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信息技術課程改革論文2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第一篇
一、教材和師生的和諧,是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關鍵
在新課改環境下,是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不再做教材的“奴隸”,在新課程的理念下,不是學教材,而是“用教材學”。在上海科教版《信息技術基礎》(必修)模塊中的第二章是“信息的獲取”,從課程標準來看,這部分知識主要體現在“獲取信息的需求分析、途徑、方法及信息價值的判斷等相關素養的形成。”也是學生學習信息加工和信息資源管理的前提,是提升學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養的基礎。對此我們大膽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優化重組,把握好“有效快速獲取信息,并對信息合適評價”這個重點,首先提出學生感興趣的學習主題,通過小組互助和協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去獲取信息,這時很多學生很快會想到通過網絡來實現。但如何快速有效獲取所需的信息呢?此時,教師可以很自然的拋出“搜索引擎、主題目錄、元搜索引擎”知識內容,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搜索得到相關信息,隨后“信息資料的保存”就自然而然的提出和解決。在此期間,教師只需把“信息的甄別和評價”穿插其中并作適當引導,那么課程目標達成也就順理成章。而學生掌握這些知識和能力后,完全可以“學以致用”,無形中提升了學生的信息素養。這樣的教學案例使教材內容和知識生活化、趣味化和實踐化;這樣的教學形式,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實在,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思維也起到了一定的幫助和促進作用。
二、師生與計算機的和諧,是推進新課程改革的基礎
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所以大部分課時的教學會放在機房里進行,優質高速的計算機性能讓學生操作起來如虎添翼,但由于資金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可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讓學生會學得煩躁,學得灰心。基于此,我們在機房管理方面做了以下工作以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習。
1.努力提高計算機速度及穩定性。軟件安裝過多會影響計算機運行速度,因此只需安裝幾個使用頻率最高的軟件,其他軟件存放在計算機中,或通過教師機共享給學生,這樣也可以讓學生學會軟件的安裝;計算機全部硬盤資料設置為每次還原,免受病毒木馬攻擊,保證計算機的穩定運行,使學生正常學習不受干擾。
2.努力做到讓學生使用的方便性。規范計算機名以及IP地址,公布管理規則,方便學生之間交流或共享資料;計算機桌面上放置“作業上傳”快捷方式,方便學生上傳課堂作業。
3.優先考慮學生個性需求及發展。教師機上架設FTP服務,建立一個共享目錄“原創作品上傳”,學生計算機桌面上建立相應的快捷方式,可以彌補學生計算機硬盤每次還原帶來的不便,滿足學生對資料的保存及個性展示;在局域網內搭建虛擬WEB站點,建立信息技術學習網站,上傳信息技術的最新資訊、教程,使學生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內置BBS或留言板,實現師生多渠道的溝通,提高師生關系的和諧度。
三、總結
總之,新課程要走的路還很長,我們信息技術教師要樹立“走進新課程、體驗新課程、實踐新課程、與新課程一同成長”的理念,努力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和諧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信息素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為他們打造終身學習的平臺。
作者:吳偉略 單位:萍鄉市蓮花縣蓮花中學
第二篇
一、把握高中信息技術在新課改下的方向
新課改之后國家教育部又于2000年1月9日制訂了《關于加快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的指導意見(草案)》,在這部草案里又明確指出“中小學信息課程的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應用信息等技術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為他們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這部草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他們的興趣與意識充分反映了新課改理念,而后的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等都比較符合新課改的目標,從這里我們可以理解到高中的信息技術同樣沒有不同于小學、初中,只是可能學習的內容更深入,而掌握信息技術的能力,在工作、生活中靈活運用深刻地體現了教學更關注人而不只是學科的新教學觀,這也是高中信息技術在新課改下的方向。
二、在新課改目標下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如何開展
新課程改革基于“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重要教育方針,提出了六項具體的目標: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系、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評價與考試制度、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這些目標是新課改方向的代表,與之前提的要把握高中信息技術在新課改下的方向是一脈相承的,在此我們來更深入地討論在新課改目標下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該如何開展。
①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實現從“傳授”到“引導”的功能轉變以前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總是教師在課堂上講授信息技術知識,學生進行操作的模式,由于信息技術是一門與時代緊緊相連的學科,教材有一定的置后性,加之有的教師的語言缺乏生動性,往往令不少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學習上提不起興趣來。比如在高中《信息技術基礎》的教學中,其實很多內容與時代是有些脫節的,加之在這本教材中理論的東西較多,教師又不能把理論生動、生活化的話,則容易使得學生不能好好地掌握信息技術的知識,與教育的方針相違背。面對這樣的境況,我們有必要做出從“傳授”到“引導”的改變,倒不如直接讓學生去自己探究,有不懂的來問老師,老師給予相應的點撥,這樣的學習效率反而更高。
②體現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綜合性與選擇性高中的信息技術教學并不是局限一門的學科,它可以和許許多多的學科融匯貫通,比如學習多媒體信息加工的軟件Flash、Photoshop可以和現代美術相結合,學習字表加工則可以和語文、數學學科相聯系,這是非常靈活的,體現了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綜合性以及其選擇性。
③把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與時代生活緊密相連信息顧名思義就是新的有一定可靠性的消息,這也就表明了它不可能與時代相脫節,然而正如我們前面提到過的一樣,雖然信息不與時代脫節,可是我們并不常更換的教材卻相對置后,如果教師再照本宣科的話,就更容易讓信息技術的教學與時代脫軌,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新課改的目標下,教師也可以根據時代的發展,把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與時代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比如在學習字、表處理一章時,課本中用的卻是word及excel2003版,可是這款軟件已經升級到2010版了,在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使用新的版本,并根據新的版本的改變,給學生講解使用的新方法,緊跟時代的腳步。
④改善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學習方式有的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方式有一問題,是為了應試而去學習,死記硬背,機械地學習,這種學習信息技術的學習方式是存在問題的,畢竟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比較強的學科,它的工具性遠大于它的理論性,如果停留在理論上,則有可能陷入“紙上談兵”的死循環,因此這種學習方試要改變,教師需要給這些學生一定的點撥、指導,把他們引到學習信息技術方法正確的途徑上來。
作者:宋懷 單位:貴州省正安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