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初中生物課程改革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重視教材前言的作用
有些教師在進行第一節生物課時卻忽略了前言部分的作用,認為這部分沒有多大意義,只是簡單地讀一讀前言,甚至是不學前言部分,直接學習第一章節的內容。殊不知,學生是否有興趣學習生物學科,與前言有著很大的關系。因為教師通過對前言的講解,可以讓學生對生物課有個大致的了解,告訴學生生物課可以解決他們不知道的許多問題和秘密,這樣學生對生物學科就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從而吸引學生對生物知識進行探究。
二、樹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師講生聽、師寫生記、師問生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起主導作用,整個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講,教師的每一句話,學生都必須言聽計從,教師的命令必須無條件執行。這種落后的教學模式已經不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教學效果的提高和學生的發展非常不利。新的課程標準要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甘當配角,在教學中起指導作用。鑒于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進行角色轉變,即由“主導作用”向“指導作用”轉變。如在進行生物實驗時,在確保實驗安全的情況下,教師要讓學生獨立操作,并結合教材內容自主完成實驗報告,自己只需在學生遇到困難時進行指導即可,這樣才能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加深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三、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和互動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進行互動式教學,通過師生間自由、直接、和諧的溝通與交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會學、善學、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例如,在學習“肘關節”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先讓學生觀看模型或圖片,并結合學生的胳膊認識肘關節、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等部位的名稱和具體位置,然后再用自己的胳膊與圖片或模型進行對比,對各個結構的作用進行詳細的示范和講解,并讓學生親自感受屈肘和伸肘的完成過程。通過師生間的互動,課堂氣氛非常活躍,課堂形式也比較開放靈活,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的能力。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加強和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實際需求和內心發展,在學習和生活中關心學生、呵護學生,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這樣,學生便會對教師的課程產生好感和較大的興趣,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
四、注重發揮生物實驗課的作用
初中生物中許多知識都是通過觀察和實驗得到的,但有的教師因為圖省事并不進行實際操作,而是單純地對實驗進行講解,致使學生對生物知識缺乏興趣,認為其過于抽象和難以理解。要改變這一現象,教師必須要對實驗課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實驗前詳細講解實驗過程、目的、注意事項以及如何寫實驗報告,同時指導學生對初中生物實驗進行實際操作,及時糾正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異常現象,通過實驗讓學生體會、理解、掌握并深化生物知識。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讓學生在學到生物知識的同時鍛煉了動手操作能力。
五、加強課后練習
進行課后練習是每個學科不可缺少的環節,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并將其靈活運用到實踐中。在布置課后練習時,教師要讓學生多做一些有代表性的習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側面和角度解決問題,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同時,教師還要對課后習題進行講解,及時糾正學生在練習時發生的錯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思維方法,通過精講精練讓學生真正理解和吸收所學知識,感受到生物科學的規律和學習帶來的樂趣。
六、總結
總之,初中生物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活動要面向全體學生,著眼學生的終身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因此,初中生物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理念,結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和發展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方法,加強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樹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注重發揮生物實驗的直觀作用,使學生在生物知識技能、動手操作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作者:郭玉華 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二十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