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職院校初級會計實務課程改革,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高職院校財務類專業課程多樣化,信息化新環境、新形勢都給高職院校課程改革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對教師教學的要求也更高。本文以A高職院校為例,從其《初級會計實務》課程現狀,分析了該學院在專業課程建設上存在的問題,并最終提出推進《初級會計實務》課程改革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初級會計實務;課程改革
1引言
《初級會計實務》屬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是根據會計專業培養目標,對口會計崗位要求。是為培養學生將來在財務工作中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操作能力而設置的一門專業課程,同時也是會計職業崗位所涉及學習領域中重要的學習領域之一。該課程是在《基礎會計》課程的基礎上,對學習會計專業后續《中級會計實務》、《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等課程的重要基礎拓展。
2A學院初級會計實務課程現狀及問題
2.1傳統課程教學“重理論,輕實踐”
《初級會計實務》作為A學院大一下期的專業課,課程的主要內容有: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的核算以及財務報告。課程的目標在于學生通過學習,識記企業日常會計實務中涉及的會計基礎理論知識,能夠熟練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等政策法規進行企業日常會計實務的會計處理能力,并能基本運用準則的規定對單位的基本經濟業務進行正確的核算。然而,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以講解第一章“資產”為主要教學任務,以更好地應對初級會計師職稱考試。傳統的課堂教學,仍舊以會計分錄為主要目標,僅在理論教學結束之后進行為期兩周左右的集中實訓。在實訓的時間和內容安排上都顯得極為“倉促”。這樣的教學模式,越來越不適應現代企業電算化及職業人才培養目標。
2.2“填鴨式”教學,學生參與度低下
會計課程多樣化,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使得《初級會計實務》枯燥乏味。要真正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對會計工作的職業認知感和認同感。A學院目前已經推出《基礎會計》高校網絡課程,學生線上線下同步學習,學以致用,教學效果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同樣的,《初級會計實務》課程也可以采用網絡課程、微課等多渠道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作為普通??圃盒?,A學院尚未將初級會計師資格考試納入教學考核體系當中,大多數同學學習該門課程仍舊以應付期末考試為主,真正愿意主動參與學習的少之又少。學生的學習興趣缺乏,對未來職業規劃迷茫,嚴重違背了高校目前的人才培養方案初衷。
2.3實踐教學平臺匱乏,課程效果差
《初級會計實務》課程的集中實訓,嚴重缺乏校外力量的支持,僅僅以教師模擬指導“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科目匯總表—賬簿—財務報表”等會計理論循環過程,與現代企業會計電算化核算方式背道而馳,極大地違背了復合型人才職業培養模式。只有通過實踐與實訓,學生才能真正地吸收理論知識,學做結合才更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受制于當前的硬件辦學條件,A學院同大多數高職院校一樣,學院缺乏專業性的“嵌入式”實訓平臺,校企合作力度不夠??偠灾?,就是尚未形成真正企業環境下的實訓條件,相應的實訓配套設施也不夠完善。未來,應該要加強校企合作,培養出真正適應社會發展的綜合性人才。
3穩步推進課程改革,提升教學成果
3.1學做結合,優化課程人才培養方案
國務院常務會議在部署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這一任務措施時,提出:大力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三對接”。這就要求學院要基于崗位工作過程來安排教師的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使學生具備勝任工作的職業能力。高職課程項目化改革是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的重大變革,其教學目標是綜合培養學生職業意識與職業技能,使職業技能與職業意識的綜合培養找到了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根據《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新修訂的會計職業標準(《企業會計準則》、《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制定全新的課程標準。
3.2改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課程要基于企業會計實務工作,以會計工作崗位所需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為目標,工學結合,針對性的選取教學內容。在課程設計過程中,通過不斷與企業會計人員進行交流,明確會計實務工作崗位設置及能力要求。設計與會計實務實際工作崗位相適應的“模塊、任務”化的教學內容,充分體現課程的職業性和實踐性。采用與課程內容相適應、與職業教育特點相吻合的模塊化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指導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學做一體,實現能力培養目標,體現課程的實用性。按照“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工作項目為主體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的總體設計要求,本課程以主要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為基本目標,徹底打破學科課程的設計思路,緊緊圍繞工作任務完成的需要來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突出工作任務與知識的聯系,讓學生在職業實踐活動的基礎上掌握知識,增強課程內容與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的相關性,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3.3推進校企合作,搭建校內實訓平臺
《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要求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專業課程和教學資源,繼續推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在校內搭建實訓平臺,依據工作任務完成的需要,高職學校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職業能力形成的規律,按照“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嵌入式”的設計要求確定課程的知識、技能等內容。最后,依據各學習項目的內容總量以及在該門課程中的地位分配學習項目的課時數。
4結語
《初級會計實務》課程要完整而全面地介紹會計實務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其所培養的財務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等專業技能和溝通、協調技巧、職業謹慎、資產管理等社會能力,以及總結的對經濟業務進行歸類核算的學習能力是后續學習領域的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和學習能力的組成部分,也是從事會計職業的必備能力。高職院校務必要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加強校企合作,真正達到“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馬永敏,張小玲.論高職院校初級會計實務課程改革[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0).
[2]周亮.職業學校會計教學改革與探討[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14(15).
[3]張玲玲.新課改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初級會計實務》教學創新[J].經貿實踐,2017(13).
作者:葉娟 單位:重慶財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