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學數學教育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新課標背景下,全面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當前小學數學教育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點。只有提高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才能促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探索、分析、實驗以及應用的全過程,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核心素養。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數學興趣和數學能力的關鍵時期,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采用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獨立思考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獨立思考;能力培養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就是教師引導小學生結合自身的認知基礎,獨自展開數學新知探究以及數學問題解決方面的思考,從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的教學活動。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運用恰當的教學策略來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一、巧設問題,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科學合理的數學問題就像平靜湖面上的一粒石子,能夠激發學生思維的漣漪,促使學生展開深刻的思考。因此,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問題,從而全面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首先,運用開放性的問題培養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運用開放性的問題來訓練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通過給出開放性的條件,或提出開放性結論的問題,讓學生根據這些條件或結論,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并嘗試運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學生就會開展積極的獨立思考,從而既能促進問題的解決,又能培養學生靈活的獨立思維能力。其次,教師要適時展開追問。追問同樣是一種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方式。假設課堂中有學生的答案比較獨特,或是學生的答案出現了偏差,那么教師就要結合學生的作答情況再次提問,從而促使學生展開進一步的思考,表達清楚自己的思維過程,便于教師指導和幫助。
二、學案助學,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新課標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很多教師會設計相應的導學案,促使學生結合導學案展開課前預習。很大程度上,學生的自主預習過程就是獨立思考的過程。因為導學案模式下,學生會結合其中的學習目標展開學習活動,學生需要通過獨立思考以及解決一個個問題來展開對新知的構建,甚至在整個預習過程中,學生還會通過認真思考總結出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導學案模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首先,依據學情編寫導學案。要基于導學案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需要教師在編寫導學案時,全面分析學情、分析教材編排目的、實施要求,明確本課學習的關鍵問題,在此基礎上編寫導學案,才能較好地訓練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幫助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導學案要包括學習目標、難點與重點、實施方法、預習或思考題目等內容,才能達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目的。其次,利用導學案自主學習。導學案要求學生利用導學案開展課前預習,通過有效的自主預習初步理解所學內容的基本知識,并完成導學案中預設的習題,在此基礎上總結歸納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對于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或問題作好記錄。在預習中教師要注重運用情境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完成預習任務后,要鼓勵學生積極地展示預習成果,讓大家相互學習、相互啟發,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內化所學知識,使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學習“小數除以整數”時,教師可以在導學案中呈現一道整數除法的練習題和一道小數除以整數的練習題目,引導學生結合整數除法的計算過程,類比遷移出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整個自主預習過程中,當被除數中的數字不夠除除數時,學生就會用0代替,并把被除數中的小數點放在其相應位置,進而學生就能通過獨立思考,自主總結出小數除以整數的算理。
三、反思錯題,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盡管學生會認真地展開課前預習,會積極展開對新知的探索,但是學生依然會不可避免地出現或是計算方面的錯誤,或是數學概念理解方面的錯誤,或是解題思路方面的錯誤。出現了錯誤,就說明學生存在一定的問題,唯有直面問題、分析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錯題展開總結反思,從而全面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準備一個錯題本,促使學生分門別類地整理錯題,并認真分析錯誤原因,然后對錯題進行更正。無論是學生日常練習中的錯題,還是數學考試中的錯題,學生都要將其記錄到錯題本中,從而在整理反思中展開獨立思考。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適時展開復習,不斷矯正自己的不良學習習慣與學習思維。其次,教師要將錯題當成一種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分析錯題的原因,從而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如一個數除以小數的計算練習中,學生沒有將被除數與除數擴大相同的倍數,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錯誤,教師可以將這一典型錯誤直觀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獨立分析與思考中注意自己的數學計算。
四、改進教法,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獨立思考能力,需要教師改進和創新傳統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方法,積極探索多種新型的教學方法。首先,運用探究學習方法教學。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自主探究或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能較好地激活學生思考與探究的興趣,使學生在對問題的自主探究中提升獨立思考能力,在小組合作探究中發散思維能力,進一步促進學生提升數學獨立思考能力。例如,在學習“梯形面積公式”時,可先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生根據已學過的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通過獨立思考和動手實踐,就能把梯形拆分成1個長方形+2個三角形、1個平行四邊形+1個三角形的組合,從而通過分別計算這些已知圖形的面積后再相加就能求出梯形的面積。在此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交流,還能讓學生掌握其他的求解方法,促進學生提升獨立思考能力。其次,創設生活情境開展教學。由于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大部分知識來源于生活,而且許多數學問題在生活中能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運用情境教學法,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有效地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興趣,使其借助生活經驗解決問題,既能較好地提高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又能促進其提升獨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時,教師可根據許多兒童都有隨父母乘坐火車的經歷,為學生創設如下生活情境;小強和爸爸乘坐火車去北京,列車上有8節臥鋪車廂,每節可乘坐72人,有硬座車廂6節,每節可乘坐116人。讓學生分別求臥鋪和硬座車廂各能乘坐多少人,再計算整個火車能乘坐多少人。學生因有乘坐火車的經歷,能很快找到解決的方法。
五、綜合實踐,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綜合與實踐”是小學數學的重要課型,通過讓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根據自身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發現問題并能通過獨立分析與思考有效解決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得到發展。一是通過觀察讓學生發現問題。在數學綜合實踐中,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詳細全面的觀察,才能使學生的積極感性認識隨感性認識的增多而加深,能讓學生較好地發現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其次要立足生活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由于小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只有立足學生生活實際,充分利用小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實踐活動,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對問題開展獨立思考和探究,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例如,自行車是小學生非常熟悉的出行工具,許多學生都有騎車的經歷,教師可引導學生對自行車進行全面的觀察或親自騎車實踐,就能讓學生發現自行車中隱含的數學問題。如:自行車是如何運動的?自行車蹬一圈能行走幾米遠?自行車為什么設計成如此結構?這些問題能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興趣。二是通過實踐讓學生解決問題。在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教學活動中,重點是利用綜合性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動手實踐”,因此教師可指導學生運用親自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流等方法,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探究,以找到解決方法。例如,在對上述自行車問題的探索中,可讓學生親自騎車實踐,再經過動手測量等活動,發現“自行車蹬一圈能走幾米遠決定于自行車輪的周長、前后齒輪的比例關系”等因素,從而較好地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三是通過聯想拓展學生的思考能力。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雖然通過實踐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要讓學生真正理解實踐活動中包含的數學原理,還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聯想,通過聯想和獨立思考才能真正掌握數學知識,并促進其思維能力的提升。為此,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進行猜想、科學聯想,才能有效促進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對實際問題的獨立思考能力,對于學生不易理解的實際問題,教師要注重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來引導學生的思維過程,使學生找到解決實踐問題的突破口。同時也能使學生在綜合實踐中學會獨立思考問題的方法和步驟,提升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總之,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需要教師充分認識數學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意義,通過運用巧設問題、導學案助學、總結反思錯題、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注重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等多種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及思考的能力,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羅蓉.小學數學教學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探究[J].小學科學,2018(1).
[2]王麗.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問題研究[J].考試周刊,2018(2).
[3]王小清.試析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亞太教育,2015(9).
[4]肖茜勻.探究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數學大世界,2017(7).
[5]嚴婷.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對策分析[J].考試周刊,2017(5).
作者:盧紅霞 單位:甘肅省甘谷縣新興鎮姚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