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學科學教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科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教師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作為案例來刺激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最終使得學生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例如,學習摩擦力時,學生對于摩擦力有所了解,但了解不深,大家只是清楚摩擦力可以阻礙運動。教師在講課之前,可以讓學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在什么地方可能存在摩擦力,為什么在冰面上要比在路面上滑?為了使大家能夠更加形象地感知摩擦力與什么相關,教師可以將同一個物體放在不同的地面,利用測力計來拉動物體。從學生熟知的日常實際生活中的現象出發,培養學生對于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并且逐步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
二、課后作業和練習要聯系生活
只在課堂上學習科學知識,這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課后作業和練習也是學習科學必不可少的方面。一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很難做到使每個學生親手實驗操作,因此,課后的科學作業是必不可少的。以物理中的電學為例,在課堂上需要很多實驗器材,并需要很多時間,所以為了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感知到電的存在,可以安排學生課外作業,即在課余時間利用導線、電流表來進行實驗,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在生物學習中,在學習花卉時,可以讓學生親自觀察不同花朵的雄蕊、雌蕊、花瓣數目、花萼,并且完成觀察報告。設計一些生活化的作業,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于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使學生真正做到知識的融會貫通和學以致用,從而達到科學教育的目的。
三、培養學生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即能夠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學有所成。在中學科學教學中,學生所接觸到的理論知識,并不能完全融會貫通,這就需要教師采用一些由簡到難的練習,使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知識。
例如,在學習“電功率”時,為了使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和掌握,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自家所用各種電器的電功率和用電情況,并最終完成調查報告。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將觀察數據整理成理論報告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科研能力。因此??茖W知識的學習必須緊密聯系生活實際,真正做到融會貫通,提高學生的學習激情和動力,真正達到科學教育的目標。
四、總結
通過開展生活化的中學科學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不僅可以表現出科學的基礎性和綜合性,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科學教學使學生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利用所學理論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所遇到的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者:白福城 單位: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鶴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