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發展,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發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在其對應的教育實踐基礎上不斷產生、形成、前進的運動過程及狀態。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不斷發展、演變的,從發展的視角出發,增強范疇發展意識,進一步探究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發展的目的、發展的指向、發展的動力和發展的態勢,對思想政治教育學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學科基礎理論研究,進而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發揮更大作用、贏得更多共識具有重要意義。
在新時代黨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的整體布局中,思想政治教育學面臨著豐富、完善和創新學科理論的新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從總體上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本質屬性和普遍聯系的基本概念。“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學成為一門學科的基本理論標志”[1]8,對學科理論創新發展和體系建構意義重大。我們對它的研究同樣也要依循“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2]的規律和要求,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貫徹新發展理念,增強范疇發展意識,把握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發展的目的、發展的指向,科學分析范疇發展的動力、發展的態勢,努力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建設發掘新的理論生長點,對推動學科實踐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發展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發展的目的,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在新時代境遇和實踐關系中,通過自身變革與更新所要達到的目標或期待實現的結果。旨在從根本上彰顯自身價值、開發理論張力,推進話語建設。
(一)回應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的新期待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改革創新,進入新時代,黨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呈現新局面,理論上迫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學在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彰顯新作為。立足新時代服務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的使命追求,把握新機遇推進自身理論和話語建設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的訴求。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作為學科理論中的基本單位,它是建立和網結科學理論體系的“梯級”和“紐結”,甚至是“構成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樣式并區別于其他學科的依據”[3]11,直接貫穿和表達學科理論、方法和體系,我們對它的研究和發展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學創新發展的一個基本要求和重要表征。這是因為,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以嚴格的理性規定和話語表達,植根新時代新實踐的現實土壤,遵循從“事實經驗———邏輯篩選———哲學升華———指導實踐”的生成邏輯,不斷發展和創新學科理論形態、方法論域、研究范式等中的基本要素和界說,并通過自身的衍生、創造、建構等功能進一步觀照學科理論的價值發展、空間拓展甚至左右學科理論的動向與變遷。同時因其鮮明的實踐品格,它還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進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繼續被檢驗、更新或淘汰,它不僅不斷地驗證自身的合理性、科學性并著眼推動學科理論發展,而且還要在服務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關系中,自覺回應新時代的期盼。
(二)開發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發展的新張力
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作為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特征和關系等的客體邏輯審視和主體認識升華的結果,表現出獨特的“工具理性”,是學科理論發掘生長點、提升學術原創能力、開發理論張力的基本思維形式,在主動適應和推動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發展方面具有“應然”的邏輯合理性。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事實經驗和人的思維交互運動的抽象和升華,必然會催生或發展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新的范疇意味著新的思想或理論的發展,在長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歷史與邏輯的統一進程中,新的發現逐漸成為學科理論生成發展的突破口和系統深化的切入點,發揮著獨特的理論“起點”“梯級”“紐結”“網”的功能與作用,成為學科理論體系大廈的基石乃至通往至深學術建設的橋梁。另一方面,它以邏輯“起點”“梯級”“紐結”“網”的樣態和方式滲透展現于學科知識體系之中,并依靠自身的“衍生性”“拓展性”“建構性”等基本屬性,通過邏輯演繹、推理等的思維加工,在實現學科理論掘進和有效積累的張弛中,不斷開發理論張力,推動理論創新。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發展需要有新認識、新動力,因此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工具理性”及其表現出的在適應和推動學科理論發展方面的獨特優勢,在理論研究中通過對它的科學提煉、合理推斷和正確建構,實現學科理論的深化拓展和知識體系的豐富完善。
(三)適應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話語體系建設的新要求
指出:“發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作用,要注意加強話語體系建設。”[4]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話語體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中諸概念、范疇、方法等的理論自洽與實踐自覺。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因其具有獨特的邏輯理性和實踐理性,是實現學科獨立、彰顯學科特色、提升學科話語的重要根據和價值顯現。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質關系的思維“銘記”,凝結著學科理論研究的認識成果,背負著承載學科理論信息、表達學科理論內容的重任,它的生成、發展、應用甚至每向前一步,都標志著學科理論思維能力的增強和理論原創能力的提升,是我們繼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出發點和可依賴的邏輯思維工具。但我們更應認識到,問題及其解決是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生成發展的出發點和歸宿,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來自于現實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成果,這一成果最終還要回到現實中用于指導、服務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或相應的學科建設,而這一過程往往會孕育著破舊立新之舉和有用性的強力詞語、話語載體的萌生出現。新的實踐催生新的理論,新的理論助推新的發展。進入新時代,加快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話語體系,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的時代要求,契合思想政治教育服務新時代偉大實踐的現實需求,我們應著力發展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基本理論主導和話語信息,不斷提升學科范疇的理論解釋力和實踐效能,增強話語自信心和影響力,更好地服務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現實需要。
