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基礎教育科研成果常見問題,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近期,筆者參加了四川省第六屆普教成果一等獎答辯會和宜賓市第四屆普教成果一等獎答辯會,在省、市基礎教育科研成果中發現一些普遍問題。特歸納總結如下,以期對我們的教育科研工作有所裨益。
一、成果與研究內容不一致
因為基礎教育的研究多數是教育教學一線的研究,主要成果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實際操作,對于教和學的歸納總結很多,也就造成成果比較散,未能準確地歸納和總結課題成果,很多成果與研究內容大相徑庭。案例1:課題是研究民族地區高中校本民族課程研發的,但成果名稱卻是“民族地區普通高中集中辦班管理,開發民族課程的探索與實踐”。追溯其成果來源的課題又是“普通高中苗族特色課程開發與教學實踐研究”,從研究的實質內容來講,他們把少數民族學生集中形成固定班級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同時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特點開發了一系列校本課程,并作用于全體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專家們建議將成果名稱改為“民族地區少數民族學生集中辦班和民族校本課程開發的探索與實踐”,這樣突出課題研究的兩個主攻方向和取得的成績。案例2:成果“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學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策略研究”,課題組在長期的研究中總結出來四個操作性成果:一個理念———生命教育;生活作文策略與實踐;多彩班級活動的開展;3+X家校共育平臺建設。從這幾個操作成果來看,研究內容非常寬泛,與成果名稱差異巨大。生命教育變成了一種理念,但在后續的實踐活動中并沒有得到充分體現,甚至在家校共育平臺中沒有任何生命教育的影子。專家們質疑:班級精神文化建設與生命教育之間到底是一個什么關系?是基礎關系還是決定關系?生活作文、班級活動、家校共育與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又是什么關系?為什么要從生活作文、班級活動、家校共育三個方面來開展班級精神文化建設?有沒有其他活動和實踐更有利于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大家一致認為:成果和研究內容很不一致,需要進一步提煉和深化。
二、成果追求高大上,不切合實際
有些研究成果為了博取評審專家的眼球,一味追求高大上,一味突出新穎性、創新性,不切合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的實際,華而不實,甚至弄巧成拙。案例3:課題本身是根據幼兒園所在的縣域設計了本土文化的系列主題活動來提升幼兒教育的質量,課題在長期的研究中立足于本土文化、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并結合幼兒教育的特點,形成了近百個本土化的主題活動,大大提升了教育質量。但最終成果名稱是“師幼共構的本土文化主題活動策略”。專家們對“師幼共構”提出了明確的質疑:幼兒處于認知的低層次,有沒有參與本土文化主題活動的構建能力?在成果展示中,主要都是從教師對幼兒的關注、觀察,對幼兒教育的分析、研判,再到結合本土文化開發相關的主題活動,整合家長和社會資源讓幼兒參與相關的主題活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整個過程都沒有幼兒參與主題活動的構建。從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實際情況分析,也確實不可能參與主題活動的構建。專家們建議課題組不要提共構,而將課題成果改為“基于本土文化的幼兒主題活動探索”。
三、成果針對性不強,像個“拼盤”
有些研究成果沒有明確研究對象的實際情況,沒有認真分析研究對象的特殊性,沒有基于實際的問題,而是按照主觀臆斷開展研究工作,工作“面面俱到”,沒有分析這些工作有沒有實際效果、有多大的實際效果。在成果展示中一股腦地“搬”出來,表面上有很多做法,但明顯感覺就是一個“拼盤”。案例4:課題成果是“民族貧困山區(縣)教師有效研訓方式”,課題組從區域研訓、教師培訓、校本研修、教研員要求、圓桌對話研訓五個方面歸納和提煉了幾十種策略和方法,幾乎囊括了所有的研訓方式。據課題組介紹,他們在長達近十年的研究中,確實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在學校、教師、學生層面取得了顯著進步。但專家組從課題研究針對的問題來看,有教學與研究脫節、教師被動學習、學用分離、專業發展障礙、教研員素質等,沒有一個問題具有民族貧困山區的特點。在答辯過程中,課題組也不能明確民族貧困山區教師到底存在什么具體問題,與其他地區教師相比有什么顯著的不同。基于此,專家組認為,該課題不是針對民族貧困山區教師的研訓方式,而是就一般性的教師研訓方式進行研究,其成果也僅僅是一些方式的“拼盤”而已。課題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不強,其研訓方式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四、成果邏輯混亂,研究思路不清
有的研究雖然基于問題,但在實際操作中沒有認真分析問題,沒有把造成問題的原因分析到位,沒有厘清原因之間的邏輯關系。造成研究過程想當然,感覺有點作用的就加進去,其措施與結果之間關聯度不大,更不能提煉出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和措施。案例5:課題“幼兒區域游戲活動中教師支持策略的實踐研究”,成果主要解決的問題是:解決教師對區域游戲活動的理解不足;解決區域游戲活動時空不夠;解決家長觀念;解決教師專業發展問題。從解決的四個問題來看,邏輯思路不清。專家組提出:課題研究到底是針對教師支持幼兒區域游戲活動需要教師提高什么,還是為了更好地開展幼兒區域游戲活動而需要在哪些方面提升?從課題組展示的成果方面來看,既有教師在觀察理解幼兒行為的提升、有效引導幼兒活動的能力、教師專業化的成長等成果,又有幼兒園需要在時間和空間上給幼兒區域游戲活動提供足夠的保障,還有家長、社會對開展幼兒區域游戲活動的支持。專家組一致認為,課題在研究過程中問題不明確,邏輯關系比較混亂,研究思路不清晰。通過這些案例,需要我們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明確問題,明確研究對象,研究思路一定要清晰。特別是要針對問題產生的原因,有主有次地開展研究工作,踏踏實實地開展研究工作,這樣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研究成果。同時,在工作總結和提煉過程中,不要填充式地列舉工作,要把日常工作和研究工作區分開來。
作者:田貴榮 單位:四川省宜賓市第一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