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留守兒童父母教養方式與心理健康關系,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從農村走向城市,從經濟欠發達地區走向經濟發達地區,這一類人稱為流動人口。作為流動人口的孩子,一般有一下兩種情況:一種是跟著父母到城市生活;另一種是被父母留在戶籍所在地由父母一方或親戚撫養,這種兒童叫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期,由于父母經常不在家,他們缺乏來自父母的愛,這一情況導致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與非留守兒童有較大的差距。為了了解留守兒童父母教養方式的特征及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本文梳理了留守兒童父母教養方式的特征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對留守兒童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留守兒童;父母教養方式;心理健康
1留守兒童父母教養方式
留守兒童的父母采用何種教養方式對留守兒童有極大的影響,例如,葉敬忠等人的研究結果揭示了留守兒童與在外打工的父母之間關系比較疏遠;遲希新的研究結果表明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其身邊會導致親子關系方面出現父母榜樣作用缺失、父母監控機制弱化等問題;黃艷蘋的結果發現留守兒童父母的教養類型主要有五種:拒絕懲罰、過分保護溺愛、支持溫暖、嚴厲懲罰和偏愛被試;此外,他們還發現,在積極的教養方式如支持溫暖維度上非留守兒童的得分要高于留守兒童和曾留守兒童,在消極的教養方式如父親懲罰、干涉、母親干涉懲罰等維度上,非留守兒童的得分要低于留守兒童和曾留守兒童。
2留守兒童心理健康
對于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主要有以下兩種觀點:大部分研究者認為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比非留守兒童差;也有少數研究者認為,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之間的心理健康狀況并不存在差異。通過這些研究我們發現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因素有很多,主要有性別、年級、是否獨生子女、父母外出時間、父母文化程度、父母養育方式等。女性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男性。與低年級留守兒童相比,高年級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較好;與父母雙方都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相比,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心理狀況較好;與留守兒童相比,非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更好;非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狀況要好于獨生子女。心理健康狀況隨留守年限的增加一步步惡化。賈明的研究結果發現父母高文化水平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有益。留守兒童父母不同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不同的影響,父母積極的撫養行為如情感溫暖或支持等,能夠促進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相反,消極的撫養行為如干涉、拒絕等,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有負面的影響。
3留守兒童父母教養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父母教養方式與心理健康的研究顯示:關系和睦、民主教養及父母高文化水平有利于子女的心理健康。王春霞的研究發現,父親在情感溫暖理解、懲罰嚴厲、拒絕否認三個因子上對子女的心理健康有影響;母親在情感溫暖理解、過分干涉保護兩個因子上對子女的心理健康有影響。蔣獎的研究結果顯示,父母采用積極的教養方式如溫情與愛能夠降低孩子出現問題行為的幾率;相反,父母一味地懲罰、干涉、過度保護孩子,只會讓孩子出現問題行為的可能性增加。錢銘怡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影響子女心理健康狀況的主要因素是父母的教養方式,父母積極的教養方式與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顯著正相關;父母消極的教養方式與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顯著負相關。黃艷蘋最先對留守兒童父母教養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她認為大多數研究者都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父母雙方都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而很少有學者留意到那些父母僅有一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因此,一提到留守兒童,我們便就會不自覺的聯想到父母雙方均外出務工的兒童;但是,大部分的留守兒童只有父母其中一方尤其是父親在外打工,留下另外一方在家照顧孩子,這類留守兒童的比重甚至要大大超過父母雙方都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相比,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顯著降低,同輩看護或者是無看護的留守兒童,其心理健康水平最低;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別、年級、是否獨生以及父母外出打工年限上存在差異;非留守兒童在積極教養方式,如父母情感溫暖理解上的得分高于留守兒童和曾留守兒童,在消極教養方式,如父母懲罰、干涉等維度上的得分要低于留守兒童和曾留守兒童。
4對策與建議
4.1采用溫暖、理解、民主的教養方式
許多低年級的留守兒童由于年齡還小,他們不知道父母外出打工的苦衷,所以他們常常不理解父母,有的孩子甚至會埋怨父母為什么不能留在他們身邊陪伴他。所以他們抱著這樣的態度自暴自棄,就容易使心理扭曲,惡性循環,不斷地出現心理問題。父母對孩子采用溫暖與理解的方式,對兒童寬容民主的引導,可以培養孩子的善心與愛心,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能夠促進兒童的認知能力。
4.2避免懲罰嚴厲、拒絕否認等教養方式
父母對兒童使用懲罰、拒絕、否認的教養方式時,會導致兒童出現攻擊性行為和其他不良行為,當然,父母出現上述表現可能是由于孩子犯錯而導致父母的懲罰,但是無論如何,懲罰、拒絕和否認孩子不但不會改善孩子的不良行為,還有可能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出現更嚴重的后果,從而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4.3與孩子多溝通交流、實現心靈陪伴
留守兒童由于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更多地體驗到獨孤、無助的感覺,與非留守兒童相比,他們更需要父母的陪伴、關心和愛,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留守兒童父母盡量選擇留下其中一方陪伴孩子成長;即使父母雙方都要外出務工,也應該跟孩子保持親密的交流,比如每天給孩子打一個電話,關心他的日常生活或者利用一些聊天軟件與孩子進行實時的溝通,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愛他、關心他的。
作者:豐麗紅 胡莎 邱靜 張靜靜 單位:貴州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