一、現階段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分析
1.家庭不完整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對生活的追求,農村人進城打工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受經濟條件的影響,家長沒有帶孩子進城的條件,同時在上學方面,教育對農村戶口孩子上學上的限制也是孩子們進城的重重阻礙之一。種種條件使父母和孩子要異地生活,而父母在家庭中角色的缺失使孩子的家庭教育缺乏完整性,甚至還有甚者,因為外出打工父母出現離異的現象比比皆是,這種家庭的不完整,對留守兒童的心靈上留下了創傷和教育的匱乏。還有一些家長只圖自己的享受和快活,并沒有意識到自身的行為會對孩子產生多大的影響,比如有些家長嗜賭成性,不但不關心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生活照顧也是很粗糙的,這就是家長本身的素養并沒有達到教育孩子的標準,對這些留守兒童來說沒有良好的成長氛圍對他們的生活和學習都帶來了很深的影響。
2.隔代教育的弊端
大部分父母外出打工,往往都是把孩子留給老人照看。這時老人成了留守兒童最重要的家庭教育者。而我們所謂的“代溝”就是老人與孩子這種年齡結構差偏大來講的,教育不斷的發展,但是農村老人的教育觀并沒有隨之發生改變,教育水平并沒有得到改善,他們依舊走著教育的老路子,由于所處的年代不同,所以老人與孩子存在很多的代溝,在老人的教育下阻礙了孩子的見識和長遠的發展,老人又可憐孩子們從小就沒有父母的陪伴,所以加倍的關愛,以至于在教育管理上溺愛成了阻礙孩子的又一武器。老人的教育水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隔代的教育使孩子失去了自主性,同時也增加了留守兒童的孤獨感。
3.“寄宿生”的自我放縱
現階段的農村教育,由于學校離家都比較遠,寄宿成了孩子上學的一種方式,這群寄宿生脫離了家庭的教育,而學校對寄宿生的教育和監管又跟不上去,所以農村的留守兒童一般都處在無人管束的狀態下,這些寄宿的留守兒童沒有來自家庭的約束,學校的管束,更加大膽,更加隨心所欲,更能為自己做主,在這種狀態下,孩子并不能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這種放任式的教育對孩子的心靈和精神上都有很大的影響。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和身心健康。
二、優化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策略
1.提升家長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意識
家長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成員,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離不開家長的參與,家長在努力爭取收入的同時,也要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上家長要承擔起對子女教育的責任,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對子女的重要性。現階段農村留守兒童在家庭教育上首當其沖就是家長對家庭教育意識的提升。經濟條件固然重要,但是孩子才是我們為之奮斗一輩子的擔子和動力,我們之所以努力爭取更好的生活就是想讓我們的下一代會更好,一切為了孩子。家庭教育對農村的留守兒童在心理和精神上都是很大的寄托。比如家長可以多多關注孩子的成長過程,并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去,家長在工作之余,或者定期的湊出一些時間專門用在孩子身上,這些時間并不一定要在孩子的學習上,家長可以通過帶孩子去一些娛樂場所,陪同孩子在他們的世界中享受美好的生活,或者和孩子做一些親子類的活動,與孩子一起進行生活的體驗,拉近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距離,使孩子放松對家長的警惕和距離感,成為無話不說的朋友一樣沒有代溝。家庭教育不簡單的是對孩子追求成績的教育,還是對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來自于家長的關愛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失的部分,有了家長的呵護,孩子才會對生活和學習充滿信心,充滿正能量,這才是學生在教育中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
2.學校教育部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高度關注
針對于寄宿生來說,學校就是學生與家長勤于溝通的橋梁,在農村留守兒童的學校教育上要對留守兒童進行高度的重視,嚴格學校的管理制度,對留守兒童進行登記造冊,對學校的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和精神上等多方面的輔助和教育,教師也要對留守兒童在心理活動等更方面進行觀察,對留守兒童進行在校教育,制定相應的針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方案。比如:教師對學生在校的情況與學生家長多多的進行溝通,時刻為家長帶去孩子的動態,讓家長與孩子在溝通上不脫節,聯系密切;叮囑家長和孩子經常通話,多多聊些孩子感性卻的話題;學校定期舉行家長會,對留守兒童一階段的表現與家長進行溝通。其實留守兒童真正需要的是心理上的溝通與關心,他們需要有人傾訴,有人傾聽,有人安慰,對于留守兒童來說他們是內心的孤獨。
3.締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造成農村留守兒童的存在是社會發展的結果,社會也應該對農村留守兒童給予高度的重視和關愛,對于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方面社會應該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給與留守兒童成長的更多的空間,社會應該呼吁教育部門乃至其他部門建立留守兒童專門的教育機構,總結農村留守兒童的特點以及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工作的開展,締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使家長能夠安心的工作,孩子能夠舒心的上學。并建立留守兒童家長咨詢部門,針對長期以來留守兒童長期沒有父母陪伴存在的一些心理和教育上的問題進行咨詢,優化環境才能使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得到更好的指導。
三、結語
簡單來說,農村留守兒童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家庭的教育問題,優化家庭教育,整合社會資源,建立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發展的各種政策性支持,給農村留守兒童在生活和學習上給予更多的關注,給農村留守兒童帶去關愛,為農村留守兒童締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提升教師對學生和家長溝通的橋梁作用,使孩子們能感受到來自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的溫暖和關懷,增加孩子生活和學習的信心和希望,促進農村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羅琴,胡桂錟.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J].當代青年研究,2006(11):20.
[2]李伯玲.新農村建設中的家庭教育問題[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0(1):52.
作者:唐冬梅 楊春盛 朱世彥 單位:甘肅省古浪縣海子灘初級中學 甘肅省古浪縣直灘教育工作站 甘肅省古浪縣大靖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