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茶文化在科學概論課程思政教學中運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2020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提出,課程思政建設要在全國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由此可見,我國對于高校課程思政教育建設的重視度。隨著傳統文化、國學的興起,把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堂的聲音也越來越多。基于此,本文簡要介紹了茶文化在生命科學概論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應用,并提出有效的結合方法。
關鍵詞:茶文化;生命科學概論;高校思政
在我國高校課程體系中,生命科學概論是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的一門通識選修課,屬于人文類學科,其教學目的主要是提高現代大學生的生物學素養,培養其創新精神。基于全新的時代背景下,通過科學視角來認識我國傳統文化茶文化的內涵,并將其應用到思政教學中,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使得課程實踐教學更具有時代性。
1關于茶文化與生命科學概論課程的聯系
1.1茶文化的概念
茶是勞動生產物,屬于生物學中的品類,茶文化是一種通過以茶作為載體,進行各種人文藝術傳播的傳統文化,作為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茶文化蘊含著我國茶藝與民族精神的結合。將茶文化融入到生命科學概論課程的思政教學中,一定程度上能夠讓學生在了解生命科學知識的基礎上,從茶的歷史文化、營養功效等多方面學習,深入到科學飲茶、健康品茶的學習中,使學生對源遠流長的茶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茶文化的過程中,促進茶道養生、創新思維的科學素養。
1.2生命科學概論
課程的主要內容生命科學概論課程以生命為主線,以人為中心,從微觀到宏觀,強化營養、克隆、健康、環境,體現生命素養,是一門從介紹生命科學基礎知識的物質基礎入門,衍射到對生命活動研究的通識選修課。學生通過在生命科學概論課程中的學習,對生產、生活、科研有了一定的認識,培養學生的生命科學素養,從而達到知識、能力、素養的有機結合,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在生命科學概論課程的思政教學中,加入茶文化元素,不僅能夠讓學生對現代生命科學有更進一步的清晰認識,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茶文化的實踐學習中,加強他們對課程學習的自信心。
1.3茶文化與生命科學概論的關系
在我國,茶文化并不僅僅只是在飲茶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文化特征,茶之為藥用,歷史悠久,隨著我國現代茶葉生物學的深入研究,茶葉的藥理作用也被陸續開發出來,如減肥、降壓、強心等。因此,飲茶與人體健康關系密切,具有很高的養生價值。
1.3.1傳統茶學與現代生物科學的有機結合
基于我國茶產業及其相關領域的經濟建設需要,將現代生物科學與傳統茶學有效結合起來,更有利于推進對生物學人才的培養。將茶文化加入到開展生命科學概論課程的教學中,讓學生對與茶文化相關的茶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如何科學制茶,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創新能力。
1.3.2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碰撞
茶文化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并不是普通的種茶、飲茶就能夠稱之為“茶文化”,還必須要有文化內涵的熏陶。生命科學概論課程是我國現代科技發展下的新概念課程,將茶文化融入到開展生命科學概念課程的教學中,促進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進一步碰撞,有利于讓學生促進人文精神與科學素養有機結合的美好品德。
2茶文化對生命科學概論課程思政教學的促進作用
茶文化起源于中國,作為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茶文化已經有千余年的歷史。在生命科學概論課程融入茶文化的教學,對于大學生思政教學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引導學生建立思想政治文化意識
在傳統的高校課程思政教學中,千篇一律的講解不僅無法讓學生能夠有所領悟,反而會造成他們的反感心理,從而導致思政教學在大學生的學習中呈現出一定的局限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2.1.1一方面,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廣大教育工作者對素質教育的意識也不斷提升,然而,由于傳統的思政教學過于籠統,且毫無新意,一定程度上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的學習需求,這就要求教育者在對學生開展素質教育的時候,能夠巧妙運用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在充滿創新發展的教學課堂上去學習、吸取有價值的內容。茶文化作為我國五千年來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生命科學作為我國現代人文科學的先進文化,本質上都能夠為當前的思政教學提供一定的幫助,尤其是當這兩種文化緊密結合,發生碰撞后所產生的教學反應,也為當前思政教學的開展注入了新鮮的教學思路;
2.1.2另一方面,自古以來,思政教育的話題往往離不開日常生活,同時它又偏向于理論化內容,因此,很多學生剛開始進行思政學習的時候,難免會感覺到困頓,對思政內容的吸收猶如“看天書”,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厭倦心理,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思政教學時要巧設課堂教案,目前,已經有很多教師開始嘗試將傳統文化融入到大學生的思政教學過程中,在我國眾多的傳統文化中,茶文化稱得上是較為典型的傳統文化代表,將其融入到生命科學概論的思政教學工作中,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教師打破以往傳統思政教育帶給學生的局限性,加上對生命科學概論課程的結合,融入其時代性、科學性的內容,以創新實用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貼近生活實踐,更好地引導大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中建立思政文化意識,促進生命科學概論課程思政教學工作效果的不斷提高。
2.2推動學生生命科學概論課程思政教育的實踐工作
總體來看,很多教師在傳統的課程思政教學中受到教育體系的影響,往往更偏向于對理論知識的教學,從而忽略了對學生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導致課程的教學效果甚微。將傳統茶文化融入到生命科學概論課程的思政教學中,能夠讓學生基于對生命科學概論的理論理解上,進一步以親身經驗去感受茶文化與現代文化的魅力,讓學生在制茶、飲茶、品茶的過程中,有意識地結合生命科學概論的內涵,融入科學、健康的茶文化,繼而更好地推動對學生課程思政的教育,同時也能夠突顯出實踐教學的時代性和科學性,吸引學生自主、積極地去學習思政政治教育內容,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從而達到這個時代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發展的新要求。
3茶文化在生命科學概論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應用
3.1發揮傳統茶文化在生命科學概論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文化引導作用
