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問題及策略,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鄉村農民問題備受關注,為此國家積極組織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本文指出了目前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新興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策略
2012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了新型職業農民一詞,2017年,農業部指出其含義,即以農業為職業并具備一定技能,收入主要來源于農業生產且達到一定水平的現代農業經營者。
1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存在的問題
1.1農民的主體意識差。農民自身是影響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效果的關鍵因素,他們受傳統農業觀念影響,不能全面認識新職業。首先,部分農民思想保守、競爭意識弱,少有時間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其次,農村“空心化”現象嚴重,大部分農民年紀偏大且文化程度不高,難以促進現代化農業發展。最后,農民和培訓人員積極性較低,參與人員數量很少。
1.2培訓機制不健全。首先,教學方案跟不上時展要求。新型職業農民不僅要具備專業的農業知識和熟練的農業技能,還要具有市場經營和管理能力,但實際存在教學方法單一、課程不完善、內容過時等問題。其次,師資隊伍建設不合理。在具體的培訓中,教師呈現出兩種極端,一類教師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但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一類教師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但專業的理論知識儲備不夠。最后,部門合作協調不到位。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涉及多個部門,部門之間只有及時溝通協調才能保障培訓工作的高效進行,但目前政府、培訓機構、農民三者之間沒有做好協調工作,溝通不暢,從而影響培訓效果。另外,目前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是由政府的工作人員負責,沒有專業機構規劃長期的培訓教育,農民不能進行系統學習,難以轉變為新型職業農民。
2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的應對策略
2.1培養青年農民。目前農村老年人偏多,為保障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政府應重點培訓青年人。首先,鼓勵青年人返鄉創業。青年人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政府應出臺創業優惠政策,給予青年農民資金上的幫助。其次,培養青年大學生。大學生在高校系統地學習過專業知識,是促進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政府應給予大學生相應的補貼,鼓勵支持大學生下鄉。最后,培養農村青年經營者。政府要深入農村進行走訪調查,了解目前農業經營和培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2.2建立健全教學體制。政府應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建立健全教學體制,保障教學質量。首先,制定明確的培訓目標。政府應以最新的文件為依托,整合教育資源,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現代化操作技術,建設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其次,建立多元化教育體制。政府鼓勵農業院校和農業部門設立教育平臺,各種教育資源相互配合,使得新型職業農民呈多元化發展的趨勢。最后,建設較強的師資隊伍。政府應安排不同專業的教師對新型職業農民進行培訓,比如農業、經營和管理等專業的教師,可以培訓農業的基礎知識、專業技術、市場管理等,培養出高質量高水平的農業人才。
2.3強化政府職能。政府作為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的領導者,應該強化自身職能。首先,完善制度體系。政府應該出臺補貼政策,對參與培訓的工作人員給予一定的補貼,與此同時,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吸引并引導一些企業為農民教育培訓投入資金。其次,加大資金投入。就培訓工作而言,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設立專項資金用于培訓和獎勵,此外,政府還應該拓寬融資渠道,鼓勵信貸資本下鄉。最后,提供優質服務。政府可以通過完善土地流轉制度的方式,幫助農民認識到規模經營的重要性,整合教育資源,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培訓提供良好的條件。
3結束語
總而言之,新型職業農民是國家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雖然培訓工作存在些許問題,但只要政府依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強化自身職能,幫助農民學習專業的知識和技能,相信我國農業將會有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夢夢,張冉,張麗元,等.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問題及對策[J].吉林農業,2019(12):83~84.
[2]呂柏.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工作中的問題與對策探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02):219,234.
作者:張艷琴 單位:臨滄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