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基礎教育階段家校合作優化策略,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能否有效結合,共同促進人的發展,在教育活動中起著越來越關鍵的作用。教育是一個多方面、多層次的體系,它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在人沒有真正進入社會、參與社會活動之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對人的影響和發展至關重要。因此推行“家校共建”,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尤為重要。
一、構建伙伴型家校合作關系
基礎教育階段對于學生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作為未成年兒童教育系統的主力軍,家校合作更應該受到重視。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應該構建伙伴型的合作關系,互幫互助,相輔相成。學生與家長的相處時間較長,家長對孩子的了解也更為深刻與全面,為此,教師應當編制家訪計劃表,列出需要家訪的學生、頻率、日期以及家訪成效,通過開展家訪工作能夠拉近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給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生信息,方便教師的教學展開,根據學生情況及時調節教學進度與內容,提高教學質量。與此同時,家長也可以站在另一個角度給學校的建設與發展提供意見與想法,讓學校的規章制度更加合理,促進學校教育良性發展。教師可以給家長提供孩子在校信息,以及專業的教學指導。除此之外,為了能夠保證家訪活動的效果,教師還應當以周為單位對家訪活動進行復盤,找到需要改進的地方以及家訪活動之后學生的表現是否有所改善,在哪些方面有所改善,從而找到家校合作的溝通點。
二、明確家庭、學校的教育責任擔當
基礎教育階段家校合作基本上以學校教育為主、家庭教育為輔的方式,如果家庭教育的缺失、家校合作不緊密就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反而會加大學校教育的壓力,導致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教育功能發生偏差,使家庭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附屬品,家庭成為學校的延伸。所以在新形勢下,特別要注意發揮班主任和班級家委會的作用,定期圍繞一個主題開展學生教育工作。如,以“這周我是小小職業人”為主題,由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職業,教師在課堂上講述職業的類型以及這些職業是如何開展工作的。家長則為學生講述自己在職業實踐中的體會。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可以以個人或者小組的形式參與到職業工作中,具體體驗不同職業的價值,這種教師和家長聯合舉辦活動的形式既能夠培養學生對職業的認識,又能夠引導家長以及教師發揮各自的作用,從而提升家校合作的效率。
三、創新家校合作的思路和方式
基礎教育階段家校合作的目的是要逐步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兩者的協調、配合和發展。雖然以往基礎教育階段家校合作工作已經取得了許多成績,但是這只是實現家校合作目的的一個開始,現在,要在此基礎上創新家校合作的思路和方式。開展家校合作的科學研究,適應新形勢下基礎教育發展的要求,要組織力量,確定教育選題,有計劃、分步驟地開展家校合作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力求在家庭、家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等方面取得研究成果,用于指導家校合作。試辦家長學校。家長是家庭教育的老師,從一定意義上講,子女教育其實也是對家長的教育。家長明白了家庭教育的內容、方式和方法,明白了學校教育的目的、內容、計劃、方式和方法,就會主動地影響自己的子女。要組織教育專家、一線教學骨干、管理骨干,進行系列講座。系列講座要短小精干、通俗易懂、易于操作,使所有家長都能受益。只要能堅持,就一定能夠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充實和加強家委會的職能。學校要定期主動向家委會通報學校的教學要求及教學目標,提出對學生的各項要求;家委會要向學校及時反映家長和學生對學校教學管理的建議和意見;在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中,提高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從而使家長由客體變為主體,由被動變為主動。家長和教師都應該積極履行各自的義務,明確彼此的責任擔當,促進基礎教育的發展,提升家校合作的效率。總之,“家校合作”是學校、教師和家長共同搭建的平臺,讓家長了解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教師完善教育,提升教育實踐能力;學校凝聚家校合力,共同促進教育發展。因此,家校合作的優化成為必然,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構建伙伴型合作關系,明確各自的教育責任擔當也成為重中之重。家長與教師之間必須相互信任,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這兩個子教育系統之間也必須要有系統的交流方式與交流內容,對學生的發展相互補充,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和諧的成長環境。
作者:陳磊 單位:蘭州市城關區寧臥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