首先,在進行生命科學概論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課程概念有基本的認知,奠定學生對生命科學概論課程的基礎了解,為學生結合茶文化的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理論的學習上對人類生命科學史、生物學有一定的認識,只有學生能夠深入理解生命特征、人類與環境的關系等,了解生命科學的最新前沿發展,才能真正明白“生命誠可貴”的真諦,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夠鞏固基本的科學素養,經過長此以往的學習樹立科學人文的美好精神;其次,教師適當結合生命科學概論課程的內容,將傳統茶文化應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利用傳統茶文化中的中庸、和諧等精神力量,引導學生對看待生命科學能夠具備“云淡風輕”的見解,有效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讓學生能夠養成戒驕戒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最后,針對性地融入傳統茶文化的實踐教學,將傳統茶文化應用到課程思政教學中,例如“如何科學、健康地飲茶”、“如何正確認識茶的成分及營養功效”,通過對傳統茶文化的實際運營,去達到增強學生健康意識的教學目的,讓學生在實際的茶文化操作中,培養學生看待事物的科學觀念,同時也能夠讓學生親身實踐中去更好地鍛煉創新思維,通過實踐活動落實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使得大學生能夠聯系生活實際,真正提高學習效果,將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轉換為內在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外在的高尚行為。
3.2展現傳統茶文化的精神內涵
傳統茶文化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繼承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豐富的精神內涵,需要將這些精神內涵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從而發揮精神內涵的育人效果。因此,將傳統茶文化應用到生命科學概論課程的思政教學中,需要不斷發揮傳統茶文化的精神內涵,為此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鼓勵教師在開展生命科學概論課程教學之前,對傳統茶文化進行深度的學習與認識,“吃透”茶文化的內在文化及其不精神內涵,將“茶科學”的內容融入到課程的思政教學中,不斷豐富思政教育的教學內容;例如,向學生介紹“茶樹育種”的科學種植知識,讓學生能夠在認識“茶”植物具備獨特性、唯一性的同時,培養學生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倡導和諧生態共同發展的科學理念。
第二,高校要積極針對傳統茶文化內容開展相關培訓活動,加強教師與學生對茶文化的認知,讓教師親身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學會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茶文化,同時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積極互動,營造茶文化的濃厚氛圍;同時也要鼓勵教師和學生在活動體驗中,去感受茶文化豐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教師要能夠將精神內涵與實際教學案例融合在一起,使茶文化更加貼近現實生活,提高學生對茶文化的見解;
第三,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在課下對傳統茶文化進行學習,例如借助網絡平臺,觀看與品茶、沏茶有關的視頻,又或者參與社會上的茶社交流會......通過不同的渠道,去獲取與茶文化相關的知識,加強學生對茶文化的認知,由此幫助教師在課堂上將茶文化與生命科學相結合授課時,有效推進學生更好地去領會傳統茶文化的精神內涵,提高學生在茶文化方面的造詣,加深學生對茶文化魅力的印象。
3.3積極宣傳茶文化與生命科學的有機結合,加強學生的健康意識
為了將傳統茶文化與生命科學更好地進行融合,推進課程思政教學的工作,我們要加強教師和學生對傳統茶文化和生命科學的深入認識,因此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宣傳,將茶文化與生命科學進行有機結合。為此,可以參考以下途徑:
3.3.1利用校園文化對傳統茶文化和生命科學進行宣傳,通過校報、廣播、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宣傳諸如“茶與健康”“教你健康飲茶”“茶葉知識科普宣傳”等話題的內容,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接收到茶文化與生命科學知識相結合的知識,并在實踐的學習應用中,對自然生物學有更深入的了解,讓學生在飲茶中培養出修身養性的品德,增強他們對茶藥理功效的認識,激發他們學習生命科學課程的興趣,同時也增加了他們對課程專業的學習信心和對中國文化的自豪感。
3.3.2高校可以舉辦傳統茶文化與現代生命科學相關的活動,例如:采茶體驗活動、品茶活動、制茶比賽等,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感受茶文化科學研究的魅力,同時也能夠由小集大,從茶文化上升到對生命科學文化的領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到更多與生命科學概論課程有關的知識內容,豐富學生知識庫的同時,也能夠培養其科學品茶的健康意識,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化精神面貌。
3.3.3教師在開展生命科學概論課程的教學中,也要結合具體案例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茶文化宣傳,例如,在學習《綠茶的生命科學導論》中,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綠茶的功效和健康知識,讓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增強對健康生活的重視,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健康發展。
3.4關注茶文化與生命科學的知識融合,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
教師在生命科學概論課程的思政教學中,要注意通過結合傳統茶文化,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關注對學生素質提升的培養。首先,高校要對教師進行茶文化與生命科學融合的相關培訓,充分認識到茶文化與生命科學有機結合的重要性,提升自身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并將其更好地應用到實際的課程思政教學中;其次,高校可以通過“校企合作”,安排茶社到校園進行“茶科學”的講座,激發教師對傳統茶文化在生命科學概論課程中開展思政教學的靈感;最后,鼓勵教師參加茶文化有關的活動,結合當前時代下的科學茶文化,從而在課程教學中,以自身魅力去感染學生,更好地促進學生思政品德方面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蔣姍姍.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程研究[J].山西青年,2019(15):46.
[2]王明磊.傳統茶文化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應用[J].福建茶葉,2019(02):116.
[3]朱燕.將思政元素融入《茶與健康》課程教學的探索[J].福建茶葉,2020(11):184-185.
作者:房媛 董林娟 石鈺 王孟 單位:陜西服裝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