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提高小學德育教育中家庭德育效力對策,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小學生正處于道德教育的關鍵時期,家庭和學校是他們日常生活的兩大場所,現今強調學校德育教育,弱化家庭德育教育往往會出現德育教育中“5+2=0”的情況,所以我們要積極強化學校和家庭二者教育的互補性,提高家庭德育教育的效力,采取策略共同協作,以學生為紐帶,促進生生互助,家家聯動,使家庭德育教育和學校德育相結合,達到“1+1>2”的效果,讓孩子的未來更加美好。
關鍵詞:家庭德育;教育效力;策略
德育,是學校教育工作中的一個永恒主題,是學校工作的靈魂,它致力于對學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質的培養,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障的作用,為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習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的時候提到“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小學生正處于道德教育的關鍵時期,在小學生成長發展的過程中,家庭和學校是他們日常生活的兩大場所,無論是家庭德育教育活動的開展,還是學校德育教育活動的開展,都對學生的成長有重要影響。但現階段大多數家長都存在一個思想誤區,即德育工作的開展實施完全依靠學校,極大程度上忽略了家庭教育活動的開展。如:很多因無法管教自己的孩子,被一群“神獸”氣哭的家長不在少數,有些家長甚至直接扔給孩子一個手機完事。家庭教育的方式可以直接影響孩子在未來成長道路上的成功與否,重視德育教育光喊口號不行,光靠教師在學校的教育更是不行,家長應該積極行動,積極配合學校和教師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積極強化學校和家庭二者的教育互補性。我們要提高家庭德育教育的效力,采取有效策略,發揮家長的導向作用,家校合作,對學生的品德教育做到“無縫連接”,避免在德育教育中出現“5+2=0”的情況,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一、系統調查分析,找癥結,理思路
以往,我們會依托學校定期對家長進行培訓指導,但是由于各個家庭情況不同,采取大而全的培訓方式收效甚微,所以我們首先開展調查研究,通過對我校低年級、中高年級、高年級的家長問卷、學生問卷雙向分析,發現53%的學生校內校外兩個樣,個體、單親、留守家庭的孩子因為在家缺乏家長管教,情況尤為嚴重,“護犢子”的家庭和平時不注重細節的家庭孩子壞習慣較多,而且隨著學生的成長,受家庭影響越大。我們按照家庭的實際情況進行分類,對雙職工家庭、單職工家庭、個體戶、單親、留守兒童等情況的家長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方案,使培訓更有針對性,讓家長轉變觀念,不要只注重智育而忽視德育,教育家長認識到家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讓家長知道該如何做。提高家長的自身修養,以身作則,提高家庭德育教育效力。如何分門別類地編制培訓內容是一項重要課題。我們以小學生德育內容為主要教育內容,與家長密切合作,在學校方面的教學引導下,對家長積極開展了相應的家庭德育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習慣,建檔立卡,通過家長會、家訪活動了解情況,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同時建立有效機制,讓學生監督家長的不良言行和習慣,對反映的情況通過家長信箱等方式轉達,使家長也能逐漸改正不良習慣,促進家庭的和諧。以“大手拉小手”為主題,發揮家長在家庭中對孩子的德育作用。讓家長成為孩子成長的榜樣,同時監督家長的不良言行和習慣,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孩子在校期間培養的良好習慣能促進家庭的和諧,以“生生互助”為主題,使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共同提高;以“家家聯動”為主題,加強學生家長之間的交流,把家庭德育教育和學校德育教育結合,達到“1+1>2”的效果。設立合理的跟蹤機制,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生的健康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家庭德育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糾錯中成長,在成長中不斷進步,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多層次、多渠道、多角度進行家庭德育教育引導,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二、讓家長成為孩子的榜樣
孩子自出生到成年,有2/3的時間生活在家庭環境中,時刻都在接受著家長的教育,受家長自身道德修養的影響。這種影響是在有意和無意間、計劃和無計劃中、自覺和不自覺中進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時間進行教育,都是家長以其自身的言行隨時隨地地影響著孩子。家長對孩子的生活習慣、道德品行、談吐舉止等都在不停地產生影響,其潛移默化的作用相當大,伴隨著人的一生。小學階段是學生品德形成最關鍵的時期,這個時期,學生的模仿性最強,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環境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源泉,家庭氛圍的和諧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我們時刻關注他們到校后的情緒,對于情緒不高的學生及時詢問,往往都是家長吵架、孩子挨訓等原因引起的,我們會及時和家長聯系,及時引導家長。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鼓勵學生通過寫日記、找老師談心等方式了解情況,及時溝通家長,建議家長注意言行,多和孩子交流溝通,使家長充分認識到家庭德育教育活動的現實價值,就學生的德育問題與家長開展深入、全面的交流溝通,制訂相應的德育引導計劃,以實現家庭德育和學校教育的密切配合。
三、讓一個孩子去影響一個家庭
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但是在家庭中孩子往往是被動受教育的一方,話語權很少,并且家長的很多行為會對孩子造成終身的影響,我們時常看到闖了紅燈還非常“豪橫”的往往是大人,孩子在遇到紅綠燈時卻能很好地遵守交規,而且我們調查發現低年級的學生更能聽取老師的教導,部分高年級的學生卻因為受到家長的影響,行為習慣反而不好了。所以為了讓孩子良好的習慣去影響一個家庭,提高整個家庭的素質,我們通過學生問卷調查家長存在的不良行為,結果可想而知。我們讓學生針對各自家長身上存在的不良現象列改正計劃表,張貼在家中顯眼位置,將改進情況作為班級最美家庭評選的重要條件,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施,反饋的結果逐步向好的方向發展,很多家長都能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而且我們會要求家長和孩子一起完成安全教育平臺的作業,學期末,被評為班級最美家庭的孩子覺得特有面子,家長也感謝孩子對自己的幫助,這樣不僅使家庭德育教育得到改善,同時也使社會更加和諧。當然,在讓孩子監督家長的行為時,往往家長利用自己在家庭中的權威性對孩子施壓,我們在家長培訓中引導家長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家長明白和孩子一起成長,是給孩子成長的最好禮物。我們也會定期給家長推薦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書籍,比如《傅雷家書》《曾國藩傳》等,讓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成長中找到教育的方法,在和孩子一起成長中提高自身素質。
四、以學生為紐帶,促進生生互助,家家聯動
學生在校外,教師很難做到有效監管,為了防止在上下學時間段學生安全等方面出現問題,我們因勢利導,以街區為單位組成互助小組,讓學生之間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共同進步。以班級學生為紐帶,家長之間也會逐漸熟悉起來,經常一起討論育兒心得,逐步成為好朋友,我們充分利用家家聯動,開展校外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家長的幫助下一起開展小發明、小制作等科技探索,不僅培養了學生興趣,還增進親子關系,通過家庭小聚會、郊游等方式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等能力。有幾位家長甚至為了讓孩子能夠放下手機,接受更多的勞動教育,在郊區租賃一塊菜地,每到周末會帶領幾家孩子參加勞動,讓學生體會到勞動的快樂,收獲的喜悅,隨著參與的人逐漸增多,逐步發展為班級的勞動基地,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總之,在學生德育教育上教師、家長和社會應相互溝通、相互協調、相互配合,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優化德育形式,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諸方的努力,孩子的未來會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實施手冊[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中小學德育實施方案(試行)[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
[3]魚爸.和孩子一起成長,是最好的教養[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鐘銳 單位:甘肅省嘉峪關市長城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