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特殊兒童的家庭教育效果直接關系著特殊兒童的身心發展,并且對特殊兒童的后天行為養成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家庭教育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與其所接受的多方面的社會支持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為促進特殊兒童的健康成長,本文以綏化市特殊兒童為例,探討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的長效機制,以促進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社會支持;長效機制
當前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的不足,不利于特殊兒童接受教育和康復治療,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特殊兒童的后天發展。通過對當前綏化市特殊兒童的家庭教育現狀進行分析和總結,發現其中存在著一定不足,應當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的長效機制,以改善特殊兒童家庭教育效果,促進特殊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
1.綏化市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現狀
1.1特殊兒童家庭基本情況
通過調查分析可知,當前綏化市特殊兒童家庭條件普通,特殊兒童父母一方有工作的家庭比重較大,特殊兒童父母雙方有工作的僅占少數,況且特殊兒童家庭教育以及訓練往往耗費較多的精力、時間和金錢,可知綏化地區特殊兒童的家庭經濟狀況有限,在有限的經濟條件下,投入到特殊兒童家庭教育和康復訓練方面的經濟投入也逐漸較少,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特殊兒童的家庭教育效果和康復訓練效果,不利于特殊兒童順利融入社會。部分特殊兒童家庭條件較差,特殊兒童的父母的知識水平有限,所受到的教育較少,缺乏優生優育的觀念,導致生育出有缺陷的兒童。
1.2特殊兒童家長的基本情況
部分特殊兒童家長的素質水平較低,作為特殊兒童的監護人和教育者,特殊兒童家長的素質直接關系著兒童的家庭教育效果,在家庭教育的過程發揮著主導作用。根據對綏化市特殊兒童家庭開展調查研究可知,部分特殊兒童家長未接受過素質教育,或受教育程度較低,在開展特殊兒童家庭教育中,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技術,在經濟條件以及素質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下,綏化市特殊兒童家庭教育和訓練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對于特殊兒童的后天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多數的家長的期望是孩子將來可以養活自己、照顧自己。所以大多數的家長會在經濟能力和生活能力允許的條件下來支持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其他方面的發展。
1.3特殊兒童的基本情況
特殊兒童沒有正確的人生觀,有部分兒童覺得自己的缺陷是父母造成的,因此將心中的不滿和怨恨強加到父母身上,這樣他們就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不能健康的成長。有部分兒童覺得自己有缺陷就低人一等,他們覺得自己受到了別人的歧視,因此他們帶有消極的心理,不能積極的對待生活。
2.綏化市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的有效對策
2.1加強微觀層面的深入支持
為進一步改善綏化市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的效果,社會保障應當以家庭為基礎,準確把握好家庭自給自足能力與社會服務期待之間的平衡,開展兒童家庭教育的深入化社會支持。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社會保障并不能夠完全取代情感價值,特殊兒童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支持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保障。家庭是生存的基礎環境,和諧的家庭環境有助于促進特殊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眾所周知,撫養一個特殊兒童的家庭明顯要比普通家庭更為艱辛,包括生活上的護理和經濟上的開銷,并且特殊兒童的家長往往難以獲得和普通孩子家長同樣的成就感。此種情況下,為改善當前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現狀,家庭成員應當共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共同分擔,互相進步。在對特殊兒童開展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應當確保每一名家庭成員都參與到家庭活動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觀念上保持高度一致,積極溝通和交流,促進情感的表達,在生活上和心理上給予特殊兒童父母最有力的支持。第一,家長要利用可以學習的各種方式,不斷的學習和探究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創設適合自己孩子的家庭環境,提供適合自己孩子的學習內容;第二,家長要盡早的讓孩子接受專業的治療,使康復與教育同時進行,要做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多方面、多角度的關心孩子,采取對孩子有利的措施;第三,培養孩子積極的人生觀;第四,讓特殊兒童不會覺得自己的不同,讓他覺得他自己就是社會的一員,就是和其他人一樣的,讓孩子融合社會;第五,家長要擺正心態,不要怨天尤人,不要自暴自棄,不要迷信封建。
2.2加強中觀層面上的支持度和關注度效果
在中觀層面上,各成員與特殊兒童父母在生活中接觸較多,所涉及的人群范圍較廣泛。為保證特殊兒童家庭教育效果,中觀層面的成員在開展社會支持的過程中,應當結合其角色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形成不同的社會關系,從而給予有效的社會支持。特殊兒童的父母在日常工作中會接觸到較多的中觀層面人群交往,中觀層面人群類型主要包括親戚、朋友和同事等,這些群體對特殊兒童的言語和眼光,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特殊兒童及其父母,從而直接影響著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的效果。因此中觀層面上的社會成員應當在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系統中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幫助特殊兒童父母排解心理壓力,促進特殊兒童父母積極主動參與社會交往活動中,調整人際關系,改善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的效果,通過中觀層面上加強支持度和關注度,為特殊兒童父母的健康生活提供可靠的保障。