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教學技巧視角下科學教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提出問題,進行討論
由于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動手能力有限,需要教師能夠針對學生的水平,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要在教學中有層次的引導學生,努力開發學生的積極性,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思考。如《土壤中有什么》一課的教學,在上課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自然環境的主要構成有水、空氣和土壤等等,根據科學結論,水的成分主要由氫氣和氧氣構成,空氣中則有氧氣、二氧化碳、灰塵、顆粒、塵埃等成分,那么土壤中究竟有什么呢?學生根據學過的知識就會推斷:可能有水分,有空氣,還有一些無機物。接下來,教師要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有水分,應該如何用實驗證明出水分的存在?并要求學生們獨立思考,思考結束后即興小組的交流討論,討論結束后再做出小組的匯報。匯報的可能實驗程序如:將土壤放在密封塑料袋里并置于陽光下觀察,如果出現了水汽則表明土壤中有水;又或者是取一定量的土稱重,然后攤開曬干以后再次進行稱重,對比前后的質量變化等等。當學生的看法發表結束以后,教師進行點評,首先要肯定學生們的想法是有一定意義的,接著開始增加難度,并將學生往事先設定好的教學思路上引導: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都是可行的,但是我們有條件限制,現在只有燒杯、酒精燈和玻璃片這三樣器材,如果只能應用這三個材料,應該怎么進行實驗?請同學們再次思考并討論。這樣,就讓學生的思維上了一個臺階,利用有限的工具,進行思維的發散。第二輪討論結束后,學生的觀點就比較統一,都是對土壤進行加熱,觀察是否有水分出現,只是具體的操作過程不一樣罷了。這樣提出問題并讓學生進行討論,一方面在有限的時間內講解了本課的知識點,另一方面增進了學生間的交流與互動。同時,在小組討論前給學生一定的時間獨立思考,這就滿足了學生的個體需求,同時增強了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在實驗室前就進行設想,無形中教會了學生科學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
二、分組合作,布置任務
前面的自主談及已經激發起了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以后,課堂氣氛也就開始活躍了,但是在這個階段,學生的思維還只停留在設想上,也許很多設想看起來都是合理的,如果沒有經過實際操作,即使教師指出了學生的錯誤,學生一時也很難改正過來。因此,第二階段就要讓學生開始合作進行實驗驗證。小組合作進行實驗,在克服器材設備不足問題的情況下,也可以再次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動手能力,從而有效地達到合作教學的目標。通過實驗的過程和結果,學生在實際的動手中就會糾正原有的錯誤,向著正確的方法前進,而實驗的結果也能夠證明事先的設想正確與否。實驗動手的過程,也易激發學生的熱情。如上文我們提到對土壤中是否存在水的驗證,這應該是土壤中的成分里最好驗證的部分了,但是在實際的實驗操作中不一定就容易實施。如有的學生會將土壤放在燒杯中,并在燒杯上蓋上玻璃蓋,將燒杯加熱,觀察玻璃蓋上是否有水珠出現。也會有學生反過來,將土壤放在玻璃片上,蓋上燒杯,加熱玻璃片。顯然,光設想時覺得都是可行的,而且兩個方法的原理其實一樣,都是利用加熱揮發土壤中的水汽,使之形成水珠。但是后一種方法操作起來就很吃力,因為玻璃片承受的質量太大,增加了加熱過程的難度。而直接加熱燒杯,由于燒杯的體積較大,玻璃片較輕,操作起來就會比較容易。這些都是在實驗中才可以體會到的。動手的過程是讓學生自己體會的過程,也是一個比較自由的過程,在科學學科的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教師可以利用簡單的器皿,進行簡單的實驗。總是,要關注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三、小組總結,得出結論
實驗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再次進行討論,根據記錄的結果和看到的實驗現象,對實驗做出總結并且要提出在實驗中應該注意的事項。這樣又讓學生進行交流與討論,合作學習的方法再次應用。同時實驗結束后的討論,是對學生思路的整理,有助于學生科學態度的養成。承接上文講到的土壤實驗,根據實驗的現象,學生一致得出了土壤里面確實含有水的結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在實驗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或者說應該如何加快玻璃蓋上水珠的形成?學生就會再次思考實驗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加以總結,如加熱時可以在玻璃蓋上面滴些冷水,這樣可以加快升騰起來的蒸汽變成水珠等。對實驗結果的反思總結和延伸,是科學學科必須做好的收尾工作,幫助學生形成嚴謹細致的態度與精神。驗證完土壤中是否含有水以后,學生的熱情已經完全調動了,這時教師可以趁熱打鐵,進一步詢問學生思考如何判斷土壤中含有空氣并思考討論,設計出實驗方案。這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提升是極為有影響的。
四、結語
總之,科學學科的教學需要自由活躍的課堂氣氛,它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并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和興趣,真正實現科學教學的目標。
作者:鄭慧衍 單位:浙江省永嘉縣甌北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