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育人,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育人,已經成為一線歷史教師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初中是學生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教師應重視歷史教學的育人作用,盡最大努力為國家和社會輸送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初中歷史;育人;實踐活動
簡而言之,歷史就是過去,不能被重復和復制?,F實是歷史的延續,是歷史的重現和反思[1]。理解昨天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明天。我們應該認識到,如果不談論歷史,一個國家就難以發展和成長。因此,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歷史教育的育人之路還很長。
一、積極進行歷史實踐活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課本中的教學資源,通過音頻、圖片、視頻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輝煌文明成果;另一方面,要鼓勵和引導學生走出去,在課外與歷史“零距離”接觸,如參觀長城、兵馬俑、大運河等歷史遺存。教師可以鼓勵有條件的學生利用假期參觀這些歷史遺跡。對無條件的學生,教師則可以通過利用多媒體播放素材、推薦有關書籍等方式來引導他們感知歷史。此外,在春節、端午節、中秋等中國傳統節日,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探索節日及其習俗的起源,加深學生對祖國歷史文化的理解和熱愛。這種教學方式能讓學生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產生強烈的認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熱情也會得到提升。教師可以在學校和家長的協助下組織游學活動,帶領學生前往游覽名勝古跡,真正做到育人和實踐相結合。
二、利用歷史人物事跡育人
歷史是人類過去一切事件的總和,是由歷史人物的行為構成的[2]。歷史人物的思想、善行和惡行為后人提供了豐富的道德、修身參考素材。因此,挖掘歷史人物的故事是開展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所謂歷史人物,是指那些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做出了突出貢獻的人[3],包括站在歷史發展前沿的杰出人物,也包括一些阻礙歷史潮流的人物。前者如孔子、文天祥、等,后者如袁世凱、希特勒等??傊?,通過介紹歷史人物生平的教學,學生可以繼承優秀歷史人物的傳統美德,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個性,成為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對那些阻礙歷史發展的“惡人”,教師應該向學生解釋他們的惡行,予以堅決譴責,讓學生免受消極影響,展現歷史的育人功能。為豐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教師可以驅逐日本海盜的戚繼光、成功收復臺灣的鄭成功、虎門銷煙的林則徐、在戰場上潑灑鮮血的關天培為例,引導學生認識他們的愛國行為是多么勇敢。這些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最佳材料。教師要探索理想教育的內容,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要挖掘德育內容,培養學生的良好素質和高尚道德情懷。
三、重視挖掘課本內涵
初中歷史課程知識面廣,知識點分散[4]。為了提高知識轉移的效率,一些初中歷史教師習慣以自我為中心,擔當歷史課堂的主導者,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機械地記憶相對分散的歷史知識。這很容易干擾學生的歷史學習,非常不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素質,難以達到育人的目的。例如,在初中歷史“鴉片戰爭”這一板塊的教學中,一些教師強迫學生記住《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而沒有引導學生思考其內涵、影響,也沒有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導致學生只是知道有這一條約的存在,而這一條約對中國歷史產生了什么巨大的影響卻一問三不知。因此,教師必須結合教材內容,營造人性化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根據“割讓香港島給英國”的條款,教師可以介紹在香港回歸祖國時傳唱全國的《七子之歌》,并播放音像資料。這些文化教育資料的引入可以使學生加強歷史認知,拓寬學生的歷史學習視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四、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為了使歷史教學更符合人文精神的教育需求,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初中歷史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意識,打破單向授課和被動傾聽的教學模式,更多關注與反思學生的學習需求,采取靈活多變的手段,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真正愛上歷史學習。例如,在“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這一板塊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戰爭一開始,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的實力差距如此之大,為什么中國共產黨能贏得最后的勝利?然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證據。無論是電影、電視等影視材料,還是戰爭紀實等歷史史料,都可以讓學生將理論學習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
五、結束語
歷史教育的關鍵是教師。只有有了積極的思想,教師才能挖掘出切合實際的育人方法和模式;只有通過對教材的認真學習和創造性的教學活動,教師才能將歷史學科的內容具體地轉化為學生對道德、情感的實踐;只有加強人文修養,提高育人水平,教師才能培養學生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王春席.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以人為本的育人功能[J].基礎教育論壇,2019(41):41-42.
[2]符正凱.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育人[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32):79.
[3]黃俊.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育人[J].長江叢刊,2018(17):279-280.
[4]黃琳.初中歷史教學的育人功能探討[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8(7):792.
作者:吳桂艷 單位: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呼和浩特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