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會計繼續教育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內容摘要】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我國會計改革的進程也在逐步推進,國家出臺政策取消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后,社會經濟業務對會計從業者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對于會計從業者的繼續教育問題,國家和社會有關機構需要積極配合,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從業者的重視程度。新形勢下,為了提高會計從業者的業務水平,保障單位經濟業務的順利進行,針對會計從業者的繼續教育培訓勢在必行。
【關鍵詞】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繼續教育培訓;業務素質;學分管理;激勵機制
2017年11月5日,《會計法》的修改提案正式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審核,取消了原來《會計法》中要求的會計行業的從業人員必須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的規定,將具備從事會計工作的專業實務能力作為從事會計工作的新要求。由此,會計從業考試正式退出了會計行業的歷史舞臺。對于會計證取消后,會計從業人員是否還需要每年定期參加繼續教育的問題,行業內出現了熱烈的討論。
一、什么是繼續教育
過去,人們對于會計繼續教育的理解,是獲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實行定期年檢的制度。由此看來,既然會計從業資格考試都被取消了,那是不是就沒必要再花錢去養一個沒有用的證書。但是現如今,繼續教育主要是對那些正在從事會計工作的從業人員進行定期的專業培訓,引導他們了解新知識,提升職業道德素質和業務水平,使從業人員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發展,了解當前會計相關法規的新變化并且及時應用于企業內部。因此,對于會計繼續教育的理解不能單純地把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和繼續教育培訓形成捆綁關系,繼續教育要獨立地去看,而不應當僅僅與一個證書掛鉤?,F在參加繼續教育不是為了通過年審,而是為了使會計從業人員增強對會計法規變更的認知,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提升自身的專業勝任能力。由此可見,會計證雖然取消了,但繼續教育還應該繼續執行。
二、繼續教育的范圍
會計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不是憑空就有的能力,它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地學習研究,而進行繼續教育學習就是獲取這種能力的一個便捷途徑。針對取消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最新政策,會計法規也作出了相應調整,需要進行繼續教育的對象發生了重大變化,規定以下人員應當堅持參加繼續教育。
(一)已考取會計專業職稱的會計人員。持有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初級職稱、中級職稱或高級職稱)的人員,必須參加繼續教育。
(二)已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現在仍在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在取消會計資格考試前已經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現在仍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都需要參加繼續教育。
(三)從事會計相關專業的其他會計人員。凡從事會計相關工作的人員,無論是否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或技術資格證書,均應當參加繼續教育。
三、加強繼續教育的管理措施
會計的繼續教育在我國大中型企業及行業內部一直都備受關注,但反觀一些事業單位和私營小企業,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問題一直都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在基層事業單位和政府機關中,由于會計業務操作簡單,很多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都是兼職,甚至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不具有會計從業的任何經驗,更不會留意每年定期參加培訓、進行繼續教育。因此,在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取消后,對于繼續教育的培訓,尤其是規范基層機關事業單位從業人員的后續教育問題,政府和社會相關機構應當予以重視,出臺相應措施。
