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信息技術語言學課程改革新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語言學概論課程教學模式現狀分析
目前,我們的語言學概論課程在教學方法上還是以講授法為主,教學工具主要是黑板,可以總結為“講授+板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對于理論性較強的語言學概論課程來講,能以教師為教學活動的中心,使教學內容的呈現具有條理化、系統化的特點。但是這樣的講課方式,會給學生帶來疲憊感,所有的信息呈現的方式是聲音和文字,單調,無趣,學生的接受效果不理想。已有心理學家通過實驗發現:“人們感知客觀世界,從外界獲得信息,83%通過視覺,11%通過聽覺,1%通過味覺,1.5%通過觸覺,3.5%通過嗅覺。”教師的講授以聽覺信息為主,板書的文字信息量是有限的,這就使得很多信息不能有效傳達,限制了講課效果的提高。目前,這種現象正在改觀,即以前的講授法是教師照著教材與講義進行講授,現在的講授是照著PPT課件進行講授,PPT課件呈現的文字內容與教材與講義區別不大,只是把印刷的書本變成了多媒體屏幕,呈現的形式發生了變化,這也不能認為進行了教學方法的改進。
(一)現代信息技術在語言學概論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1.文字呈現上的時間優勢。
傳統板書對知識的呈現有一定限制,這跟教師的書寫速度密切相關。但教師書寫速度快,寫得過多,教師會很勞累,另外,這樣的書寫速度可能會影響文字的識別。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需要在板書上書寫出來,有些參考資料看一下即可,不必書寫在黑板上。PPT課件在文字呈現方面有著板書無法比擬的優勢,因為PPT呈現文字幾乎是無時間的。這種呈現速度,遠不是板書書寫能企及的。而且,從呈現的文字量上來說,傳統板書是無法比擬的。尤其是呈現教材之外的文字內容,是非常方便的。而且,PPT課件中的文字一經鍵入,就能反復使用,再也不用每節課都去書寫,節省教師的書寫時間,使教師有時間講授其他內容,開展其他課堂活動。
2.聲音呈現上的生動優勢。
PPT課件在呈現聲音方面也有優勢。比如在講授國際音標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呈現語音學家周殿福先生的發音音頻軟件,直接聽到國際音標的發音。教師再講解發音原理,進行示范,就更加直觀了。而且,有關國際音標發音的很多音頻文件都可以進行課堂播放,把以前只在表格上看到的音標符號具體為一個個真實的發音,學生接受起來自然容易。我們在講授語音演變時,給學生播放《詩經》中的《蒹葭》,先放普通話版的,再放用擬測的先秦時期漢語語音,學生很明顯感受到語音的差異。這樣,可以使學生直觀感受到語音的變化。
3.視頻片段呈現上的直觀優勢。
很多抽象的理論,需要用具體化的形象進行呈現,學生的接受效果才好。因為語言學概論課本來就是理論性很強的,若沒有直觀的、可以感知的例子進行證明,學生會覺得這是一門文科里的“高數”。現在資訊發達,影視業蓬勃發展,我們可以在影視作品中選適合解說理論的片段,做到寓教于樂,學生的接受效果明顯超過傳統的講授法與板書呈現。在講到國際音標的顫音時,學生普遍反映難以理解什么是顫音、顫音應該是什么樣的,因為漢語普通話中沒有顫音,缺少直觀的感受,很多教師也是不容易發出來的。為了使學生對顫音有一個直觀的感知,我們選用了電影《熊貓大俠》中的一段,即主角王老吉所說的“當然!”其中的“當”發的就是一個顫音。這個音是很容易被感知和模仿的,學生認識輕松,理解起來容易。
(二)現代信息技術在語言學概論課堂教學以外的應用
1.現代信息技術在課程網絡資源建設中的應用。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課時量在逐步緊縮,多媒體這種教學平臺越來越發揮在現代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語言學概論課程的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可以采用PPT課件,課后可以建設課程網站,上傳教學大綱、考試大綱、教學課件、課程練習、補充資源(包括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源等),建立課程的專業討論群組,使用網絡博客與QQ空間日志、解答疑難問題、交流學術信息。網絡應該成為教學手段的有機組成部分,特別是在現今的信息技術條件下,大學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并有效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在教育教學中的優勢與作用,充分挖掘現代信息技術在語言學概論課程教學中的用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很多學校都有不錯的網絡資源,我們在建設時可以借鑒與參考,“目前的網絡技術可以通過鏈接、網絡文件和信息庫等方式將這些專業信息分享給學生,這樣教學資源就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對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也起到輔助性的作用”。
2.現代信息技術在師生之間實時溝通方面的應用。
