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教育學意義上職教學法的應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隨著社會對人才多元化的需求,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和影響力逐步提升。中職教育是教育領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社會培養實用性技術人才,能夠填補許多崗位的空缺。從學校到工作崗位,可以快速適應,提供高效的工作能力。但目前我國中職教育仍存在一些弊端,一方面是對基礎知識的不重視,知識的展開面不夠。另一方面,對于職業能力的專注性不夠,沒有深入挖掘,只是掌握技能皮毛。這導致中職教育提供的人才只能是“操作”,而非“技術”,上升空間有限。本文筆者結合實際情況,分析了職教育法在教育學方面的意義,并給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教育學;職教學法;能力;拓展;專才
我國正處于國家發展的全盛時期,對各類人才的需求量增加。社會發展重視“實業興國”,對技能性人才的渴求更加強烈。在此社會背景下,中職教育更應該努力完善自己,培養出更多高質量的人才,扭轉“質量差”、“操作工”等的評價狀態。筆者從教育學角度上來分析中職教育方法,給予其更多的理論指導,與傳統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因個人興趣而選擇,而非因為個人成績不得以選擇中職。提升中職教育的影響力。
1、職教學法是教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職教學法是教育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一種教學方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是培養的人才方向不同,在社會生活方面滲入不同的角色中,人才都是國家需要,社會渴求的。要明確職教學法在教學學方面的意義,才能堅持和堅守,以及創新。
2、職教學法具有技能性教學的價值
職教學法更突出技能性教學價值,相對于普通教學來說,更具有直接的實踐指導意義。中職教育正需要這類教學特點,用于日常教學,體現中職教育根本意義。技能性教學將更多的知識濃縮化,直接表現為具體的操作,讓學生可以寓教于做,提高動手能力。
3、職教學法具有專業性教學的價值
職教學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特別是在專業領域方面,會突出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特點。若是相差較大的專業,在一些教學上會有非常大的不同。因此職教學法具有極強的專業性,而且相互之間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比”性。職教學法重視某專業領域的發展和變化,注重培養學生專業方面的能力,能深化實踐能力,在某方面可以更深的鉆研。職教學法的極強專業性使得學習變得更有目的性,因為關系到學生未來的“謀生工具”,所以往往會更用心。
二、教學學意義上職教學法的運用法則
1、遵守學生為主的教學法則
職教學法更突出職業技能,更有針對性,所以更需要學生的及時反饋。對學生的指導必須作用到學生的實際行為中,否則會造成“眼高手低”,這一現象對于職教學來說,是最為致命的。以學生為主,要主動探尋學生對知識的“集中點”,找到并善加利用,從而更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鉆研能力。以學生為主也要體現在課堂中,圍繞學生靈活展開職教學法,而不是“按部就班”或是照搬課程設計,這樣往往會失去一些教學機會和教學資源。
2、遵守學生為先的教學法則
將學生的“學”放在教師的“教”之前,讓學生先學,教師再給予指導。因為對于日后的工作來說,教師可以指導一兩次,一兩種,但是不能在教學中完全列舉出日后會出現的問題,這是不現實的。所以學生必須要掌握利用專業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照搬某些解決辦法。遵守學生為先的教學法則,讓學生先思考,先提出解決方案后,教師再給出答案或是建議,從而可以形成對比,更突出標準解決方法的快速,或是學生思考的解決辦法的簡單等等。教的過程不是為了爭論誰對誰錯,而是更凸顯出問題解決的實際意義,能指導職業技能的學生。另外,學生為先,給學生更大的自主權,能選擇自己想要學習的內容,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更好地安排和設計自己的課堂。
3、遵守學生為重的教學法則
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容易忽視教學重心,或是將中心放在了教學方法上,而非是對學生的觀察,或是對學生這一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其實作為教學對象,學生對教學才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因素。中職學生又是比較有個性,不好管理的,更需要教師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指導。以學生為重,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指明教學方向?;蛘呤悄芏嗫紤]學生的學習感受,是否在實踐中提升了對這一專業的興趣,或者僅僅只是敷衍了事,差別是很大的。遵守學生為重的教學法則,將教學中心從對教法的研究到對學生的研究,能實現個性化教學,或者是分組的模塊化教學,讓每個學生都體會到教師對自己“特殊”的關心。
三、結束語
總之,教育學意義上職教學法的運用,要從實戰的角度上提高認識,提高重視度,更利用日常教學的機會,來增加學生對本專業的了解,不僅成為專才,而且要做“鉆”才。
參考文獻
[1]吳國平.淺談法律高職教育教學方法的運用選擇及基本要求[J].海峽法學,2003(1):47-50.
[2]于瑩瑩.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教育中的運用和研究[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3):20-21.
[3]肖玉梅,魏昊君.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教育中的運用——以江西M職院為例[J].科教導刊,2011(22):71-72.
作者:王小松 單位:江蘇省淮安文化藝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