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等職校計算機教學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近幾年,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計算機技術突飛猛進,極大地改變了人們學習、生活和工作方式。然而計算機知識更新和技術運用演變日新月異,挑戰了傳統的中等職校計算機教學模式,加上中等職校的入學門檻降得越來越低,生源質量和學生學習能力日益下滑。在此情況下,計算機教學如何挖掘學生的潛能已經成為我國中等職業學校關注的焦點。筆者從事職業教育已經多年,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和職校學生的特點,總結了幾種挖掘職校學生學習潛能的方式,以與各位職教同仁交流探索。
關鍵詞:計算機;職校學生;項目;開發
一、我國中等職校計算機教育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得到了空前發展,全國中等職業教育包括普通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技工學校和成人中等專業學校,為國家建設培養出了數以億計的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其中有相當部分已經成為行業的技術骨干和技術標兵,有效地促進了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可見,中等職業教育對于全國職業教育乃至高中階段教育的影晌是巨大的。20世紀不懂文字的被稱為文盲,21世紀不懂計算機的就可以被稱為文盲,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學習、生活及工作方式。社會上的各行各業都受益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這也產生了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巨大需求。然而計算機知識更新和技術運用演變日新月異,社會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挑戰了傳統的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模式,在職業教育領域,如何挖掘學生的潛能和學習興趣是職業學校一直關注的重點。近幾年,雖然國家在政策方面給予中等職業教育不少傾斜,支持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受大環境的影響,社會選撥人才對學歷具有嚴格的要求,學生家長觀念也是非大學不上,同時加上普通高中的擴招,致使中等職業學校生源逐年銳減,生源質量越來越差。無奈之下,為了招生,中等職業學校入學門檻降得越來越低,學生自學能力不強,學習基礎差,底子薄,進而產生了自卑感,畏難情緒大,給學校的教學和管理增加了負擔。但是盡管學習底子薄弱,作為中等職校來說,學生學習計算機是最基礎的必修課,也是以后畢業考試和就業的必學課程。為此,學校要與時俱進,為學生的全面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
二、我國中等職校計算機教學面臨的問題
1.學生底子薄弱,學習積極性有待提高。在高中階段,相對于普通高中學生,中等職校學生普遍表現為學習素質較低,文化基礎差,底子薄,對學習有畏難情緒,對學習缺乏濃厚的興趣。長此以往無形中產生自卑感,有的學生還破罐子破摔,不能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一切都是在老師的督促下完成的,內因沒有起到作用,久而久之,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甚至產生輟學念頭。2.教材研發滯后,知識結構不合理。計算機知識更新和技術運用演變日新月異,編寫教材的教授長期在校園做學術研究,與計算機實際應用發展情況脫節較為嚴重,其編寫的教材很可能無法深入淺出地結合現實講解計算機知識。僅僅靠教材學習,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有效提高學習成績,更無法培養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導致學生畢業后不能很快與用人單位實現知識結構和業務技能上的直接對接。3.上機實踐操作缺乏。再好的理論知識也需要實際操作才能熟練運用,才能得到加強和鞏固。正所謂熟能生巧,而許多學校硬件條件具備,但是因各種原因無法給學生安排充足的上機操作時間,導致學生所學理論知識掌握不深,影響以后的學習。
三、中等職校計算機教學挖掘學生潛能對策分析
中等職校計算機教學注重知識在實踐中的運用,面向的是就業,更注重培養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而非學術型人才。面對以上提到的難題,如何在新形勢下迎難而上,其重點在于挖掘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以便學生在實際生活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并創造性地集合能量為社會提供卓越的高質量的服務。1.正確使用多媒體技術于計算機教學之中。綜合教學經驗,筆者發現,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積極性,每堂課講解知識的PPT不宜超過15張,只需把本節課所要講授課程內容的邏輯框架和基本知識點要義列出即可。更好的教學方式是提供網絡或紙質資源讓學生課前課后去尋找,并要求學生總結成PPT作業發給教師,教師再挑選出學生對課程內容理解的盲點和不足之處,有針對性地講解和布置新的作業。甚至還可以讓理解能力好的同學上講臺分享,鼓勵學生鍛煉演講能力。這樣在同樣的課堂時間內,避免了單向灌輸的缺點,更好地挖掘出學生學習計算機的潛能。2.實施項目驅動教學。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項目驅動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基于目標導向的教學模式。課堂初始階段由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設計項目目標,確定項目完成日程;中期教師指導、學生小組探討和匯報、課后集合資源創新性完成項目;后期小組匯報,并綜合團隊和個人表現評分。項目驅動教學模式綜合了傳統的探究性學習、作業鞏固、案例小組討論等教學模式的優點,能夠最大化激發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和其學習熱情,并給教師控制課堂秩序和項目完成進度提出新的要求,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知識結構和缺陷,并根據研究項目的需要,自發地、高效地、團隊式地學習。教學實踐表明,項目驅動教學模式更符合現代社會提倡的團隊學習、分工和合作潮流,從根本上樹立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讓老師不僅成為傳授知識的長者,更是答疑解惑的傳道者。也符合新形勢下職業教育計算機教學的實戰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的導向需求,并對挖掘學生潛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3.確立就業導向的教學機制。截止2016年12月,中國網民數量達到7.31億,全年新增網民4299萬人,增長率為5.2%。我國互聯網普及率達53.2%,超過全球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超過亞洲平均水平7.6個百分點。截止2016年底,我國網購用戶數量達到4.67億人,網購滲透率達到63.9%,遠遠超過了GDP的增速。由此產生的電子商務行業,包括淘寶開網店、網絡消費者調查、在線廣告等等。為了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在陜西,已經有眾多職業院校除了傳授學生實踐技能外,還注重抓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新創業教育,比如給在校生講解歷屆學生的創業事跡、創業精神,并結合現實分享一些開淘寶店的學生成功的做法,鼓舞士氣,給學生傳播正能量。依據近幾年社會發展的趨勢看,我國目前的產業結構中仍然以勞動密集性企業為主導,中等職校計算機專業的定位應該偏向于熟悉電子商務行業,培養學生在一線崗位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課程的設置要符合市場需求,并繼續深化計算機教學改革,鼓勵學生在校期間創業實習和提供資金、倉庫和辦公地點等支持,讓學生更好地鍛煉創業就業導向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侯莉君.職高計算機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9(10):184.
[2]張磊.職高計算機教學的項目驅動探討[J].讀與寫雜志,2011,8(12):223.
[3]舒端.關于以就業作導向的職高計算機教學策略分析[J].大觀周刊,2012,39(9):130.
作者:楊雪梅 單位:陜西省電子信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