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我國當代音樂教育學綜述,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音樂教育對于整個音樂文化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本文主要通過介紹音樂教育學科的定義和基本范疇,我國當代音樂教育中存在音樂教育的目標結構不夠完善;音樂教育中存在著對西方音樂的盲目崇拜以及需要重視音樂教育的重要性這三個主要的問題對我國當代音樂教育學科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
音樂教育;基本范疇;問題
一、音樂教育學學科的定義
音樂學可以分為歷史音樂學、體系音樂學和應用音樂學,而音樂教育學科是屬于應用教育學的范疇。應用教育學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因此相隸屬于應用教育學的音樂教育學也加體現了它作為實踐性學科的特點。它是一門兼具理論和實際的學科。同時我們可以把音樂教育學視為一個教育學和音樂學相交叉的學科,這種觀點是在學界是普遍能接受的。音樂教育在教育學的領域中,表現了其集藝術教育、美育以及人的文化教育于一身的特征,根據其特征可以得知音樂教育就是以音樂這個手段來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陶冶學生的情操以及傳承音樂文化,它的目標也就是要把普通人培養成一個全面發展的人。目前在我國音樂教育又分為學校音樂教育、師范音樂教育、專業音樂教育以及社會音樂教育四類。這四種音樂教育培養的目標都不相同,學校音樂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了增加學生的音樂素養;師范音樂教育是以培養專業的音樂老師為目標的;專業音樂教育是以培養學生演唱、演奏、音樂創作以及音樂研究這樣的專門從事音樂的人才;社會音樂教育是指一些社會機構舉辦的各類音樂教育活動,比如在少年宮、文化館等地方舉辦的音樂教育,它的目標就是為了豐富群眾的業余生活,提高群眾的幸福指數。
二、我國當代音樂教育學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1.音樂教育的目標結構不夠完善
王安國曾經就提出過音樂課程標準在實踐中有待于完善。其具體的表述是:一,普通學校這種類型中的音樂課程的性質、價值定位的理論根據不夠充分,音樂教育的作用與發展人的心理和生理機制兩者的理論研究成果都不夠充分。特別是在一些深層次的基礎理論研究成果上面依然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二是音樂教師的培養培訓與新課程要求存在偏離與差距。三是教學設施在不同的地域發展不平衡以及很多地區的教育資源與新課程所要求學校應具備的資源極不匹配。音樂教育目標結構當中任何一個系統的缺失都會影響到整個音樂教育的發展。另外我國現在的音樂課程改革提出“以人為本”的理念,這種理念確實為個體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但是這樣的理念卻忽視了音樂學科教育的整體性,忽視了音樂藝術它是一種與審美密切相關的學科的系統性和包含了一定技能性,如果說在音樂課程改革中忽視了這個問題,也就無法真正的實現審美教育。而如果過分的強調學科的重要性而忽視人的生命的靈動性,那么也會陷讓音樂教入如一潭死水的困境。所以在音樂教育的改革過程中既要注重個體系統的注入,又要注重音樂教育目標結構的整體性。
2.音樂教育中存在著對西方音樂的盲目崇拜
縱觀我國音樂教育的現狀,可以發現出現了嚴重的盲目崇西的心態,他們對傳統音樂的嗤之以鼻,對西方音樂的大力推崇。這種心態對于我國的音樂課程改革是嚴重有害的,所以必須摒棄。的確,音樂無國界,音樂以及音樂教育的思想都是相通的,我們需要學習其他國家音樂教育的精華,但是音樂是相通的也恰恰從另外一個方面反映出我國的音樂以及音樂教育思想存在具有合理性,我們不應該一味的崇尚西方音樂教育的思想和模式,對于我國音樂教育中優秀的思想和模式也應當繼承和發揚。面對音樂教育的思想和模式,我們正確的態度就是以包容的心態,對西方音樂教育中的精華加以學習和吸收,對于我國傳統的精華應當加以繼承和發揚。
3.需要重視音樂教育的作用
目前我國音樂界出現了不談教育,恥談教育的怪現象。本該處在音樂文化金字塔頂端的音樂教育卻處在了最底層。我們知道,要想把歌曲演唱好、演奏好、伴奏好以及創作好,音樂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整個音樂文化并不是單獨分離的個體,他們是彼此相聯系、相滲透的一個整體。所以我們應當重視音樂教育起來。
三、結語
音樂教育在教育領域是促進個體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它能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素養。它在音樂領域是成為專業的音樂人才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對于音樂教育的改革已經刻不容緩,針對我國當代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必須要重視音樂教育的作用;完善音樂教育的目標結構以及消除對西方音樂的盲目崇拜,只有這樣音樂教育的改革才能落實。我國音樂教育事業才能得到較大的發展。
作者:趙珺 單位:駐馬店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曹理.音樂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4.
[2]李煥之.當代中國音樂[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7,7.
[3]趙沨.漫論音樂教育[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