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基于思維能力培養的英語課堂教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英語課堂的自主性在“思維”
主體性在哪里?不在于課堂的表面熱鬧,不在對學生學習的強行干預,而在于學生自主性思維。建構主義認為:知識的形成是學生自主構建的過程。死記硬背等學習方法只是把零碎的知識堆砌到頭腦中,這樣背得的知識越多,思維越被動。只有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加工所學的知識,才能夠把知識真正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上面實例讓我感受到:記憶與閱讀是重要的,但思維更重要。英語課堂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建立在思維基礎上的課堂才能激發學生主體,提高學習效果。在教學實踐中,年輕教師剛走上工作崗位,經常滿足課堂表面的繁榮,忽視學生內在的思維活動,導致課堂教學效果與學生能力發展都不到位。如果在初一、二的時候拼命地讓學生去背書,也許能夠提高成績,但是如果缺乏對學生思維的培養,到了高年級就會顯露出先天的不足。
2、自覺性不等于自主性
“自覺”只是愿意去做,“自主”意味著“會做”,能夠獨立去做。案例中的女生學習是自覺的,但沒有實現“自主”學習。因為缺乏“會學”的能力,思維沒有在學習過程中充分激發出來,導致學習的效果差,思維能力得不到培養,這樣的自覺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在學生自覺的基礎上,通過方法的指導,把學生引入思維的殿堂,才能夠促進學生的可持續性的、終生性的發展。
3、培養思維是一個工程
沒有教師的引導思維是散亂的。如何培養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思維,培養自主性的學習呢?我認為:在案例中我的簡單做法還是極其原始的,在課堂中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習方法才是關鍵。例如:在教學中轉變師生關系,讓學生處于寬松的環境,大膽思維;可以采取合作互動的方法,讓學生動手動腦,進行表演與發言,形成立體的交互思維網絡;可以通過問題引導,起到“以問導讀、以問促思”的作用;可以突出知識的整理和歸納,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獨立地將課本上的知識進行分析綜合、整理歸納等。激發思維、培養自主,就要給學生自主的時間與空間。如果我們安排了學生的一切,學生就會成為被動的機器,無法構建自己的思維結構。例如:可以在預習中對知識點設疑、質疑、解疑,從而激發學生主動閱讀、主動思考,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對教材的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
4、結語
很多的教學智慧能夠用于思維的激發。例如:在教學中,我通過開展靈活的復述和演講活動,激發學生的思維運動,取得很好的效果。讓學生在把握原文主題、故事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對原文內容和形式進行加工、整理、歸納、改寫后進行復述,這樣做,能促進學生語言知識能力的迅速轉化,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開發其創造性思維。以上對思維的認識只是我——一個工作經驗還不夠豐富的年輕教師的粗淺思考。激發學生思維的方法很多,學生的思維潛力還很大,我所做的并沒有最大限度地激發起學生對思維潛力。課堂改革的路還很長,本人還需要在未來的實踐中不斷探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