二、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發展的指向
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發展的指向,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在發展目的的指引下,呈現出的面向未來預期的基本走向。這是由其自身發展目的決定,同時又受外部發展條件的制約。
(一)時代性發展指向
所謂時代性發展指向,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自覺地把時代精神融入自身發展和建設,在與時代呼應、有機鏈接中不斷獲取和生成學科范疇的發展時態指向。時代性發展指向是基于傳統與現代基礎上的拓展與超越,是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研究對新時代社會生活的動態把握和科學獲取。指出:“只有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住歷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推動理論創新。”[4]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下,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建設也必然要跟上時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現實問題,探索規律,創新理論,生成和賦予自身更多的“新時代”特質與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的時代性發展,必然要求自身范疇發展的時代性。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時代性發展指向,蘊含著范疇發展的時空限定,對學科理論建設具有強大的發展張力和潛力。這既需要我們關注和運用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中生成的科學知識、方法和理念,自覺地植入和體現在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提煉和發展中,促成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生成和拓展,又需要我們緊隨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開拓進取的腳步,立足新時代要求,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跟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不斷總結、創新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的基本經驗、內容、方法、理念等,積極轉換和升華,提煉和生成新的學科范疇,不斷更新、補充和豐富學科范疇的新時代內涵、意義等,努力提高學科范疇的發展程度,推動范疇系統的拓展和完善,進而引發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學術理論的新時展與更新。
(二)建構性發展指向
所謂建構性發展指向,是指通過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之間的邏輯關系,推動范疇之間的邏輯建構,并使之體系化的發展狀態指向。建構性發展指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基礎性指向。人類的每一個科學理論無不是通過范疇的建構和嚴整的邏輯體系而得以存在和發展的,研究并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建構并使之體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學科自身研究和建設的內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作為實踐經驗的理性抽象,不是對現實事實經驗的簡單描述和說明,而是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及其規律的理性概括,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謹的邏輯性和可預見的體系建構性。在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發展的現階段,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發展不僅僅局限在對單個范疇的提煉概括和內涵闡釋上,復雜范疇、群范疇乃至整個學科范疇的內容結構、邏輯體系等也是人們致力解決的重要課題,總體上表現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的科學化建構和實踐效果的有效提升。從理論層面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發展經歷了從經驗到理論、從傳統單一到現代多學科交叉整合、由價值層面進入到技術操作層面的基本過程,并形成了體系建構性的發展趨勢;從實踐層面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建構發展也有助于構建系統化、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實然性發展進步下的應然性追求。因此,我們應緊緊抓住理論創新、學術繁榮的新時代機遇,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邏輯關系、體系建構,在更深層次上促進學科范疇體系的新時代建構和發展,并使其成為學科理論發展的自覺。
(三)科學性發展指向
所謂科學性發展指向,是指在堅持馬克思主義范疇理論的指導下,以科學的標準、原則及方法來前瞻、創造和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主動提升范疇科學品質的發展質態指向。科學性發展指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服務新時展的必然指向。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科學性發展,突破了一般意義上的被動性、適應性發展,不僅將為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注入科學理性的新質和元素,而且將進一步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由經驗抽象的被動性、適應性發展,轉向科學理論引導、核心價值觀念主導的主動性、前瞻性發展。我們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科學性研究和發展,首先要認真學習和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范疇理論,這是正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基本理論研究建設的根本方向和原則。其次,要緊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新事實、新問題和新經驗,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基本立場,既要科學地抽象和創造學科范疇,保證其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與規律表達的精確性和科學性,更要推動學科范疇回到實踐中去接受驗證和確認,推動其更好地服務于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研究和建設促使我們有責任樹立明確的科學意識和態度,遵循規律,科學前瞻,智慧探索,防止范疇研究簡單化、庸俗化,科學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效能,科學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及體系的內在品質、外在價值的穩定發展。科學性發展指向,必將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不斷走向科學前瞻,必然會通過自身的科學發展推動學科的科學發展,從而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創造更加科學有力的理論條件。
三、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發展的動力
