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美術基礎教育信息技術應用探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正逐步與美術基礎教育教學相融合。該文以教師為教學實施者,以學生為教學受用者,通過應用教育技術理論,針對地方教育,深入挖掘地方資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術基礎教育,旨在開拓教師的教學思維,提升其教學技術能力,讓學生通過數字技術教學,具備視覺藝術思維、解讀藝術和創新藝術的能力。
關鍵詞:信息化時代美術基礎教育信息技術
一、美術基礎教育信息技術應用發展現狀
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對當前教育發展的影響也在日益擴大。2018年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對我國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具體的要求[1]。當前,我國基礎教育領域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程度進一步加深,各個學科積極開展信息化教學,網絡課件、微課等被普遍應用于各學科的基礎教育領域。在美術基礎教育中,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推動了美術教學模式、方法的創新,根據過去的教學反饋,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術基礎教育的質量。當前,信息化教學越來越重要。在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契機下,美術基礎教育領域需要將線上線下的教學方式融合,打造信息化教學模式。
二、美術基礎教育信息化教學研究的課題
隨著科學的發展,網絡技術、互聯網信息資源已經滲透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教育領域也不例外。《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指出,教師要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程教學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2]。信息化教學模式是建立在現代教學思想和信息化技術基礎上的教學模式,其實施需要信息化教學技術和技術環境等重要元素的支持。在信息時代,美育是重要的基礎教育環節。以往,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固有的教學方式,單純使用教材、黑板、課件三個主要的教學工具。現今,伴隨著信息化教學技術的發展,基礎教育方式在教學工具的使用上發生了變化。教師需要積極運用多種信息化教學技術,合理探索網絡資源,重新進行課程設計,以推動信息時代下美術基礎教育的發展。教學過程是師生相互協作的過程,如何基于特定的美術資源形式,運用適當的信息化教學手段,構建較為穩定的教學結構,是教師在開展信息化美術基礎教育時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圖1)。以往的教學模式以“教—學”為主,這是一種直線型的教學模式。這種直線型的教學模式只針對四個要素開展教學,即教(教師)、課堂教學、學(學生)、教學成果,其共同組成了教學過程。在信息時代,運用信息化技術的教學模式以“教—技—人—反饋”為主,信息化技術融入教學,形成交叉型的教學模式。其中,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融入教學,以學(學生)為主,運用教學技術,形成教學反饋[3]。交叉型的信息化教學將人技關系視為教學過程的重要部分,同時,教學反饋也必不可少(圖2)。對教學技術的使用也是以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特征為主導,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信息化設計。這一設計過程涉及教學媒體、教學方法、學生的接受程度等。如何使學生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達到教學目標,打造以學生為主的高效的信息化美術教學課堂,也是當下美術基礎教育信息化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此外,信息化教學不僅僅是在課程教學中簡單地應用信息技術,教師也不應過于依賴互聯網的信息資源。簡單地應用信息技術可能會導致教學理論與教學技術之間的不匹配;對互聯網信息資源的過度使用可能會導致課程設計不合理。美術學科是一門視覺化學科,信息技術的應用是對美術學科教育的優化。但是教師應當注意,美術學科是一門具有人文性、抽象性的學科,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更有效地將信息技術運用于美術教學環境,從而優化教學效果,同樣是研究的重點。
三、美術基礎教育信息技術應用研究內容
1.應用信息化教學技術凸顯美術教學特色
我國美術教育資源豐富、富有特色,互聯網平臺可為美術教學提供資源共享、師生交流的平臺。在美術基礎教育中,教師可以應用信息化教學技術,挖掘地域美術資源和網絡資源,結合發展中的互聯網信息化教學手段,創新美術教育的課程方式[4]。信息化教學技術依托于信息技術的發展,結合教育領域的實際需求,能夠創新美術基礎教育的環境。隨著信息化教學的發展,教師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更好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保證教學質量,這要求教師積極采取更加先進、多樣的教學手段,探索信息時代的美術基礎教育。信息化教學技術的多樣性能夠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利于凸顯美術基礎教育的特色。對于美術學科而言,具有較強視覺性、互動性的信息化教學技術,可以強化美術的學科特點,豐富美術教學資源,激活學生在美術課程中的創作思維,從而實現美術基礎教育質量的提升。
2.建構以學生為主的信息化美術教學課程
在數字化教育時代,網絡慕課、共享課程等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以往的教學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技術的發展,信息化教育理念亟待更新。信息技術除了為教師帶來了新的課程教學模式,也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信息化教學理念的更新對于今后基礎教育的研究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當下,信息化教學對于新技術的應用更為重視。信息技術只是促進教學內容更新的教學手段,要使這種教學手段讓學生接受,教師就需要以學生為中心構建信息化教學模式,使信息化教學空間更加靈活,使教學方式更具有技術性和多樣性,更具有意義。建構信息化美術課程,教師還需要提出具有創新性的信息化美術教學理念,豐富美術基礎教育的理論體系,使新的教學理念能夠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被不斷完善,使素質教育得到進一步深化開展,使廣大師生接受新的美術教學理念、提升藝術修養。
3.提高師生的信息素養水平
信息素養是當前信息時代下教師和學生都需要具備的重要素養。以往的課堂是教師利用書本、黑板等教學工具構建的課堂,而在信息化教學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打造高效課堂。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作為信息的接收者,需要有效地消化課堂教學內容。教師和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是影響教學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根據時展的需要,教師需要積極運用信息化教學工具,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進而提高學生整體的信息素養水平。
四、美術基礎教育應用信息技術需要解決的問題
1.教學成果有效性
信息化教學技術由于更容易讓師生獲得信息,能夠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應用信息技術資源的課堂設計應使教師和學生之間有更多的交流,并且便于教師及時獲得學生的反饋信息。這樣,教師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因材施教,及時調整教學方式,增強教學成果的有效性。
2.教學資源運用合理性
當前,信息化教學資源眾多,在課程教學中,如何利用、何時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以及選擇何種資源,都需要教師根據課程的實際情況深入思考。要想合理應用信息化教學資源,教師需要開展綜合研究,考慮教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實際學情以及自身等方面的因素,將信息化教學資源和實際教學情況相結合。具體而言,教師要以教材為依據、以教學目標為標準篩選資源,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合理開展課堂教學設計。
3.學生對課堂的適應性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需要通過對信息化教學技術的深入研究,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優化教學環境,解決一些過度依賴信息化教學資源和教學設計不合理的問題,從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篩選教學信息的能力。這有助于增強學生對于信息化課堂教學的適應性,也便于后期教學模式的推廣。
五、結語
信息化教學是當前基礎教育的重要發展趨勢,也是未來基礎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在美術基礎教育領域中應用信息技術,更新教學模式,能夠讓教師和學生獲取優質的教學資源,進而推動美術基礎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潔.教育信息化2.0:起步與挑戰[J].中國教育網絡,2019(1):21.
[2]黃威榮,許麒麟.基于“新能力標準體系”的師范生《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改革研究——以貴州師范大學本科公共課《現代教育技術》為例[J].高教學刊,2017(6):8-11.
[3]王兵.新課標理念下的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方法研究[J].新一代(下半月),2010(11):195.
[4]車律.基礎美術教育信息化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研究[J].藝術科技,2014,27(5):348.
作者:劉婕 單位:內江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