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等中醫藥院校繼續教育基地發展,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發展戰略
1.1以國家中醫藥政策為導向
高校中醫藥繼續教育要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必須堅持以國家中醫藥政策為導向,培養政策敏感度,力爭為中醫藥發展戰略服務,為培養國家所需中醫藥人才服務。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中醫藥發展政策,《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等都對中醫藥人才的培養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所以高校發展繼續教育必須加強與政府、行業的合作,保持溝通與聯系,做到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1.2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企事業用人單位是中醫藥繼續教育的主要市場,高校應該加強與中醫藥行業企事業單位的合作,深入用人單位進行需求調研,了解其組織需求與中醫藥從業人員的自身培訓需求,并定期調整培訓內容,積極吸收中醫藥領域新知識、新技能、新理論、新方法、新信息,真正做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使培訓具有針對性、時效性、實用性,以迎接“消費教育”時代的挑戰。
2發展定位
目前,在很多高等中醫藥院校中,由于繼續教育未被納入高校整體規劃中,致使其處于被邊緣化的地位。然而,隨著國家對繼續教育的重視,加之繼續教育對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作用,高等中醫藥院校必須對繼續教育進行重新定位。第一,繼續教育是高等中醫藥院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必須將其提高到戰略的層面進行規劃;第二,繼續教育是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必須堅持以從業人員為主的非學歷大學后繼續教育的辦學方向;第三,繼續教育是高等中醫藥院校與社會聯系的窗口,是擴大學校在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影響力的重要方式,是學校為社會發展、經濟發展服務的重要形式,高校必須堅持行使繼續教育的社會服務職能。這在國外開展繼續教育的高校有很好的體現,比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它堅稱的首要使命是教學和科研,同時有一條指導原則,即教學和科研要與現實世界緊密相連。MIT面向社會的繼續教育培訓項目正是遵循了教學與科研要與現實社會緊密相連的原則,也就是在行使其服務社會的第三大職能。
3辦學原則
3.1高層次
繼續教育基地是面向行業實施中醫藥繼續教育的辦學單位,其主要任務是實施國家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培訓中高級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作為已接受過高等醫學教育并且已經在實踐中積累一定工作經驗的人群,他們想通過高校開展的中醫藥繼續教育培訓來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因而,高校開展中醫藥繼續教育,必須以人才需求為導向,培養高層次的實用型人才,而不是搞低層次的成人學歷教育。
3.2高品質
質量是教育培訓的生命,是形成教育培訓品牌的核心,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繼續教育作為高等中醫藥院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各個繼續教育項目必須保證較高的質量和品質,因為低品質的項目不僅會影響生源,還會影響學校的社會聲譽。繼續教育管理者要將全面質量管理理念貫穿于整個繼續教育項目的管理過程中,做到全員、全過程、全單位的質量管理,堅持使用PDCA環(Plan-do-check-actioncycle)持續改善繼續教育項目質量,逐漸建立起高品質的組織文化。
3.3高效益
高等中醫藥院校繼續教育基地要堅持高效益的辦學原則,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逐步開發建設成若干精品化、系列化的培訓項目群,為學校贏得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要堅持服務國家中醫藥發展戰略,堅持履行社會責任,堅持為社會服務,提高學校社會效益。
4發展道路
4.1特色化
在一個高等教育大眾化來臨的階段,特色化是繼續教育在發展階段中的戰略性選擇問題,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戰術問題,因為它關系到一所學校繼續教育的長遠發展。高等中醫藥院校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優勢學科繼續教育的主要基地,應該以教學科研力量為支撐,突出專業優勢與特色,發揮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和發展特點深化繼續教育內容,提升繼續教育核心競爭力,使繼續教育辦出特色,辦出水平。比如,湖北中醫藥大學作為“內經學”唯一一個優勢學科繼續教育基地,就應該充分發揮本校“內經學”學科歷史悠久、專業設置科學、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水平超前、研究成果豐碩的優勢,立足四個穩定、具有鮮明特色、較大發展前景和影響力的4個研究方向———中醫病因病機研究、中醫衰老理論與老年病治則治法研究、藏象理論及其應用研究和中醫基礎文獻與共性技術平臺的構建,以更新知識和提高素質為重點,開發特色繼續教育項目,進而構建起以特色優勢為中心的繼續教育核心競爭力,助力學習型行業和學習型組織的建設。
