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PBL教學法在高校繼續教育的應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高校的繼續教育在互聯網時代進入到一種開放的狀態,讓pbl教學法有了更加廣泛的用途。本文以PBL教學法的內涵和繼續教育學習者的學習特點為研究基礎,對新時代PBL教學法在高等繼續教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探討,目的在于推動繼續教育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PBL教學法;高等教育;繼續教育
一、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法概述
PBL也稱為問題教學法。它以問題為導向,主張學生使用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共同探討等方式學習,然后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團結協作的意識。具體來說它有以下一些方法和作用。
1.培養學生發現與分析問題的能力
以問題為導向是PBL教學法的核心。在教學過程中,問題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解決問題是一條主線,學生沿著這條主線,遵照解決問題的基本程序,對問題進行解構、剖析、探尋本質。這是符合人們認知規律的學習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PBL抓住了本質,所以在培養學生和問題的辯證關系上,有著顯著的作用。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新時代人才重要素質之一。學生作為“主角”,必須具備自主確定學習目標、獲取知識的方法,必須具備對自己的學習進行監控,隨時做出調整的能力。在PBL教學中,教師扮演的是觀察者和引導者的角色,他們為學生拓展知識的范圍、列舉學習的方法,由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
3.提升人才的綜合素質
在PBL教學中,體驗與實踐是兩個重要的教學方式,它和現實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最終的學習成果也要接受現實的檢驗。我們在解決現實問題時,不可能只調動一種能力。因此,充分發揮學習者的自主能動性,運用綜合的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正是對個人綜合素養提升的契機。
1.開放性
繼續教育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比較小,只要學習者有主動學習的意愿,無論是學歷教育還是技能教育,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與方式,這就使得高等繼續教育吸納了數量更多的學習者,在學習向征上表現出一種開放包容的姿態。
2.功利性
高校的繼續教育是為因為各種原因沒能接受系統高等教育的學習者準備的。這些學習者的學習動機非常明確:就業、升職、加薪。能夠以興趣出發的學習者,不足10%。但是功利性的好處也很明顯,學習者有更加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路徑更有針對性,學習效率更高。
3.實用性
接受繼續教育的人大多已經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會主動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方式,整合個人的經驗,幫助自己完成最終的學習目標。而他們選擇的標準是個人的知識經驗,以及在現實生活中能夠用到的可能性的大小。這也使得繼續教育的個性化非常強,很難在一個固定的范圍內進行比較。4.導向性繼續教育的學習目標中,知識目標只能占有很小的一部分。能不能獲得關鍵技能,培養一些合作和溝通的能力,是學習者更看重的隱形要素。而且關于知識的真理,也常常是在交流溝通的過程中得到明晰的,這種求大同、存小異的學習共識是一種珍貴的品質,可以延展到現實生活中的其他領域。
三、PBL教學法在高校繼續教育教學中的實施過程
1.創設情境
和全日制教育不同,繼續教育在授課時間、培訓周期上都比較短,教師和學生面對面的機會也相應地減少。為了彌補這些客觀“缺陷”,教育者可以利用互聯網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提高他們使用計算機和互聯網學習的機會,而且互聯網教學的形式活潑,更容易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隨著AR技術、慕課平臺進入高校,創設和學習內容相關的情境、擷取周邊教育資源的難度大大降低,情境化教學會成為一種常態。
2.提出問題
PBL以問題為核心,所以教師和學生在開展學習的時候,都要緊密圍繞著“問題”這個關鍵詞。教師一般會針對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提出問題,學生則會根據個人生活實踐和體驗提出一些問題。這個環節,教師和學生自然地分工,接下來需要把問題做集中,剔除重復的問題或能夠自主解決的問題,然后把被選中的問題列明具體的學習計劃,有些專業還會針對問題的難度和適用程度做更加細致的劃分,這個基礎工作決定了后續繼續教育的質量。
3.建立小組
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全部列明后,就需要建立合作學習小組。小組中的成員以學能和學習背景為主要標準進行劃分,以自主為主,輔以合作。因為學生都是帶著問題進入小組的,所以學習的針對性會比較強,再加上同學們之間的協作,學習的視野應該比較廣闊。輔導教師需要把握幫助的程度,過深容易讓學生產生挫折感,過淺則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除此以外,協作的基礎應該是以小組內部成員的凝聚力為基礎,能不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會影響學習的質量,這些也應該在分組合作時考慮清楚。一般的做法是,教師會給一些指導性的意見,然后學習者們綜合這些意見,先自行尋找學習伙伴,完成自主搭配后,教師會進行微調。接下來,在小組內選擇一個比較有威信的人當組長,其他組內成員也有相應明確的分工。這樣的做法理性而快捷,適用于繼續教育的特性。
4.交流討論
繼續教育非常重視寬松的交往環境的營設。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在短時間內完成面授后,其余的時間需要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的學習。有些時候,教師為了彌補授課時數短的缺點,會使用異步通信方式--電子郵件,與學生交流探討。隨著社交軟件的發展,交流的方式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方便。更加促進了問題有的放矢的解決,也很好地保護了學生的學習隱私。還有慕課平臺、微信群等也在擴充著交流研討的范圍,讓繼續教育無時間限制、無空間限制的優勢發揮的更加明顯。其實,使用PBL教學法,最成熟的模式是學生自學--組內討論--評估學習成果--繼續自學。這個模式有助于學生將知識經過強化轉變為內化,也讓每一位成員都得到了發言的機會,獲得了改正錯誤、形成統一認識的機會,這就是組內合作學習最大的價值。
5.展示成果
繼續教育的考核并不像全科教育那么嚴格,相對來說方式比較靈活。現在比較常見的考核方式是成果展示。在繼續教育一段時間后,學生們可以通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戲劇等形式進行成果展示。有的時候,學生們也會充分地利用互聯網技術,把成型的展示成果到網絡上,形成良好的學習激勵氛圍,也可以讓人們共享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6.總結反思
關于這個環節,很多人只停留在總結這一步。總結也以專家和教師的點評為主,其實這只是完成了80%的工作,而剩下的20%的工作才能從根本上決定繼續教育持續化的程度。那就是反思。為學生建立反思檔案,讓每個學生在學習了一段時間后,或是全部學習結束后,對自己的學習質量進行評價。也可以聽取小組內其他成員的意見,形成360°評價體系和自我反思相結合的模式,一旦形成這樣的習慣,可以幫助學習者在離開高校的繼續教育系統仍然堅持學習,與時俱進的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
四、結語
全新的時代對人們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有著更加全面和延展的要求。以PLB教學法為核心的繼續教育不僅符合時代對人才培養周期的要求,還能靶向提高學習者的各項能力。運用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建立小組、協作研討、資料收集、評估反思等方法,切實的將PLB教學法運用到繼續教育中,應該成為高等高等教育完善和優化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孫方曉.PBL教學法應用于高校成人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5).
[2]王曉媛,鄭翠玲.移動網絡環境下成人教育PBL教學模式的創新[J].中國成人教育,2019(1).
作者:張真子 賈維紅 尤延生 呂曉明 單位: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