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科學教學學習習慣培養,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良好的觀察能力的培養
根據學科特點可知,學習自然科學必備的一個能力即為觀察能力,培養良好的觀察能力是學好科學的重要前提。實踐證明,古往今來一些科學家所取得的成就無不是在持久的、細致入微的觀察中取得的,如牛頓就是不斷地觀察大家熟視無睹的蘋果落地現象,得出了萬有引力定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通過24年的觀察并做物候記錄,發現了太陽黑子活動周期和植物花開花落等物候之間的關系;達爾文在不斷地觀察與實驗中,寫出了著名的《物種起源》。因此,要學好科學,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在具體的課堂操作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有目的、有重點地觀察,要學會運用自己的感官(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全方面地、多角度地觀察并要適時地做好記錄。一定要避免“走馬觀花”式的觀察,只看個表面現象,圖個紅花熱鬧。
二、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主動探究、主動鉆研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學好科學的核心??墒窃诰唧w的課堂操作中,教師往往會忽略這一點,唯恐講得不夠明白,學生不會,想方設法地用語言、用具體的實驗步驟告訴學生答案,久而久之,學生便聽之任之,遇到困惑不會主動鉆研、探究,只等老師公布答案,對于實驗更是等待老師給出實驗步驟,按部就班地得出實驗結論即可。因此,我們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首先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遇到問題,不依賴老師,不等待既定的答案,能自覺主動地探究,自主尋找問題的答案。在此過程中,教師的引領和指導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逐步使學生養成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
三、養成動手又動腦的學習習慣
學生在實驗操作中往往是樂于動手,但不善于動腦,面對各種實驗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實驗中只顧“熱鬧”,看不到“門道”。科學教育中要促使學生養成動手與動腦結合的學習習慣,引領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動手之前要明確動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決的問題,預測可能獲得的結果,制訂實驗方案,即動手之前先動腦。活動中要提醒學生手、腦、眼、鼻、耳多種器官并用,及時捕捉事物的細微變化,善于分析現象產生的原因,從直觀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質。如在探究《電磁鐵》的性質時,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對于電磁鐵感興趣的問題,其次,讓每個研究小組對本組感興趣的問題,先提出預測,再根據多種實驗材料,提出實驗方案,最后,動手實驗尋求問題的答案。同時在活動中,要使學生養成勤于做科學筆記的習慣,及時記錄下自己瞬間閃現的智慧火花,把觀察的現象、發現的問題、預測的結果、對現象的分析、對活動的感悟,都及時記錄下來,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養成動手又動腦的學習習慣。這樣才是真正意義的探究,才能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科技素養。
四、養成總結反思的學習習慣
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得到的結果往往是出人意料的,面對此種情況,教師不要操之過急,既不要指責學生,又不要急于給出預期的答案,要積極地鼓勵學生,用賞識的眼光評價學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審查反思,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反復實驗,重新成功,學生會收益很大。如學生在進行電路的連接時,經常會出現小燈泡不亮的情況,這時老師不要急于幫助學生查找線路故障,而要激勵學生合作討論、自主分析,都有哪些因素可能導致小燈泡不亮,學生會饒有興致地合作分析出很多種原因,然后根據這些可能出現的問題,對線路進行檢查,找到問題所在。這樣對待“失敗”,學生受益匪淺,因為強烈地自發地反思過程,能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善于總結反思的學習習慣,正確看待“失敗”,使之成為獲得鍛煉和發展的契機,通過總結反思,使學生在成敗中皆受益。
五、養成善于開發利用科學資源的習慣
小學科學具有豐富的課程資源,教材只是課程實施的一種文本性資源,不是課程的全部,教師要引領學生到家庭和生活中學科學用科學。然而現實中,大多數小學生是獨生子女,家庭舍得為孩子的學習投入,在家長看來,支持孩子學習科學,就是大量地購買課外科技讀物或科技音像資料,而開發孩子智力,就只會采用購買智力玩具的途徑。長此以往,孩子們養成了唯書本而學、唯現成用具而用的被動學習習慣,不會從生活中發現科學,更談不上開發生活資源學科學。因此,小學科學教育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以敏銳機警的視角,挖掘生活中的科學資源。比如要引導學生善于收集生活中的廢舊物品,變廢為寶,使之成為可利用的科學實驗資源,如廢棄的飲料盒罐,可以做土電話、可以做聽診器、可以做小昆蟲觀察盒等很多實驗。還有小藥瓶、飲料吸管、導線、鐵釘、小磁鐵、小木片、泡沫塑料板、螺絲、螺母、食品包裝盒、袋、繩等,都可以用來做出精彩的科學實驗。因此,科學教育要使學生養成善于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習慣,課程資源的重要價值正在于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多種發展機會、發展條件、發展時空和發展途徑,這正是科學教育的內涵。
六、結語
總之,在學習科學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主動探究、動手動腦、總結反思的學習習慣等一些良好的學習品質,遠比獲取知識的多少更重要,良好的學習品質的形成,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也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方面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作者:鄒瑛 單位:永嘉縣甌北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