現在的大學生,不僅是“拇指一族”,也稱得上是“低頭一族”。智能手機的普及,給大學課堂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影響,給我們這些講授理論性較強的課程的教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因勢利導,把學生使用智能手機與課堂教學與課后輔導等有機結合起來,成為一線教師費心思考的問題。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手機平臺與學生進行信息溝通,比如使用手機QQ、微博、微信等通信軟件與學生進行即時通信。在解答學生的問題時,這些信息平臺有著通信便捷、能夠進行實時溝通的優勢。目前大學生隨身攜帶智能手機已成為一種生活常態。手機是通信工具,也是娛樂工具,更應該是一種學習工具。已經有很多APP軟件商開發大量用于學習的軟件。大學教師應充分認識并挖掘手機在學習中的潛力,適應時代潮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緊密連接課內與課外,成為學生學習上的引領者,為其提供一切可能的幫助,成為“良師”,成為“益友”。因此,我們大學教師要密切注意學習類軟件的動態,精選APP軟件推薦給學生。比如我們為促進學生對漢語成語的把握,推薦“瘋狂猜成語”作為學生課后學習娛樂的一個項目。我們還給學生推薦外研社推出的軟件“快快查漢語字典”等作為學生解決疑難字詞的手機字典。我們課程組成立語言學概論課程QQ群進行信息的溝通,上傳課件、課后練習、考研資料等學生在學習中需要的資源,而且更新方便,有問題可以及時進行處理。我們在課堂上講的西方語言學流派、語言學分類等內容都是很簡略的,但是學生想要細致了解,因此我們就補充了這部分材料放在QQ群中,使得有需要的同學可以及時獲取。不僅如此,我們在教學中發現,語言學概論教材中對名詞術語的解釋并不是很全面,很多時候是很不直觀的,不利于學生考研復習,也不利于課程內容的學習,我們從很多資料中精選了語言學名詞的解釋進行總結,特別是根據《語言學名詞》進行名詞內涵的有效界定。
3.現代信息技術在語言實踐方面的引導優勢。
教學需要教師的講授,這只是教學活動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親自實踐,是更加重要的一個方面。孔子說“學而時習之”,就是要通過經常去實踐學到的東西,特別是那些理論知識,鞏固學習成果,這也證明了實踐對于知識掌握的重要性。在此指導思想下,我們在布置作業時,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書上的基本理論知識,還要求努力實踐、運用已經學到的原理、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碰到的語言問題,或者分析某種語言現象。為此,我們精選了影視作品中的片段,作為學生課堂分析、討論的內容,還有很多片段作為學生課后分析的對象。理論不能和實踐聯系起來,那就是空洞的理論,理論不能解決實際碰到的問題,不能解釋生活中的現象,那就是蒼白的理論。所以,我們的作業不僅是要考查他們對知識內容的掌握,還要考查他們對語言原理的掌握與運用情況。我們曾經組織學生進行店鋪招牌用字的調查,后來學生旅游的時候,也不忘把有趣的店鋪招牌拍下來與我們分享,一同研究。比如“QQ農場種子商店”。學生非常有興趣進行討論分析。即使是已經畢業的學生,也經常通過QQ等方式與我們進行聯系。“分享生活留住感動”,這是手機QQ空間的歡迎辭,體現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每一個人都可以在手機QQ空間上分享生活狀態,既是信息的者,也是信息的分享者。如何分享,分享什么?這是我們專業教師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引領學生順利地積極地完成大學的學習生活,不正是我們專業教師一直努力在做的嗎?導師不應該只在課堂上成為學生的導師。信息技術手段應該成為我們的幫手,而不是成為一種障礙。我們課程組的一名教師在“QQ說說”陸續上發表了自己創作的回憶文章“遙想當年”系列,受到學生的喜愛,不僅點贊者眾多,而且已經有一些學生受到觸動,也在動手創作大學生活回憶錄。語言能力的提高,需要日積月累的鍛煉,需要一點一滴的磨煉。學生并不是沒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只是缺少良好的啟迪與推動。若是能夠給學生一個正確的方向,他們就會走下去,最終實現目標。
三、信息技術在語言學概論教學中應用時應注意的問題
現代信息技術改變了我們傳統的授課方式,不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后輔導,優點頗多,但是問題也是存在的。一味依賴現代信息技術制作出的多媒體課件,會使教師教學過程僵硬化,有些教師離開了課件就不知道怎樣講課,很多教師只是照著課件在念,忽視了與學生的互動溝通。另外,課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文字字號較小,顏色偏淡,影響了視覺效果,最終會影響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過于花哨的課件,很有可能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但是我們應該看到,這不是現代信息技術的問題,這是使用者使用不當造成的。因此我們專業教師要努力提高素質,利用而不依賴,制作出適合教學的多媒體課件。
作者:王大剛 劉曉輝 單位: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 吉林師范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