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我國PBL小學科學教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新課革的教學理念有四點:學生主體、體驗過程、生活經驗和合作探究。PBL教學模式是新課改以來漸漸受到教師青睞的學習方式,基于問題的學習,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基本思路,課堂圍繞學生為中心展開,把問題融入生活中,創設情境,通過小組討論合作探究,這樣的教學法才順應當今社會人才的培養和需求潮流,得到越來越多教學工作者的認可。
二、PBL教學模式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過程
下面以蘇教教版四年級上冊《我們的食物安全嗎》一課為例,闡述PBL展開的具體步驟及內容。
(一)提出問題,組建小組。
目的:學生能根據策劃的活動主題設計相關子課題,制定活動方案。過程:
1、創設問題情境。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近些年食品安全事件接連發生,直至2008年三鹿奶粉引發的三聚氰胺事件,把食品安全問題推向了一個頂峰,可喜的是。全國人大常委會高票通過了《食品安全法》,但食品安全問題仍然任重而道遠。那么今天我們也以食品安全為主題開展一次研究實踐活動”。這是一個真實的問題情境,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相關,因此,這樣的問題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2、形成活動主題。
學生可以圍繞活動主題從自己熟悉或感興趣的領域入手,從不同角度進行研究策劃,設計相關子課題。如:食品與健康、假冒食品的危害、食品安全法律知識、綠色食品等。
3、組成活動小組。
將學生分成六個大組,每組選擇一個問題,每個組要有一個記錄員、一個發言者,記錄員記錄組內的活動流程,發言者上課時代表本組向教師和同學匯報本組成果。組內的每個學生都要先認真做好本組的作業題。
4、制定活動方案。
在制定活動方案之前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確撰寫活動方案的具體要求:(1)內容要清楚、詳實:在活動計劃中要寫清楚活動的具體內容有那些,也可以分步驟把活動的各個環節寫出來。(2)分工要細致、具體。(3)目標要明確、全面:學生在確定活動目標時考慮的不一定全面,教師在巡視時應及時點撥指導。各小組活動方案形成后在班內交流,其余小組給予補充。在各小組交流過程中針對方案的制定及學生在小組內的表現及時評價,給予肯定或指出不足。各小組重新完善活動方案。
(二)形成共識,展示成果。
在實踐探究活動的基礎上,各小組成員再次集中,討論交流學習活動的認識和體會,在小組內達成問題解決的共識,制定一份集體的成果結晶。目的:通過這個階段的成果展示,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合作學習、共同探究后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三)評價總結,拓展創新。
根據各小組的展示情況及時評價,評價包括學生的自評、組內互評、組間互評以及教師評價等多個維度。評價不僅注重對學習成果的評價,更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合作性、主動性等方面的考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1)收集和分析利用信息能力;(2)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3)合作與交往能力;(4)創新能力等。使評價更趨于科學、合理、立體。在展示過程中,教師不應打斷學生的發言,如過分拖沓,則提示一下時間,盡量不要拖堂。對于錯誤結論要給予正確的指導和點撥。
三、PBL教學模式有效應用的注意事項
PBL教學模式的應用要注意兩點:一是注意教學進度,二是注意小組內人員的構成情況。要保證不會因為新穎的教學模式而耽誤該有的教學課程,課后不要拖堂,不要布置過于繁重的教學任務;在小組成員的分配上,要遵循不重復的原則,每個小組成員都要輪流充當不同角色。一學期下來,每個人都要上臺發言演示一次。讓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久而久之,學生的能力和教學效率一定會得到提高。總之,只要積極性調動的好,并給予學生表達和交流的機會,科學教育就更能生活化,生活處處有科學,生活處處用科學。
作者:史柏良 單位:常州市朝陽新村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