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發展的動力,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發展變化與適應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要求之間構成的矛盾張力。它是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發展的基本力量。
(一)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不斷提出認識學科范疇的新課題
范疇來自于現實生活而不是相反,“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作為抽象思維的結果,它不能不有自身的矛盾和發展,而其發展的動力則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5]從本源上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產生于實踐土壤,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在人的頭腦中不斷抽象、思維的結果。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是其發生發展的現實基礎,在實踐過程中人們通過總結經驗、升華理論從而獲得對它的認識和把握,并且隨著實踐的推進,隨著人的思維水平、認識能力的發展,范疇也處在不斷變化發展和更新過程之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推動下,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需要通過自身地不斷發展獲得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可能,其結果是要么產生形成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新質,要么在這一發展過程中逐漸遭到淘汰,久而久之,它在數量、規模、類型、特征、結構、功能等方面不斷發生適應實踐要求的改變,整體上表現出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由舊質到新質的狀態和過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獲取與發展都來自于它所對應的教育實踐,并在實踐推進中不斷獲得新的內涵和闡釋。改革開放以來,思想政治教育在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積累了豐富成果和經驗,既為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發展提供了持續動力,又為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和要求。“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4]時代在發展,新情況、新問題、新任務不斷涌現,對處于新的歷史方位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學而言,我們更應立足新時展大勢,在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有針對性地加強學科范疇基本理論研究,不斷拓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
(二)在服務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不斷獲得自身發展的動力
范疇是現實生活的反映,但同時“這些范疇反過來又在實踐中(‘通過對活生生的內容的精神提煉,通過創造和交流’)為人們服務。”[6]75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生命力取決于是否來自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更取決于它能否持續、有效地服務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在此過程中,作為重要邏輯工具,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不僅對整個學科理論體系的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深化和導向作用,而且也為我們解決現實問題提供了科學的思維動力和有效的方法論支持,進一步推動了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順利開展,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每一步前進和變化必然導致與自身變化相適應的理論抽象和邏輯概括,從而產生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新的范疇的形成必然又被貫徹到教育實踐活動中去解決新的問題,提供新的服務和支持,在如此循環往復中,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不斷獲得自身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從而實現發展、演變和更替。自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設立以來,思想政治教育被賦予了更多的時代重任,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直接或間接地承載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效能的太多期待,這種期待和壓力在某種程度上則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創新發展的強大內在動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縱然擁有抽象的特性,然而其生命的存在和持續發展的動力,最終還是落腳在能否有效地服務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它的創新發展不僅源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的真實問題,而且只有再次回到實踐中并有效服務于實踐,在解決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現實問題、總結新經驗的基礎上,才能與“實”俱進地獲得自身衍生發展的厚重生命力。
(三)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發展的使命追求
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離不開學科建設發展的理論滋養和智力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研究的意義在于推進學科理論發展并在實踐層面提供一般性的認識和指導,而這一過程的推進和延續始終匯集和凝聚著思想政治教育學人的行動和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建設的基石,我們運用它既可以認識學科研究對象的本質及其內在關系,又可以把握它的規則變化和有序聯結,形成關系清晰、論證縝密、敘述完整的學科知識和理論體系,因此自學科創立之初直至思想政治教育學“以學術為業”時代進程中,范疇問題向來為學界所重,始終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研究和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更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來源于實踐更要服務于實踐,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理論研究和發展程度與現實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息息相關,完善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研究,能夠為現實的教育實踐提供有效的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長期以來加強學科范疇基本理論研究和建設,切實推動范疇的學理應用和實際轉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自覺服務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提升教育效果的不懈追求。而作為學科發展建設主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在不可逆的時代性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中不斷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創新發展。他們緊緊圍繞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追尋中國特色、時代特征和問題導向的進程中,立足思想政治工作實際,總結升華理性認識,不斷形成新范疇、新表述,創新學科解釋邏輯,推動學科話語深度發展,不斷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獲取自信、彰顯價值、走向成熟。