(一)建立相關制度平臺,確保繼續教育有序進行。通過互聯網平臺建設,打造繼續教育一體化平臺。平臺在授課前,對學員進行登記,實名認證會計從業人員,確保學員信息與財政廳網站相統一,保障會計學員的學習成果和自身利益。在學習過程中,設置網絡客服,實現從學習聽課、答疑解惑、考試評價、信息登記一條龍的管理系統,便于會計人員隨時學習交流。1.繼續教育采取學分制管理。會計從業人員可以隨時在平臺上參加繼續教育課程培訓,每年年終把所學課程的學時轉化成相應學分,取得的學分達到財政部規定視為合格。2.繼續教育的學分逐年登記,納入個人檔案。會計從業技術人員未按照教育管理部門規定參與繼續教育課程,繼續教育部門或相關繼續教育機構不得為其辦理繼續教育事項登記。連續三年學分不達標或長期不參加繼續教育的人員,取消其從事會計行業的資格。3.鼓勵會計人員考取相關資格證書,每通過一科考試可以在網上直接認證,同時轉化為部分繼續教育學分。通過參加會計、審計等相關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擴充從業人員的知識儲備。4.規范會計隊伍道德素質,建立專業從業資格系統。任何人員凡參與與會計工作有關的違法行為被查處的,一經發現,立即通過網絡平臺錄入系統,吊銷會計從業資格,終身不得再從事與會計相關的工作。
(二)強化引導,獲得企業的支持。會計工作不僅專業性很強,涉及的行業也很廣泛,因此,會計師的繼續教育問題是涉及社會各個階層的大范圍工程。各個單位應當制定符合自身發展的財務制度,積極配合相關機構,定期組織員工進行培訓,及時掌握政策變更。各單位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當制定相關的激勵機制,把繼續教育與本單位員工的考核、晉升相結合,將繼續教育的完成情況作為一項重要的評估依據。第一,單位在招聘財務相關專業崗位時,必須要增加“每年定時參加繼續教育”這一條件,從選擇用人的源頭提高會計人員對繼續教育問題的重視。第二,單位需要把繼續教育的完成情況作為聘任會計專業技術職務的重要條件。今后企業在選聘中高級管理崗位人才時的首要條件就是要考察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情況和成績,凡在職期間每年未達到繼續教育應有學分的,不能參與選聘。第三,單位應當把會計人員的薪酬、績效同參加繼續教育的情況相結合,以此作為激勵,使會計人員積極主動地進行繼續教育培訓。第四,大型企業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提高對繼續教育的重視,以此獲得行政部門的支持,集中組織員工進行高效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中小型企業根據自身情況,靈活組織從業人員在社會有資質的機構進行定期培訓,及時掌握會計政策變更;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利用優勢資源,以政府為依托,由財政部門適時組織相關專業培訓,及時了解國家經濟政策,將財政資金充分利用為民辦好事。
四、參加繼續教育的意義
(一)對個人而言。作為會計從業人員,不僅要參與完成企業的常規業務,還會在日常的經濟活動中遇到大大小小的突發事件。如果對于會計知識的更新不到位,對新政策不能及時了解,不但會在工作中出現紕漏,還有可能造成企業的重大損失。對于基層政府的會計從業者,如果不能及時了解時政信息,掌握國家經濟運行政策,就不能準確把財政專項資金運用到惠民工作中去,更有甚者將會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通過參加繼續教育培訓,單位的會計從業人員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掌握更新與自身業務相關的會計知識,從而更好地運用到工作中。
(二)對企業而言。隨著現代經濟的高速發展,會計制度和法規的更新也趨于頻繁。為了謀求更好的發展,時下每個企業都樹立了自己鮮明的行業特征和內部管理制度,由此各個行業也產生了具有自身特點的會計處理方法。對于基層政府的會計核算,主要采用收付實現制就與企業有根本性的不同,記賬的會計科目也與企業有所差異,進而在多數業務上事業單位會計的處理方法都與企業不盡相同。因此,有針對性地適時培訓不僅可以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知識儲備,更重要的是使單位的決策者能夠及時得到經濟政策的反饋,提高經濟敏感度,為企業發展決策作出正確判斷。繼續教育是一個再培訓、再教育的過程。會計證取消后,對于會計從業者來說,繼續教育應當更加嚴格地執行。隨著會計制度改革的推進,日后參加繼續教育培訓也將會成為從事會計工作的“新門檻”。
【參考文獻】
[1]吳昌琴.新形勢下中學財務內控問題及風險防范策略[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
[2]財政部,人力資源保障部.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財會〔2018〕10號[Z].2018-5-19
作者:趙瑞靜 單位:石家莊市長安區人民政府勝北街道辦事處中級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