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專科醫院繼續醫學教育現狀探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目的調查醫院繼續醫學教育現狀及需求,提出合理的建議,為做好繼續醫學教育工作提供依據。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某三甲專科醫院的醫務人員進行調查。結果醫務人員參加繼續醫學教育的主要形式為科室業務學習(89.04%),影響其對繼續醫學教育滿意度的主要因素是時間安排不合理。同時,醫務人員對繼續醫學教育的需求程度較高(87.67%);而存的主要問題是培訓形式單一、不注重實踐。結論優化醫學繼續教育模式,進一步豐富繼續醫學教育形式,注重提高醫務人員的崗位勝任力,滿足個體化需求的同時提高繼續醫學教育質量。
【關鍵詞】三甲專科醫院;繼續醫學教育;現狀;需求
繼續醫學教育是對醫學院校畢業后進入醫療衛生實踐崗位的醫務人員進行終身性知識更新的教育措施,是我國醫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整個醫學教育體系中的高層次教育階段[1]。黨的報告明確指出,要“完善終身教育體系”“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突出彰顯了繼續教育在建設學習型社會進程中的重要地位,也為繼續教育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2]。本文以福建省某三甲專科醫院為例,調查該院醫務人員接受繼續醫學教育的現狀及需求,通過發現存在問題,了解主觀意向,對繼續醫學教育現狀提出改進建議,創新管理模式,開拓渠道,優化平臺,提高質量[3]。
1問卷及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46份,有效率為97%。表1為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在年齡分布上,31~40歲的調查對象最多,占比66.44%;在職稱分布上,中級職稱的醫務人員占比43.15%;在學歷分布上,本科及以上人員占比為98.63%。
2現狀
2.1醫務人員參加繼續醫學教育的主要形式和培訓內容。繼續醫學教育主要形式包括遠程繼續醫學教育、外出參加學術會議及培訓班、進修學習、科室業務學習、院內業務學習、學歷學位教育及參觀學習等。調查結果顯示,醫務人員參加繼續醫學教育的主要形式為科室業務學習,共130項,占比89.04%;其次是院內學習,占比82.19%。醫務人員參加繼續醫學教育的培訓內容包括專業理論、技能實踐、醫學人文、科研能力培訓、教學能力提升、院內感染與控制等,共勾選679項(多選),其中選擇專業理論的醫務人員最多,占94.52%;其次是技能實踐,占78.77%[4](見表2)。
2.2醫務人員參加繼續醫學教育的原因。在調查醫務人員參加繼續醫學教育的原因中,共被勾選559項(多選),其中,有141名醫務人員選擇了提高自身業務能力,所占比例最大(96.58%),而因為政策規定與其他原因而參加繼續醫學教育的醫務人員所占比例相對較小,分別為22.60%與4.79%(見表3)。
2.3醫務人員參加繼續醫學教育的影響因素。調查結果顯示,醫務人員參加繼續醫學教育的影響因素中,共勾選了573項,其中時間問題被勾選了125次,所占比例最大(85.62%),由此可見對醫務人員參加繼續醫學教育影響較大的因素是時間問題,其次是經費問題,所占比例為65.75%(見表4)。2.4醫務人員對繼續醫學教育的滿意度表5和表6中,調查顯示醫務人員對授課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評分最高(3.91±0.70),其次為“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幫助”(3.86±0.73),而評分最低的項目是時間安排(3.64±0.77)。秩和檢驗的結果顯示,醫務人員對不同培訓項目的滿意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需求
3.1醫務人員對繼續醫學教育的需求程度。調查結果顯示,在調查的146名福建省某三甲專科醫院醫務人員中,認為比較需要繼續醫學教育的醫務人員有78人,所占比例最大(53.42%);其次是認為自身非常需要繼續醫學教育的醫務人員有50人,占比34.25%,一般需要約17人,占11.64%;不需要的1人,占0.68%。
3.2醫務人員參加培訓需求的形式。調查結果顯示,71.92%的醫務人員選擇學術會議,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外出參加培訓班,占比66.44%,而認為其他(如讀書筆記、醫學著作、醫學譯文等)是目前最適合的培訓形式僅有29人,所占比例最小(見表7)。
3.3醫務人員希望通過繼續醫學教育達到的目標。調查結果顯示,希望通過繼續醫學教育來更新專業知識的醫務人員占比最大(94.52%);其次希望能提高臨床能力與提高科研能力的醫務人員分別占89.73%、82.88%。這與其他的關于繼續醫學教育現狀認知的研究結果相似(見表8)。
3.4醫務人員認為繼續醫學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表9調查的是醫務人員認為繼續醫學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共勾選417項(多選),結果顯示67.12%的醫務人員認為培訓形式單一,互動性不強,導致培訓效果較差,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培訓只注重表面,而不注重實踐,占比為48.63%,有45.89%的醫務人員認為繼續醫學教育的培訓時間不合理,過長或過短(見表9)。
4討論與建議
4.1合理利用時間,豐富繼續醫學教育形式。本研究發現影響醫務人員對繼續醫學教育滿意度的主要原因是時間安排不合理。同時,由于時間等限制,醫務人員參加繼續醫學教育形式仍以科室及院內的業務學習為主。學習途徑單一化則會占據臨床醫師更多的工作時間,為了解決“工學矛盾”,就需要拓寬學習途徑,寓繼續醫學教育于日常[4],而繼續醫學教育是多元性、碎片化教育,利用好碎片化時間是教育的重點和難點[5]。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遠程教育不受時間、空間等因素限制,知識更新快,是繼續醫學教育的重要補充[6-7]。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多樣式教學過程,如自學、遠程教育、實際案例教學等[8]。基于此醫務人員能根據需求選擇最適合的繼續醫學教育形式。
4.2創新繼續醫學教育管理模式。結果顯示,醫務人員認為當前繼續醫學教育培訓形式單一、重表面輕實踐。因此建議創新繼續醫學教育的管理模式,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滿足醫務人員繼續醫學教育的人體化需求。楊蘆思等[9]學者提出以需求為導向,設計管理平臺模塊;以任務為導向,界定管理平臺角色;以導師制為基礎,構建繼續醫學教育信息化管理平臺。章昊,洪文旭[10]認為采用“管—評—建”管理模式,優化管理方法,提高了醫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繼續醫學教育活動參與度,有利于繼教管理質量的提升。
4.3選擇優質的繼續醫學教育培訓項目。通過本研究可以了解到醫務人員希望通過繼續醫學教育達到的目標是更新專業知識、提高臨床能力。醫學教育項目的意義就在于給廣大醫療行業工作者提供一個學術研究的良好環境[11],然而,目前繼教項目魚龍混雜,參差不齊。在相關部門加大對其監管力度的同時,醫院相關部門也應做好把關審核。業務科室與職能部門一起為醫務人員篩選出有針對性、實用性的繼續醫學教育培訓項目。其次,由醫院主辦優質的繼續醫學教育項目,打造醫院自己的學術品牌,既方便本院醫務人員參加,節省人力物力,又能最大程度保證繼續醫學教育效果。
作者:林瑩 連穎菁 張伯秋 顏建英 單位:福建省婦幼保健院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科教科 福建省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