四、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發展的態勢
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發展的態勢,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總體發展狀態及其變化趨勢。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推動下,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吐故納新、自我“揚棄”,呈現出向有序、高級、科學漸進發展的總體態勢。
(一)“自我揚棄”推動量的擴大與質的提高
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理性產物,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總是隨著實踐的改變而不斷發生變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礎上,在服務實踐的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不斷產生、更新和演變,不斷引發適應實踐和環境要求的“汰變”,從本質上講它“汰變”的過程就是“自我揚棄”的過程,它通過不斷地“自我揚棄”推動自身數量規模的擴大和質的不斷豐富與更新。一方面,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在學科思維發展史上,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本身是從少到多、從單個到系統的,盡管這一數量和規模的變化過程呈現出漸進性和階段性的特征,盡管有一部分范疇被自覺地“揚棄”,有一部分范疇得到改進和完善,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推動和人的思維智慧的探索下,它的數量和規模正以更強的動力和更快的速度在不斷擴大和改變。另一方面,質的規定性的不斷明確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作為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發展一定階段的理性認識和抽象,每一個范疇必然有其確定的意義內核,在其得到確認和詮釋的同時,隨著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發展和人們探索的日趨深化,其自身的衍生力、約束力逐漸得到增強,一些有關它們的新的解釋內容也不斷出現并充實到原有的內容當中,從而使思想政治學范疇自身質的規定性不斷發生改變和提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在“自我揚棄”的過程中,不僅僅是數量的變化、規模的擴張,整體上也表現出不斷實現自身在性質、結構、功能等方面的變化與更新,是量變基礎上的質的提高,體現出一種正向的發展態勢,十分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發展建設,長遠來看更有利于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突出優勢、拓展領域、補齊短板、完善體系。
(二)由單一到多樣促進范疇形態螺旋上升和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作為“思維的銘記”和“網上的紐結”,其自身的規定性和表現的現實關系不是一成不變的,具有易變性和衍生性的特征,而范疇之間的相互聯動和邏輯關系也是動態的、開放的,在前進和變動中不斷充實或修訂對現實思想政治教育理性抽象的銘記和表達,以至于形成一個彼此滲透、邏輯清晰、意義互決的結構自洽系統。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內涵、特征、功能乃至形態必然會隨著時代變遷和人的思維方式的改變而發生變化。從縱向來看,在學科發展歷史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發展形態大致上經歷了由舊到新、由單一到多樣、由經驗到科學的發展情形;從橫向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學眾多范疇的承接發展、優化整合,特別是通過范疇發展鏈條呈現出的范疇組合序列,清晰地勾勒出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發展形態從“單一范疇→范疇群→范疇體系”的演進軌跡,這一軌跡即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形態的螺旋上升和豐富完善,也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邏輯性、科學性和構建力的逐步提高,表現出了人們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認識水平的不斷提升和對思想政治教育規律揭示把握的逐步增強。站在新時代的高度,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發展的基本規律,我們不僅要加強對單個范疇的抽象提煉、內容的條分縷析,更要在分析范疇內涵、外延中加強對鄰近范疇、范疇群直至范疇體系的深入了解和把握,既要詮釋單個范疇的內在規定性,又要從差異性出發,融會貫通,把握學科眾范疇之間的彼此聯系,梳理邏輯脈絡,理清邏輯結構,在分析與綜合中實現對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發展形態的研究自覺。
(三)由簡單到復雜促進范疇結構更加趨于系統和科學
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專業化、學科化建設時間并不長,但站在發展的視角來觀察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產生、形成并正在進行的發展過程,我們可以發現:同其他事物發展變化過程一樣,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在實踐的推動下,不斷實現“自我揚棄”,吐故納新,從感性到理性、從無序到有序、從傳統到現代、從經驗到科學,既有數量、規模的擴大,又有從簡單到復雜的統序性、科學性的增強,表現出整體上向前發展的變化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一些不合時宜的無效的范疇逐漸被揚棄,一些原有的范疇因其內容和意義得到更新而得以延續,一些新的、更加科學的范疇因為人們的智慧探索而不斷產生和出現,由此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類型更加豐富,各范疇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和穩定,范疇之間的邏輯關系更加明朗和有序。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進程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眾多繁雜、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不是無章可循、隨意排列的,它們之間總處于一種相互聯系、相互依托的邏輯關系之中,最直接和明顯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學元范疇、核心范疇、重要范疇、具體范疇等,通過邏輯鏈條的組合和輻射,推動形成和孕育清晰的邏輯序列,總體上呈現出橫向的、縱向的排列組合關系,形成次序確定、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的內在邏輯結構。在人們對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及其內在關系的認識不斷深化和探索過程中,由眾多范疇組合而成的范疇結構也更加趨于系統,人們對思想政治教育學整體范疇的建構直至形成科學的理論體系也會變得更加有章可循,這也同“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7]的新時代目標更加契合。
參考文獻:
[1]張耀燦,鄭永廷,吳潛濤,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3]《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編寫組.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4]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強調: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N].人民日報,2016-05-18.
[5]李長松.馬克思主義哲學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J].江西社會科學,2015,(1).
[6]列寧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7]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
作者:李長松 鄧卓明 姜麗霞 單位:西南大學 重慶師范大學 重慶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