4.2專業化
中醫藥繼續教育必須走專業化發展道路,高校中醫藥繼續教育基地應重點加強對兩支隊伍———師資隊伍、繼續教育管理者隊伍的專業化建設。師資隊伍的質量直接影響著繼續教育項目的質量,所以師資隊伍的專業化建設是中醫藥繼續教育專業化的根本。在繼續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我們應當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人才資源,多方物色教師。除了校內的教師以外,應該加大兼職教師的比重,聘請其他高等中醫藥院校的教師、中醫藥行業的政府機關公務員、國內知名醫院的中醫醫師、藥師等中醫藥行業各領域的精英作為兼職教師。鑒于繼續教育具有高度的實踐性,高校在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要注意逐步搭建理論水平高超、實踐經驗豐富的“全能型”師資隊伍結構,不斷提高教師的學科專業水平、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開展繼續教育“名師工程”,造就能夠按繼續教育規律和特點教學的高素質專業化師資隊伍。這是實現高校繼續教育專業化的重要人才資源保證。繼續教育管理者隊伍專業化建設是中醫藥繼續教育專業化的保障。只有專業化,培訓項目的研發才會受到社會青睞,且不會被輕易復制,只有專業化,培訓品牌才會具備核心競爭力。對于繼續教育管理者所需具備的勝任力,可將其歸結為以下六種能力:一是對繼續教育的政策和實踐進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即政策敏感度;二是繼續教育項目開發的能力,即獲取和挖掘培訓資源的“營銷”能力,和其他部門建立聯系,反饋培訓效果的“公關”能力,計劃、組織、控制培訓活動,保證培訓目標順利實現的管理能力;三是關于繼續教育的調研能力,即學術能力和專業發展能力;四是繼續教育項目的推廣能力;五是勝任多樣角色的轉化能力,英國學者羅杰貝爾特認為,培訓管理者應當是培訓者、設計者、顧問、創新者、管理者;六是服務能力,細致周到的服務可以提高學員的滿意度,這是繼續教育項目品牌化發展的保障。繼續教育管理者隊伍建設要重點加強以上六種能力的培養。
4.3品牌化
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想實現高校中醫藥繼續教育跨越式發展,必須在特色化和專業化的基礎上牢固樹立品牌化經營意識,走品牌化發展道路。在做品牌化的過程中,要重點做好品牌定位和品牌傳播。1972年,AlRies和JackTrout提出了品牌定位的定義:如何讓你在潛在客戶的心智中與眾不同。而從品牌的角度來說,繼續教育品牌是大學品牌的副品牌之一,繼續教育的品牌定位既要與大學品牌一脈相承,又要體現出自身的特性,給潛在客戶留下深刻印象。高等中醫藥院校在對繼續教育進行定位時應該避免出現以下3種情況:第一,品牌定位過大,習慣用“國內一流”“頂尖”等夸大的詞匯;第二,品牌定位過小,過小過窄的定位將對未來品牌再定位帶來麻煩,很難讓品牌定位具有延展性和可持續性,不利于品牌的持續健康發展;第三,品牌定位無差異性,不能體現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的特色優勢。當然,在品牌定位上可以借鑒國內外著名高校的先進經驗,學習其品牌定位的原則、方法和步驟。比如,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高層管理教育中心將“連接學術研究與產業實踐的橋梁,是終身學習理念的倡導者”作為其品牌定位;麻省理工學院(MIT)對培訓工作的定位很簡單,就是要使MIT的職業培訓成為21世紀終身教育的重要環節,讓職業人士獲得終身教育的機會;同時,要讓MIT與世界緊密相聯,用MIT的前沿知識和教學科研資源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在確定了品牌定位以后,就要制定與之相適應的品牌傳播策略。高等中醫藥院校繼續教育可以采用的策略有三:第一,公共關系傳播策略,如麻省理工學院的MITOCW項目和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現代遠程教育扶貧工程都是此方面很好的例證,不僅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且增加了招生和科研合作;第二,事件傳播策略,可以通過舉辦名家講壇、周年慶典、學術講座等活動,傳播高校繼續教育的品牌形象;第三,廣告傳播策略,繼續教育項目推廣人員可以通過官方網站、平面媒體、搜索引擎、微博、微信等現代營銷手段進行廣告宣傳,擴大品牌知名度和受眾面。
5結語
高等中醫藥院校繼續教育基地建設要堅持以國家中醫藥政策和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發展戰略,堅持開展大學后非學歷教育和為社會服務的發展定位、堅持高層次、高品質、高效益的辦學原則,堅持特色化、專業化、品牌化的發展道路,才能加快發展中醫藥繼續教育事業的步伐,使其得到健康有序的發展,為國家培養所需的中醫藥行業高端緊缺人才。
作者:李曉東 黃煒 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