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計算機專業課程改革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暨南大學是一所華僑大學,海外學生(外招生)培養是一項基本任務,計算機學科和技術由于發展速度快、應用廣泛,現有面向外招生的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已不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現有外招生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根據外招生生源狀況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提出適合外招生的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
關鍵詞:外招生培養;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
一、計算機專業課程改革的背景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一個發展速度快、不斷創新的領域,它的發展呈現多極化、智能化、網絡化和移動化的發展趨勢。到目前為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已滲透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計算機類專業的人才培養需要適應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也要結合本身的生源情況制定課程體系。暨南大學是一所華僑學校,招生的生源分為兩部分:一是國內高考錄取的應屆畢業生(稱為內招生),二是通過幾所華僑學校自主命題聯招的海外和港、澳、臺地區的學生(稱為外招生)。雖然,有許多有關高等學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和課程體系的研究[1-3],但是有關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外招生的人才培養和課程體系研究較少,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不適用于華僑學校,尤其是對外招學生的人才培養。在外招生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實踐中,要充分認識外招學生的來源、基礎知識和就業需求與內招生的差異,因此,暨南大學的課程建設與人才培養與全國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需要獨有的特點和方案,外招學生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和運用的教學方法應該有所針對性,才能保證較高的本科教學質量。計算機類專業外招生人才培養模式必須突破現有的普通高等院校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因材施教,培養適應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和滿足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
二、課程體系的現狀分析
近年來,暨南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建設適用于海外華僑和港、澳、臺學生的具備“僑校+名校”特色的計算機類專業本科教育創新體系,力求使教育模式、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和教育技術等專業建設和改革的核心內容適應信息社會發展對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提出的新要求。根據暨南大學的華僑學校特色,每個專業都制訂了內招生(內地高考錄取)和外招生(華僑學生)分類人才培養方案,并存在以下問題。1.課程體系主要參照了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教學指導委員會的課程設置,根據我們對計算機類專業的外招學生的學習統計,在一些基礎課程,如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統計、數字邏輯、計算機組成原理、匯編語言、計算機網絡等,大約有50%以上的學生不能通過課程考試,說明現有的培養方案不適合外招學生的學習基礎,導致大量的學生不能按時畢業或退學。如表1所示,這是連續六屆畢業學生的畢業率統計,大部分學生經過延遲畢業,最后的畢業率最高也只有76%。2.根據外招學生的就業去向,有不到10%的學生從事科學研究和系統軟件的開發工作,大部分學生從事應用型、服務型和維護型工作。學生需要學習一些計算機學科的最新發展和應用,如移動APP開發應用、系統和軟件環境的維護等課程,在現有的培養方案中有關的課程較少,說明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不適合外招學生的就業需求。3.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重視基礎教學,教學實驗、實踐和實訓環節薄弱,不能滿足目前計算機類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和信息化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就業導向不明確。
三、計算機類專業外招生的課程體系設置
從整個大學四年來看,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的總體原則是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求創新[4]。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很快,但是其基本原理、基礎知識是相對穩定的,因此,只要把基礎知識學好,就可以為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根據暨南大學的生源特點,在制訂培養方案時,外招生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按照內招生的培養方案選修課程,根據計算機發展的特點和外招生就業的角度出發,軟件人才的需求量大,外招生應加強對軟件課程的設置。計算機專業外招課程大致可分為通識教育課、學科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選修課四個方面。通識教育課主要包括大學漢語、英文寫作、中國傳統文化、當代中國概論、法律基礎等。學科基礎課程包括高等數學、離散數學、線性代數、概率統計、大學物理、數據結構、計算機導論、問題求解與程序設計、Java程序設計等。專業基礎課程可設置為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算法設計與分析、軟件工程、數據庫系統、計算機網絡、數字圖像處理等。專業方向選修課程包括C++程序設計、計算機圖形學、軟件測試與維護、人工智能、面向對象的方法學、計算機體系結構、計算機視覺、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Web技術、電子商務技術、信息安全與管理、數據庫應用開發、互聯網應用開發、Android應用開發等。對于一些主要課程,都可設置課程設計,以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另外,根據計算機專業的實踐性較強的特點,大部分課程安排一定的學時進行課程實驗,以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包括開發環境和工具的運用,編程能力的培養。每屆學生組織與企業的聯合專業實習,加強對學生工程能力和企業文化的訓練。
四、結語
綜上所述,計算機專業外招生課程體系應根據人才需求、學生來源和學科特點進行課程設置。計算機類專業外招生重點培養通用型人才,使學生在學好基本課程的基礎上注重開發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本文根據暨南大學的華僑特色,分析了現有計算機類專業外招生培養存在的問題,結合計算機學科發展的具體情況,提出了計算機類專業外招生的課程改革方案,對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彭勰.基于工作過程的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計的研究[J].電子測試,2016,(23).
[2]顧夢霞.計算機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16,(9).
[3]李桂杰.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研究[J].教育界,2015,(18).
[4]劉立靜.“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探析[J].科技資訊,2017,(1).
作者:周繼鵬 鄧玉輝 陳靈 單位:暨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