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課程改革,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如今,高層建筑物鱗次櫛比,成為房屋建筑的主體。建筑物已經不僅僅扮演著遮擋風雨的角色,那些巧奪天工的建筑物還在向人們傳遞著優秀的美學藝術。大學作為輸出建筑類人才的重要平臺和基本載體,高層建筑結構設計逐漸成為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類專業的必修課,提升該專業課堂的質量與效率就成為值得研究的一項課題。本文首先對高層建筑結構設計這門課程的學習現狀進行了探討,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學習好這門課程對學生發展的意義,并提出提升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課程的幾項措施。
【關鍵詞】高校;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課程改革
一、高層建筑結構設計學習現狀分析
1.課堂效率低下
傳統的教育模式可以被概括為“填鴨式喂養”,教師對課本內容進行教學,全然不顧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教師的填鴨式教育方式無疑加大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導致課堂效率低下。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課堂出現的問題主要可以歸結為如下兩方面:一是“低頭族”越來越多。互聯網的普及以及移動終端技術的發展,使智能手機得到了普及,其鮮艷的畫面、豐富的資源贏得了學生的廣泛喜愛,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課堂上“低頭族”越來越多,他們置身于手機世界,關上了學習專業知識的大門;二是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差,受傳統教育觀念的桎梏以及教學體制的束縛,大部分的學生將學習的重心放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上,提升專業課成績,當保研率、獎學金等評價指標脫離實踐要求時,實踐能力的培養自然不會被學生提到日程上來。
2.學生缺乏學習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課程的興趣
自改革開放以來,建筑物的設計就成為我國學生學習的一門重要課程,在高校教學實際中,建筑結構設計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學改革非一日之功,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由于高層建筑結構設計這門課程理論知識較多,學習內容較為復雜,使得很多學生在面對這門課程時,存在著畏難情緒,導致同學們將學習的內容局限于老師上課時傳授的知識,只會設計學過的建筑類型,不會設計新的建筑類型。建筑設計就是為解決特定的問題,將特定地塊上的各種要素通過某種合適的手段進行綜合組織的過程。興趣是打開學門的金鑰匙,有了興趣,就會產生學習的動力,學生缺乏學習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課程的興趣是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一大障礙。
二、學好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課程對建筑類專業學生的重要意義
1.提升自我創新意識
一提到創新,人們就將其與發明聯系在一起,不可否認,發明是一種創新,但是創新實際上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種新的建筑設計也是一種創新。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課程內容包括高層建筑結構體系與結構設計布置原則、結構計算分析方法等,內容繁雜,既需要動用左腦,進行理性思考,也需要發揮右腦的想象力,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課程的學習注重實測與直觀,在學習過程中將抽象的知識“可視化”,從中獲得對數、形、空間的理解,并逐步對其適度抽象,進行更高層次上的“再抽象”,使我們在活動中認識并改造著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這種思維不僅有利于我們學好高層建筑結構設計這門課程,也為將這種創新思維運用于生活與工作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良好的學習能力為我們構建良好的職業前景
對于大多數的學生而言,大學階段將是我們受教育的最后一個環節,此后,我們將走向社會,構建自己的職業藍圖。社會環境要遠比校園環境復雜,社會為我們出的試卷也要遠比校園試題難,若缺乏必要的知識,將無法走向長遠。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優秀的企業已經認識到社會正在從“物本時代”向“人本時代”過渡,并逐漸朝向“能本時代”邁進,對于建筑類學生而言也是如此。
3.豐富的知識儲備能使我們順應時展
豐富的知識儲備能夠幫助我們順應時展,跟上全球化的腳步。有人認為學習好基礎知識就夠了,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課程只是土木工程專業眾多類課程中的一個分支,這種觀點沒有意識到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課程的重要性。放眼國內,以及國外市場,高層建筑物已經成為全世界發展的一個趨勢,且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大量的農村人口涌入城市,并在城市安家立業,城市土地資源緊缺,高層建筑物是緩解眾多的需求與緊缺的土地資源的不二法門。如今,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在不斷加強,明確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不僅不會關上,還會越開越大,開放的世界和多元化的文化,為當今學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要趕上全球化的列車,就必須拿出“知識”這張通行證,以開放的胸襟迎接外國,以自信的心態步入世界,將中國的建筑藝術傳播至國際。
三、提升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課程學習質量的有效的途徑
1.加強交流,互通有無
每個學生由于其成長環境、認知水平各有差異,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往往存在著差異,再加上大學生思想獨立性強,思維靈活,喜歡獨立思考,對同一知識點的理解方向也或多或少存在不同。對于高層建筑結構設計這門課程而言,其包含的知識內容繁雜,教學難點多,在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一名老師往往要同時面對幾十名學生,無法掌握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此,我們可以加強與同學之間的交流,互通有無,這實質上是將不同水平、思維方式不同的同學聚集在一起,實現了同學之間優劣勢的互補,不僅還有助于因材施教,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對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不足,與此同時,每位同學在交流合作過程中,見賢思齊,可以彌補自身的不足,實現共同成長。學生在一起自由、自主地交流、討論,營造了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能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有效發揮各自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習效率。
2.利用信息資源,夯實學習薄弱點
伴隨著數字技術的廣泛運用與網絡傳播的迅猛發展,我們獲取信息的手段、方式都在發生巨變,信息技術也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獲取知識的途徑,豐富了我們的學習體驗。微課就是新時代誕生的一種新興學習平臺,微課只講授一兩個知識點,沒有復雜的課程體系,教學對象也不是面向全體學生,不像課堂內容要求全體學生全部掌握,并且,一節微課作品一般只對應于某一種知識點,各個微課之間是沒有聯系的,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有選擇性地進行學習,夯實學習薄弱點。建筑學專業從廣義上來說是研究建筑及其環境的學科,橫跨工程技術和人文藝術,有著實用、經濟、美觀的要求,側重微觀的物質實體,如建筑的材料結構和形態空間等。
3.發揮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習興趣
高效的課堂應當是一種相互的、涉及兩個對象的知識傳播行為。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上,老師是扮演著主導者的角色,負責將知識定向的傳輸給學生,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像被動接受者。知識的學習是單向的,學生積極性不高。進入新時代,我國的教育模式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教學改革在教師端做出了很大的成就,作為學習的另一端,我們也要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構成高效的學習閉環。學習是一本書由薄讀厚、再讀薄的過程,在正式上課之前,應當通過導學案或者其它工具對書本進行提前預習,從而更好地跟上老師的教學進度,在教師講授了這門課程的基本概念、重點與難點知識之后,我們對書里的知識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但是,課堂上短短的45分鐘,無法幫我們構建起知識框架,知識是值得挖潛的,在不斷地挖潛中,探索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課程更深奧、更豐富的知識寶庫,培養學習這門課程的濃厚興趣。
【參考文獻】
[1]周軍.《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J].居舍,2018(16):87.
[2]宋鏈,胡浩,賀建.《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科技風,2019(05):112.
[3]李陽陽,馮松寶,孫磊,劉飛.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J].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2018,32(01):163-165.
作者:吳豐濤 單位:延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