特殊兒童父母在開展家庭教育的過程中,中觀層面上的親戚、朋友和同事對待特殊兒童家庭的眼光、言語等,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特殊兒童父母的心理狀態,尊重往往比憐憫和同情更重要。因此經常與特殊兒童父母所接觸的親戚、朋友和同事應當把握好表達關心的方式,確保特殊兒童父母能夠感受到中觀層面上的社會支持。特殊兒童父母不愿意被當作弱者,他們更愿意與同類患兒互相傾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特殊兒童父母不甘示弱的心理狀態。從特殊兒童父母角度來看,來自親戚、朋友和同事的尊重和憐憫都是必要的,只有在尊重的前提下所給予的關心、支持和幫助才不會讓特殊兒童父母感到是一種施舍,特殊兒童父母才更愿意傾訴。因此中觀層面上的社會成員,尤其是特殊兒童父母的親戚、朋友和同事等,應當在同情特殊兒童家庭遭遇的同時,更應當看到特殊兒童家長鍥而不舍的堅持,從心底里尊重他們。同類特殊兒童家庭具有相似的經歷,更應當積極團結起來,形成強大的情感聯盟,促進家庭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特殊教育機構是中觀層面的重要組織機構,為進一步提高特殊兒童家庭教育效果,特殊教育機構的教師應當不斷完善自身專業知識體系,為特殊兒童家長提供專業且高效的社會支持和服務,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在準確把握特殊兒童基本情況的基礎上,開展有針對性的干預活動,環節特殊兒童家長的壓力,幫助特殊兒童更好的適應社會。
2.3在宏觀層面上為家庭教育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所謂宏觀層面上的社會支持,就是指要充分重視對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的支持,促進特殊兒童身心健康發展。中觀層面上來自于親人、同事和朋友之間的支持是從道德、良心及情誼方面出發的,此種情況下的支持帶有一定的隨意性。就特殊兒童家庭而言,最強有力的支持莫過于來自國家和社會的保障,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和可靠性。當前我國政府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度逐漸加大,社會救助和社會優撫政策不斷完善,但特殊兒童群體領域的保障和救助政策上不完善,尤其是在人力物力資源的協調配置上,仍有低矮進一步完善,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的社會工作有待加強。在宏觀保障上,主要從勞動力、經濟、物資以及特殊兒童家庭社會工作四個方面入手。
2.3.1勞動力方面
為促進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的順利開展,應當積極發展義工體制,協助家庭教育的順利開展。特殊兒童的家庭教育及訓練的任務與普通家庭相比,其開展的難度較大,需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雙職工家庭在開展特殊兒童家庭教育時往往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一些特殊家庭的父母一方不得不放棄工作來承擔特殊兒童的教育和訓練,此種情況下就不免加重了特殊兒童的家庭負擔。若特殊兒童父母所在單位能夠給予更多的寬容和理解,則特殊兒童家庭的生活壓力就會減小很多。政府相關部門應當鼓勵特殊教育專業學生以及愿意學習特殊教育的社會人員積極幫助特殊兒童家庭減輕負擔,在學習和幫助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特殊教育能力。
2.3.2經濟方面
國家應當加大特殊教育的資金投入力度,開展多種康復訓練機構,減輕特殊兒童家庭的負擔,促進特殊兒童更好的融入到社會中。當前我國的社會救助制度中主要包含孤寡病殘的基本生活救助,以及貧困地區貧困學生的教育援助和中小學教育費用減免等,但在特殊兒童受教育方面的救助制度仍有待進一步完善。我國民政部門和殘疾人聯合會等機構對特殊兒童開展教育活動和訓練,這些活動帶有一定的福利性質,但受到經濟和環境條件等因素的限制,此類特殊教育和訓練的普及程度有限。而醫院和其他康復機構的特殊教育環境條件較好,但收費高,特殊教育和訓練具有一定持續性,部分特殊兒童家庭難以承擔大額的費用支出。當前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各級部門應當加大對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的關注度,加大經濟投入力度,采取多種措施緩解特殊兒童家庭在特殊教育方面的壓力,促使特殊兒童更好的參與到社會活動中。我國在特殊兒童家庭教育工作中,應當積極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福利政策,改善特殊兒童家庭教育效果,強化社會支持,推進社會整體進步。
2.3.3物資方面
應當積極建立開放式的訓練場地或流動資源,加強特殊教育資源共享,為特殊兒童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活動和康復訓練提供優良的環境,改善特殊兒童家庭教育效果。社會工作始終堅持以“助人自助”為基本理念,強調改善案主的生活狀況,促使案主的多方面得到改善和提高,實現自助。就現代社會發展形勢來看,積極創建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助于促進被救助對象實現自助。在特殊兒童教育和訓練過程中,大量的輔助器具和資源對特殊兒童家庭來說是沉重的負擔,針對此種情況,若能夠有計劃、有組織的建立一個資源共享平臺以及公共的特殊教育訓練場地,能夠為特殊兒童家庭提供可靠的幫助,減輕特殊兒童的經濟壓力,充分尊重特殊兒童家庭,促使特殊兒童家庭實現自助。
2.3.4家庭社會工作方面
為進一步改善特殊兒童家庭教育效果,積極開展社會支持,應當加強特殊兒童家庭社會工作,以專門的方法、知識和技巧,緩解特殊兒童家庭中的問題,營造積極和諧的特殊兒童家庭氛圍,進一步促進社會的和諧進步。就當前我國家庭社會工作的開展情況來看,比較常見的是殘疾人的生活護理,婚姻家庭中的隱私、財產、養老問題的有效解決等,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特殊兒童家庭成員心理疏導這一領域內容。特殊兒童父母在家庭教育和訓練的過程中往往承受著較大的心理壓力和精神壓力,需要積極開展高效的家庭社會工作來進行疏導。給予特殊兒童父母以心理支持,強化精神動力,促進特殊兒童家庭教育工作的高效開展。
3.結語
特殊兒童是社會中的一員,科學合理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支持將會改變特殊兒童的一生。因此在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的過程中,應當給予特殊兒童更多的愛,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促進特殊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從而更好的適應社會。
【參考文獻】
【1】徐德榮,徐曉虹.教育協作理事會:特殊需要兒童社會支持系統的探索【J】.中國特殊教育,2011(06)
【2】吳旻.孤獨癥兒童父母社會支持與焦慮的關系研究【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0(02)
【3】周丹,胡玉君.家庭教育對特殊兒童學習與發展影響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16(04)
作者:王子鳴 管淑波 單位:綏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