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職教育學課程探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高職院校中的教育學專業,是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它有利于培養專業的高素質人才,提高學生雙證書的獲取率,更好的為基礎教育事業服務。然而當前的高職院校中,對于教育學課程的開展存在著教學內容體系陳舊、課堂教學的方法落后以及教學評價方法單一等問題,面對這些問題,高職院校的教師們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改革,重新設置教學方法和目標,更新教學內容。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通過分析目前我國教育學課程教學的現狀,深入探討了“教育學”課程教學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
教育學;課程改革;高職教育
“教育學”是一門探究教學問題和教育現象,以及解釋教育規律的學科,同時也是一門科學。如果一個人真正地想走入教育行業,并在教育行業中有所成就,必須學習“教育學”。通過對教育學的不斷學習和研究,摸索教學的規律,加深對教學本身的理解,并以此提升教學水平。高職院校的教育學課堂中,教師應該使用不同種類的教學法,提高學生主動學習教育學的熱情,幫助學生充分地理解教育學的理論知識,進而多加實踐,以此提升學生開展教學的能力。教育學課程的教學法有利于促進高職院校教學的進步,同時還有利于促進學生進行高效率的學習。
1目前我國教育學課程教學的現狀
1.1教學內容體系陳舊
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是教科書。目前我國的高職教育中選擇的教課書在不斷的更新,但是教科書中的教學內容還很陳舊,很少有改變,而且這些教科書一般只適合本科學生接受教育,與高職教育的模式不符合。比如,教科書中的理論知識過于專業,脫離了教學的是實際。教科書中展現的內容絕大部分是概念、原則、方法等,面對的對象是一般高校的本科學生,尼日榮過于抽象,脫離實際,高職院校的學生很難理解。而且,隨著高職教育不斷更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教育學教科書的內容已經脫離了高職教育改革的軌道,要想培養出專業的高素質人才還存在很多問題。
1.2課堂教學的方法落后
在教育學教科書中有專門的教育原則和方法,以此來指導高職院校的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堅持因材施教、啟發性和鞏固性等教學方法。向學生傳授知識時,應該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種類的教學方式,比如討論法、實驗法、講授法等。然而,在實際的教育學課堂上,大部分的教師還是會沿用之前的講授法,灌輸式的教育方式不僅會降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其在本質上也是對教育學的一種“諷刺”。這種落后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不愿意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認為課堂講授的內容沒有實際的意義。同時,教師也會認為是學生不愿意學習教育學,造成了學生厭學、教師懈怠上課的現象。
1.3教學評價方法單一
針對教育學課程的教學評價方法,目前教師多習慣性采用期末閉卷考試的形式進行,雖然有的院校加入了日常考勤的成績,但最后的考核方法仍是以卷面成績占較大比例。閉卷考試的評價方法能夠了解學生對教育學基本理論、概念的記憶程度,但無法全面、如實的反映學生對這些理論的理解程度和對教育學中教學技能的應用能力,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過程性評價,缺乏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不利于學生在教師崗位上的長遠發展。
2高職“教育學”課程教學法的探究
2.1聯系比較教學法
高職院校中的教育學教科書的內容雖然還存在一定的獨立性,但還是有一定的聯系性。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習慣依照教科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進行講授,依次按照每一小節授課。這在一定程度上切斷了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但是,如果教師善于研究和整合教學內容,為學生重新整合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將內容聯系緊密的章節結合在一起講授,指導學生使用分析和比較的方法進行學習,促進學生及時的發現學習中的問題、分析問題等。
2.2學生試講教學法
試講教學法是指,學生預先學習《教育學》的有關內容后,負責在課堂上講授課程。在授課結束后,鼓勵學生們對授課內容及方法進行評價。在高職院校中,教師應該了解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該注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獨立地解決問題。在學生進行十分鐘的預習后,選出一名準備比較好的學生,上臺講解有關的課程內容,講解時間為二十分鐘。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大概十五分鐘的討論以及評價,判斷該學生講授的是否正確,并且挑出錯誤或者不適當的地方。最后,教師圍繞重點進行評價,然后進行正確、適當的講授。學生親身講授課程,會加深對課程的印象,同時聽課的學生參與到評論課程中來,會更認真地聽課。利用這種教學方式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應該適當地引導學生將短期內的學習興趣轉化為長期的學習動力,從根本上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3啟發式的教學法
啟發式的教育方法由來已久。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早在春秋時期就提出了“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思想。在西方,哲學家蘇格拉底也非常重視啟發教育,他善于運用問答法來啟發學生,引導他們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在教育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引導學生經常復習學過的重視,使用啟發的方法提取教學重點,加深學生的印象和記憶。一般的情況下,回顧教學法的模式是在學習一個章節后復習以此,期中的時候復習一次,期末的時候再復習一次。具體是指,學生應該在下一節課之前,先回顧一遍上節課所學的知識,梳理出重點知識,必要的時候需要做一些練習題,鞏固相關的知識點。在本節課重點知識講授之后,利用五分鐘左右的時間向學生提出問題,通過對學生的啟發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以此來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力和創造力。促使學生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刻地記憶知識、理解知識,并且有能力提取出關鍵的知識點。一共會運用到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教師提問、學生解答;第二種方法是部分學生來提問,另一部分學生來解答,或者可以采用同桌之間互相提問和解答的方法。從效果來看,第二種方法更好。如果想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首先應該保證提問的過程,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使他們能夠快速地理解知識。所謂的“投石問路”就是如此。只要設置的問題能夠抓住重點,促使學生靈活地運用大腦,會使學生的思想范圍擴大,思維能力活躍。在教育學的課堂上,營造出有趣、積極的學習氛圍。
2.4引導學生自學法
“教育學”內容有很多,但理論難度都不是很大,高職學生都有一定的知識積累,有一定的自我學習和自我約束的能力,因此,很多知識學生都可以通過自我學習的方式掌握。在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研究教學內容,把一些簡單的學習內容交給學生自行消化吸收,把學習的時間留給學生,引導學生通過自學的方法學習可以掌握的內容,以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只有真正學會自學,才能理清知識脈絡之間的聯系,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對知識點的鞏固,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提升,就可以有效解決學習中的很多問題,可以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效果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2.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以獲取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固然有賴于教師的講授,但還必須靠他們自己閱讀、領會,才能消化、鞏固和擴大知識面。特別是只有通過學生獨立閱讀才能掌握讀書方法,提高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3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職院校中,教育學課程有關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采用教學方法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每個知識點和相關知識,并深刻的記憶并能夠真正地應用。通過對高職院校的課程改革,對教育學課程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重點都進行了更新,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根據講授的內容和學生的特點,綜合使用多種教學法展開教學活動,有利于改善灌輸式教育的模式,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學會教育學知識,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同時,多種教學法的應用有利于形成教學做合一的教學體系,有利于培養專業的高素質人才,提高學生雙證書的獲取率,更好的為基礎教育事業服務。
作者:褚淑格 單位:福建省泉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永春校區
參考文獻:
[1]馮曉.教育學邏輯起點觀研究綜述[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19).
[2]劉慶昌.教育學的基本追求[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2).
[3]劉燕楠.知識與價值:"教育學"學科性質的重新定位———對"教育學"虛假性命題的批判[J].教育探索,2013(09).
[4]田添,馮虹.教育學引領人類幸福生活[J].教育觀察(上旬刊),2013(06).
[5]李木洲.元教育學若干基本問題研究綜述[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5).
[6]李宗遠.教育學的本體論解讀[J].昭通學院學報,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