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改革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chuàng)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建筑工程測量》是一門專業(yè)實踐性較強的基礎課程,我國提出的“以就業(yè)為指導,以行動為導向”的教育模式要求我們必須進行相應的課程改革。文章從就業(yè)指導下的《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出發(fā),分析了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提出了課程改革策略。
關鍵詞:就業(yè)指導;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改革
0引言
《建筑工程測量》作為一門建筑專業(yè)的基礎課程,其內容要與時俱進,更好地指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
1就業(yè)指導下的《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1.1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
社會對建筑測量人員的需求越來越大,這就要求學生具備真才實學,掌握更多專業(yè)知識和技能。而在《建筑工程測量》教學內容顯著增加、教學時間相對固定的情況下,教師無法按時按量教給學生,學生也無法高效掌握相關知識,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進行《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改革。
1.2激發(fā)學習激情,提高實踐能力
眾所周知,教學方式多種多樣,課堂教學可謂是基礎方式,目前《建筑工程測量》課程的教學內容較以前明顯增多,與之對應的實踐時間自然減少了。因此,許多老師為了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只能用最基本的教學方式“滿堂灌”來給學生授課。但實際上,“滿堂灌”是背離《建筑工程測量》教學初衷的。《建筑工程測量》主要是一門實踐課程,更應該采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2就業(yè)指導下的《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2.1課程內容缺乏一定的實用性
目前大多數的《建筑工程測量》教學內容都偏向于理論性,沒有真正將就業(yè)指導和實際工作崗位需求有效結合起來,課程基礎教學內容里大多數是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然后再將理論知識進行習題拓展和課后作業(yè)鞏固,這樣的傳統教學模式達到課程開設的實用目的。過分重視理論教學自然會影響其實用性,也就難以滿足后續(xù)工作實際需要。所以,在就業(yè)指導下,應正確認識此門課程的教學目的,完善和改革課程內容勢在必行。
2.2教學的就業(yè)導向不明晰
《建筑工程測量》教學要以就業(yè)為導向,培養(yǎng)出適合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有用人才。但現在是為了教學而教學,教學安排是為了滿足專業(yè)課程的整體連貫性,一般考慮的是專業(yè)課程的連續(xù)性、系統性,忽視了課程與職業(yè)規(guī)劃的關聯性,無法真正契合就業(yè)導向的目標要求。因此,《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改革需要盡快落實,使其真正符合就業(yè)指導的相關要求。
2.3實踐性有待加強
大部分學校對《建筑工程測量》這門課程的認識都較為粗淺,只重視理論知識教育,忽視了實踐教學內容。尤其是在用于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相關儀器設備上的投入較少,無法滿足學生技能實踐的基本需求,比如水準儀、全站儀等測量設備的數量無法滿足實踐需要,導致很多學生并不是特別熟悉這些測量儀器設備,知識掌握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與此同時,教師的實踐經驗也不足,難以很專業(yè)地指導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活動,以致于削弱了《建筑工程測量》實踐教學的效果,進而導致學生的測量實踐能力下降。
2.4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有待提升
目前很多學校的課程考核評價方式還有待完善、提升。1)考核內容缺乏整體性和統籌性,偏重于理論知識考核評價,缺乏對實踐活動的考核要求;2)考核形式單一,一般是以卷面分數作為評價標準,在動手操作方面較為缺乏。此外,對學生成績的評價體系較為單一,單純地看期末課程考試成績,對于平時的實踐操作及老師的日常評價參考的太少,這些都嚴重影響了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的提升,不利于全面掌握學生對《建筑工程測量》的學習情況。
3就業(yè)指導下的《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改革策略研究
3.1科學選擇教材,優(yōu)化教學內容
在《建筑工程測量》課程的教學中,老師需要對其內容進行深度了解和分析,做到有的放矢,將教材的精華傳授給學生,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起來,這樣才能真正將《建筑工程測量》這門課程運用的淋漓盡致。因此,教材選擇至關重要,要選擇正規(guī)出版社出版、內容能夠與時俱進的教材,才能更加符合教學邏輯和內在需求。為此,在選擇好教材后,教師應該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分析,將教材與學生實踐緊密聯系起來,與社會發(fā)展需要緊密聯系起來,不斷將所教所學內容和建筑工程測量行業(yè)的實際運用相融合,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涞慕ㄖこ虄?yōu)秀人才,更好地為學生就業(yè)打下堅實基礎。
3.2轉變教育理念,激發(fā)學習熱情
傳統的教育理念是以課本為出發(fā)點,將理論知識通過“滿堂灌”形式傳授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因為《建筑工程測量》這門課程的實踐性特別強,所以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將此門課程很好地傳授下去。為此,需要我們轉變傳統教學理念,科學合理地將理論和實踐教學相融合,為學生對此門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要加強校企合作,將學生所學的測量知識與企業(yè)的工程實踐有效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技能并提升實踐能力。需要教學者以學生需求、市場需求、就業(yè)需求為導向,真正將建筑工程測量學的理論和實踐教學發(fā)揮到極致,使學生知識技能掌握到位、實操能力得到提高、就業(yè)機會得到增加。
3.3運用項目教學,提升實踐能力
《建筑工程測量》蘊含的知識非常多,同時需要實踐予以輔助消化。想要真正掌握這門課程的精華,必須將理論和實踐有效結合。運用項目教學法有利于對此門課程的學習和掌握。項目教學法即老師和學生一起完成一項實踐項目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式是以就業(yè)指導、行動指導為基礎的教學方式,它通過任務來驅動學生去學習,激勵學生通過理論知識學習和實際動手能力訓練來完成項目任務。這種教學方式比傳統教學方式更具有參與性和實踐性,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基本測量原理,還可以讓學生掌握測量儀器和設備的操作方法,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助于學生就業(yè)后的全面發(fā)展。
3.4提升教學改革質量,完善評價考核體系
課程教學質量的考核與評估不應該僅僅以學生期末的成績作為唯一標準,應該將平時的日常表現、實操能力的高低、參加實踐的數量、獲得相關測量比賽證書等經歷作為對學生的綜合評價標準,這樣才能更好地評價教學質量。因此,對于測量學的教學質量要綜合多方因素予以評定,包括基礎理論知識、實習報告、課堂打分、測量能力等,只有綜合評定才能更好地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和教師的教學質量,對學生、教師及學校的全面發(fā)展大有好處。
4結語
總之,《建筑工程測量》這門課程必須以就業(yè)為導向、以理論聯系實踐為方式、以提高綜合素質為目標進行教學,唯有這樣才能真正傳授好這門課程的精髓。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努力提升教學水平,為國家培養(yǎng)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吳迪.《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改革建議的若干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23):241-242.
[2]張麗萍.以技能大賽為導向的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改革探索[J].農家參謀,2018(8):168-215.
[3]溫琳.淺談以就業(yè)為指導的《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改革[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2(28):301.
作者:劉成才 郎凌云 單位:鄭州工程技術學院土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